文/天酬
卷首語EDITOR'S MESSAGE
物流業因應趨勢謀變
文/天酬


群賢畢至的第十屆夏季達沃斯論壇日前完美謝幕。本屆年會的主題為“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其出發點源于世界經濟論壇2016年達沃斯年會的目標闡述,即尋求了解第四次工業革命影響當今世界的速度和程度,并明確需要制定哪些規則、價值觀和治理架構,才能使人類在全新的工業時代實現繁榮發展。
在漫長的低迷中,全球經濟新動能正在孕育,新亮點初現端倪:以數字化、網絡化等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拉開大幕;集成電路行業從“硅時代”開始邁向“石墨烯”時代;移動通信全面進入4G,并開啟5G;軟件進入“云時代”;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共享經濟蓬勃發展……
如斯等等,無不似鼙鼓聲聲,催動著物流業界求新求變的腳步。謀求自強的中國制造業亟需完善的社會化服務支撐。一個企業,上游原材物料,中間外協器件,下游終極產品,及至常為業者忽略的售后服務和逆向物流,其間的運輸車輛或倉儲等都是信息孤島。日美歐能做到零庫存就是因為整個社會供應鏈服務體系非常完備。物流平臺特別需要信息技術,需要金融服務。互聯網技術在消費端體驗日趨完備,但在生產端空間巨大。可以佐證的數據是,中國企業的生產成本里物流占比高達30%~40%,而歐美國家是10%~15%。物流費用高了,可投入技術和研發的費用就少,這就形成惡性循環。反之,物流費用降下來,技術含量加進去,能促進轉型升級。制造業轉型升級,結構性問題的改革也由需求側轉移到了供給側。
物流業的結構正因經濟形勢的變化發生改變,整個物流行業亟待加速整合單向的運輸體系。事實上,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隨著消費升級,物品傳遞需求的增加,國內物流結構因應謀變。為適應這種改變,物流業亦需整合現有資源,形成完整體系。同時國內物流改革在降低物流成本和社會綜合成本方面仍有較大空間,減少現階段的運輸成本。物流業中長期規劃中提出要加強短板,“一帶一路”政策的基礎也是物流和運輸。但是最大的問題在于目前我國的運輸是單向的、成本高、效率低。而當地時間6月20日下午,在中國和波蘭兩國元首的共同見證下,首列統一品牌中歐班列緩緩駛入位于華沙近郊的鐵路集裝箱貨運站,前述局面有望改觀。由此可見,應當由國家交通主管部門對整個運輸行業進形成全國一盤棋的物流網絡,進而降低成本國內經濟發展不平衡,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是消費端,中部地區是生產端,西部地區是資果能夠實現內部的資源循環,不僅對物流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意義重大。此外,煤炭、鋼等大宗運量下降釋放了鐵路運能,可加大對路發展零散白貨運輸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宜鐵路運輸的公路貨源逐步回歸鐵路,更好地發揮鐵路節能環保、低廉、安全的優勢,降低物流綜合社會成本。倘若“大交通”上下肯于把私下聚財一千六百余萬的“作”勁兒,轉化為亦步亦趨扎實的干勁兒,這道逆勢而行的“行政加法”或可完滿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