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媛媛,李 營
(1.曲阜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山東日照 276800;2.山東省食品安全治理政策研究中心,山東日照 276800)
?
城市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現狀滿意度及影響因素探討
——基于對山東、四川、湖南等10省份的問卷調查
趙媛媛1,2,李 營1,2
(1.曲阜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山東日照 276800;2.山東省食品安全治理政策研究中心,山東日照 276800)
根據對全國10個省、自治區的城市消費者有關食品安全現狀滿意度調查的2 163份有效問卷數據,發現消費者對當前市場上的食品安全表現出中等偏下的滿意度。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影響消費者食品安全滿意度的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相應建議,有利于政府、消費者、企業等聯手共治促成我國食品安全新常態。
城市消費者;食品安全現狀;滿意度;影響因素探索
消費者是食品安全的切身利益相關者。根據《小康》雜志2012年做的一項調查,食品安全躍居我國人民最關注的問題之首,65.8%的受訪者表示了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的高度關注[1]。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不僅僅反映“吃”的問題,更影響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公信力。公眾的食品安全滿意度是重要的食品安全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觀食品安全狀態[2]。消費者食安滿意度和監管信任度,是食品安全保障政策體系效能的重要指標,也是政府食安管制措施的重要出發點與落腳點[3]。不容樂觀的食品安全現狀已經引起許多地方政府和一些學者對食品安全滿意度問題的高度重視。開展有關消費者食品安全現狀滿意度調查,能深入微觀主體了解宏觀問題,對消費者食品安全現狀的滿意度有個整體把握,在此基礎上探索消費者食品安滿意度影響因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紀杰[4]通過實證分析發現重慶市城鎮居民食品安全滿意度僅為46.44,采用因子分析提取了生產加工、有害物質、安全監管、品牌認證、食品質量等5個影響食品安全滿意度的指標,并指出了有針對性的路徑選擇。Bülent Erg?nül等[5]評估了居住在土耳其曼薩尼城市中心600個消費者主要食品安全關注和食品消費習慣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簡單的數據分析和結論建議。王常偉等[3]利用對上海、無錫等地的隨機調查數據,發現消費者對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狀況評價并不理想,部分消費者對近年來的食品安全改善并不認同,對食品安全未來的預期也比較悲觀。Jean Kinsey等[6]研究表明從歷史上看,超過80%的消費者表示對他們在雜貨店購買的食品安全性充滿信心;然而,這一比例2007年降至66%,其中只有11%的人完全自信。Brewer等[7]發現消費者最擔心監管問題,而且隨著對食品安全狀況評價的降低和擔憂程度的提升而提高了對監管問題的關注。盡管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監管問題,但對投入更多的餐飲和生產設施檢查員的優先資助并不高。Jannke等[8]研究表明,在某種程度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樂觀評價和悲觀評價都來自于對監管者的信任與否。Henson等[9]認為食品安全控制體系是隨著公共和私人監管模式之間日益復雜的交互作用而不斷發展的。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公眾壓力能成為政府行動背后的根本驅動力。
縱觀國內外的研究,大部分為對某一地區某些特定人群或者某種特定食品或者食品消費地點的滿意度,缺乏對覆蓋全國較大范圍內的,涉及多類型消費者的,普遍意義上的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的一系列的測度和因素探索。在我國近期一系列的食品領域改革的新背景下,對食品安全消費者滿意度探討具有更強的現實意義,能反映最新的食品安全狀況,凸顯最新的問題,提供新形勢下的更有時效性和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此次調查共覆蓋全國的山東、四川、湖南、吉林、江蘇、福建、河南、內蒙古、江西、湖北等10個省、自治區,在每個省、自治區隨機選擇2個鄉鎮,每個鄉鎮隨機發放問卷110份,共發放2 2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 163份,有效率98.32%。問卷是在大量閱讀文獻并結合實際調研情況下,在進行小范圍的預調查后,對其進行一系列調整后的正式調查。
受訪者基本人口統計學特征如下:在2 163個受訪者中,男性和女性占比分別為50.16%和49.84%,比例適中;隨機選取的樣本大致符合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分布規律;家庭人數為3人的比例最高,占43.78%;受訪者學歷層次整體較高,本科的比例最高,這與樣本選取為城市消費者以及中國日益提高的教育狀況和人民日益提升的國民素質水平相符;受訪者個人年收入分布相對分散,家庭年收入分布均勻。樣本的隨機性較好,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覆蓋性。
2.1消費者食品安全滿意度整體狀況與分析在2 163名受訪者中,18.50%的受訪者對當前的食品安全狀況表示“非常不滿意”,34.11%的受訪者對當前的食品安全狀況表示“不滿意”,有27.98%的受訪者表示“一般”,而表示比較滿意或非常滿意的受訪者分別占16.64%和2.77%。這表明受訪者對當前的食品安全狀況表現出中等偏下的滿意度,與王常偉等[3]的研究結果一致。
相比于往年的食品安全狀況,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總體狀況變化感知見圖1。由圖1可知,受訪者認為食品安全趨勢與過去相比尚未得到有效好轉,這個結果和王常偉等[3]的發現一致。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或許由于一方面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關注,訴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及媒體信息公開程度的提高,很多潛在的不安全行為及事件逐步被曝光,使消費者感覺到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判斷[3]。雖然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可能由于政策實施的地域性和起效的時滯性,目前并沒有改善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趨勢的悲觀看法,但這也許會在今后的一段時期得到改善。

圖1 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總體狀況變化感知分布Fig.1 Perception of urban customers to changes i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food safety
由受訪者對未來食品安全狀況的信心分布見圖2。從圖2可看出,受訪者對未來食品安全信心仍然較低迷。這與現有學者研究結論一致。要想使我國食品安全狀況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除了政府、企業、社會等各方的努力,還需要每個消費者的參與,并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消費者還是需要提升信心,積極參與到食品安全監管中去。

圖2 受訪者對未來食品安全狀況的信心分布Fig.2 Interviewees’ confidence for the future situation of food security
當前食品安全問題已波及全球性,不僅我國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包括發達國家還有國際知名品牌亦不可避免食品安全問題困擾。但由于發達國家在食品安全管制、法律環境、認證體系等方面都更加完善,因此,消費者對其食品安全的信任度要高于我國。消費者對不同有機認證標簽的支付意愿存在顯著差別,對歐盟有機標簽的支付意愿最高,其次為巴西有機標簽,之后為日本有機標簽和中國有機標簽[10]。無論對于產地、起源,還是品牌,消費者更偏好來自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產品[11]。消費者表現出對知名品牌的強烈偏好,且產地與品牌的偏好次序都表明,我國消費者更偏好“洋奶粉”[12]。一系列現象和研究都表明消費者對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信任度和滿意度都高于國內。在具體調查中,71.7%的消費者認為發達國家的食品更安全,21.7%的認為差不多,僅有6.6%的消費者認為我國的食品較為安全,這和預期的結果是一致的[3]。
2.2消費者對政府食品安全治理監管工作的滿意度消費者對政府食品安全治理監管工作的滿意度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消費者對政府食品安全治理監管工作的滿意度調查結果
由表1可知,消費者對政府食品安全治理監管中“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后政府及時處理事件能力”和“政府有關食品質量安全的認證”二者的滿意度(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較高,對“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監管與執法力度”的滿意度最低,而對“政府政策、法律法規對保障食品安全有效性”和“政府與社會團體的食品安全宣傳引導能力”的滿意度評價處于中等水平。
2.3影響消費者食品安全滿意度因素的探索受訪者認為最關鍵的食品不安全因素見圖3。由圖3可知,濫用食品添加劑、非法使用化學物質和農獸藥殘留超標是受訪者認為的最關鍵的食品不安全因素。

圖3 受訪者認為最關鍵的食品不安全因素Fig.3 The most critical food insecurity factors considered by interviewees
受訪者認為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問卷統計結果見圖4。分析圖4可知,相比以往學者研究中發現的消費者一味把食品安全責任歸咎于政府的主觀情緒化觀點,此次調查結果體現了消費者對政府工作有了較高的認知度,對食品安全問題有了更客觀理性的認識。

圖4 受訪者認為產生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Fig.4 Main causes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considered by interviewees
當出現食品安全事件時,受訪者最信任的信息來源如圖5所示。這說明,政府的新聞報道對受訪者而言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較高的信任也意味著更高的責任。同時也不應忽視網絡的力量,尤其是新興的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發揮它們對食品安全的輿論監管作用。而相對來說,消費者對生產企業的聲明信任度就太低了,我國食品生產企業的信譽還有待加強。

圖5 一旦出現食品安全事件,受訪者最相信的信息來源Fig.5 Interviewees’ most believabl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once food safety incidents appear
受訪者認為政府加強食品安全的政策舉措的頻數統計結果見圖6。近年來,政府一直強調企業(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食品安全法》也被解讀為明確或者強化了企業是第一責任人。另一種觀點認為,企業是逐利者,會想盡辦法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只要存在降低成本的方法,他們就會采用,除非有強大的反向力量阻止他們這樣去做,這種力量只能來自政府[13]。到底誰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不同學者觀點有異。因此,在調查消費者認為加強食品安全方面最重要的手段這一問題時,最后出現這種結果就能夠得到解釋。

圖6 受訪者認為在加強食品安全方面最重要的手段Fig.6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to strengthen food safety considered by interviewees
受訪者對食品安全中輿論監督的滿意度調查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受訪者食品安全中輿論監督的滿意度總體為一般,非常滿意和非常不滿意所占比例都較小。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是以政府監管為主,社會性監管不發達[13]。在食品安全政府監管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也要堅持發揮社會性監管的作用,提高公眾參與度,充分利用社會力量來共同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滿意度和食品安全水平。

表2 受訪者對食品安全中輿論監督的滿意度調查結果
該研究根據對山東、四川、湖南等10省份的問卷調查數據,研究了城市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現狀的滿意度及影響因素,得出以下結論,并提出相關建議。
首先,消費者食品安全滿意度整體狀況顯示為中等偏下的滿意度,我國食品安全狀況評價并不理想。近些年雖然部分地區進行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改革,但由于改革僅在試點進行,覆蓋面積小,政策效果有一定的時滯性,又或者消費者心理預期提升,所以導致心理落差。因此從時間上來看,大部分城市消費者認為相比往年食品安全趨勢尚未得到有效好轉甚至有變差的趨勢,而且城市消費者對未來食品安全信心程度仍然較低迷。從空間上來看,城市消費者對我國本國食品的品牌、認證、標簽的信任度和滿意度不高。
其次,消費者對政府食品安全治理監管工作的滿意度方面,城市消費者對政府政策、法律法規對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性,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監管與執法力度,政府與社會團體的食品安全宣傳引導能力,政府有關食品質量安全的認證,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后政府及時處理事件的能力這5方面均持有中等偏下的滿意度,其中對“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監管與執法力度”的滿意度最低。食品安全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在提升政府監管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滿意度的過程中,還應加強監管與執法力度。
最后,在影響城市消費者食品安全滿意度的因素探索方面,受訪者認為“濫用食品添加劑、非法使用化學物質”和“農獸藥殘留超標”是導致食品不安全的最關鍵因素。城市消費者認為產生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追求利潤,社會責任意識淡薄”“信息不對稱下,廠商有機可乘”和“政府監管不到位”。當出現食品安全事件時,受訪者對政府的新聞媒體報道最為信任。城市消費者對政府的新聞媒體等輿論監督,網絡等社會輿論監督以及普通老百姓的監督都持一般的滿意度。消費者、企業、政府可以著重從這幾方面入手,重點關注、提升和監管這幾個因素,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提升監管效率,改善食品安全狀況,提升消費者食品安全滿意度。
總之,政府要注重從源頭開始,嚴格市場準入標準,完善法律標準制定。制定較為詳細的食品安全地方政府以及監管部門、監管人員責任體系,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執行力度,保障各地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確保無論橫向還是縱向監管,都權責分明責任到人。可大力推行可追溯食品,通過品牌、食品安全認證以及企業信息公開等手段,傳遞安全信號,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的可能性。在投訴舉報方面,不僅通過例如電話等傳統方式進行維權、監督,更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或者開發新的手機APP,隨時監督隨手拍,使投訴舉報更加方便快捷有實效。對于違法事故的事后處理,不僅要及時嚴厲追責相關企業、監管人員等一系列相關人員,更要加強輿論宣傳。一方面政府不能為私利縱容包庇,另一方面要起到教育警示作用,同時也要注意凈化輿論氛圍,不要讓一些言過其實、夸大其詞、危言聳聽的言論使消費者“因噎廢食”,受盡負面消息的消極影響。總之,從消費者食品安全滿意度和對政府治理監管的滿意度來看,我國食品安全的保障工作面臨較高的訴求,部分消費者對目前的食品安全現狀與監管現狀表現出一般偏低的滿意度,這為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出了更大的壓力與動力。
[1] 鄂璠.食品安全躍居首位 腐敗問題再度進入前三[J].小康,2012(12):64-68.
[2] 馬纓,趙延東.北京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滿意程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北京社會科學,2009(3):17-20.
[3] 王常偉,顧海英.消費者食品安全感知、監管滿意度與支付意愿[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2):89-95.
[4] 紀杰.食品安全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及監管路徑選擇:基于重慶的問卷調查[J].中國行政管理,2014(7):97-100.
[6] KINSEY J,HARRISON R W,DEGENEFFE D,et al.Index of consumer’s confidence in the safety of the U.S.food system[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9,91(5):1470-1476.
[7] BREWER M S,ROJAS M.Consumer attitudes toward issues in food safety [J].Journal of food safety,2008,28(1):1-22.
[8] DE JONGE J,VAN TRIJP H,RENES R J,et al.Understanding consumer confidence in the safety of food:Its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determinants[J].Risk analysis,2007,27(3):729-740.
[9] HENSON S,CASWELL J.Food safety regulation:An overview of contemporary issues [J].Food policy,1999,24(6):589-603.
[10] 李翔,徐迎軍,尹世久,等.消費者對不同有機認證標簽的支付意愿:基于山東省752 個消費者樣本的實證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5(4):49-56.
[11] 尹世久,王小楠,陳雨生,等.品牌、認證與產地效應:基于消費者對含有不同屬性奶粉的偏好分析[J].軟科學,2014,28(11):115-118.
[12] 尹世久,徐迎軍,陳默.我國嬰幼兒奶粉安全管理政策效果的實證檢驗:基于消費者偏好的選擇實驗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16(5):29-36.
[13] 曾祥華.食品安全監管執法問題的調查報告[J].科學·經濟·社會,2012,30(4):112-119.
Satisfaction of Urban Consumers to Present Situation of Food Safe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en Provinces such as Shandong, Sichuan and Hunan
ZHAO Yuan-yuan1,2, LI Ying1,2
(1. School of Economics,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Shandong 276800; 2. Research Center for Food Safety Co-governance of Shandong Province, Rizhao, Shandong 276800)
Satisfaction of 2 163 urban customers from ten provinces to present situation of food safety was survey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the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consumers’ satisfaction to current situation of food safety was not high at the lower-middle level.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nsumers’ satisfaction to food safety was discussed.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help the government, consumers and enterprises work together to facilitate food safety becoming new normal.
Urban customers; Food safety; Satisfaction; Explor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趙媛媛(1992-),女,山東東平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安全。
2016-06-06
S-9
A
0517-6611(2016)19-2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