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雅,邵建力,李素嬌 (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浙江三門317100)
優質護理對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
王夢雅,邵建力,李素嬌 (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浙江三門317100)
【摘 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對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01/2014-01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80例肺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90)和觀察組(n=90).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用EORTC?QOL?C30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患者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軀體功能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疲倦、氣促、疼痛、食欲喪失等癥狀均顯著輕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失眠、惡心嘔吐、便秘、腹瀉等癥狀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應用于肺癌患者的護理中,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優質護理;肺癌;生活質量
近年來,肺癌的發病率呈顯著上升的趨勢,其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高危疾病.在我國工業發達的大城市中,男性肺癌患者發病率極高[1-2].通過手術治療該病,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對于手術未能夠完全切除的患者往往需要進行輔助放射治療,該類患者多為疾病晚期,經過手術及放療的連續打擊,生活質量明顯下降[3].隨著經濟的發展及臨床治療技術的提高,人們對于健康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癌癥的治療已不再局限于延長患者生命,而是逐漸向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方向轉變[4-5].因此,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是臨床護理工作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本研究以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2013-01/2014-01收治的180例肺癌患者為例,探討優質護理對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01/2014-01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80例肺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90)和觀察組(n=90).其中男95例,女85例,年齡(平均57.8±2.7)歲.對照組男47例,女43例,年齡(平均58.9±2.5)歲,腫瘤直徑1.5~9.0(平均4.45±2.37)cm.其中腺癌21例,鱗狀上皮細胞癌59例,小細胞未分化癌10例;全肺切除26例,肺葉切除31例,袖狀肺葉切除12例,楔形切除12例,姑息性切除9例.觀察組男48例,女42例,年齡(平均57.5±6.9)歲,腫瘤直徑1.4~9.2(平均4.54±2.24)cm.其中腺癌28例,鱗狀上皮細胞癌55例,小細胞未分化癌7例.全肺切除24例,肺葉切除36例,袖狀肺葉切除15例,楔形切除9例,姑息性切除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經纖維支氣管鏡、腦部CT掃描、核磁共振(MRI)及臨床病理特點確診為肺癌.兩組患者受教育程度均為初中及以上,均表示自愿參加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 ①臨床狀況不佳,心肺代償能力較差的患者.②肺結核處于活動期或擴展期,基本指標偏離正常,有血沉等嚴重癥狀,肺內其它部位有新的浸潤性病灶出現的患者.③肺功能測定及臨床檢查提示手術后患者呼吸功能受到嚴重影響.④有意識障礙、不能與醫護人員保持良好溝通、不配合醫護人員安排和指導的患者.⑤合并其他重要臟器疾病,且病情尚未進入穩定期的患者.
1.4方法
1.4.1對照組 常規臨床護理.包括病情監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并發癥預防等護理干預.具體方案如下.①病情監測.患者術后進入ICU后,密切監測患者的心率、脈搏、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心電等臨床指標,注意觀察傷口有無滲液、痰液是否阻塞、面色有無紫紺等狀況.若出現上述情況,及時上報主治醫生,進行及時處理.②心理護理.肺癌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常會出現焦慮、抑郁、厭世等消極情緒,護理人員應掌握患者的心理特點,按照有針對性、啟迪、交往等原則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疾病,可采用暗示療法、心理疏導等鼓勵患者主動提出自己的訴求,激發患者潛意識,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護理人員還可多同患者分享一些積極配合治療后有效地延長了生存時間的患者案例,指導患者擺脫消極情緒,勇敢面對現實.③健康教育.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科學嚴謹的態度為患者耐心地講解肺癌相關知識,讓患者了解肺癌治療過程中較易出現的并發癥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告知患者積極治療及依從的重要性,解答患者的疑慮,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使用鎮痛藥物時,為患者講解清楚藥物的臨床療效及藥理作用,指導患者合理用藥.④并發癥護理.鼓勵患者術后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加強對呼吸系統、泌尿系統、消化系統的護理,采用霧化吸入、正壓吸痰、敲背輔助排痰等方式幫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暢,對于反應遲鈍、咳嗽無力的患者,盡早給予纖維支氣管吸痰處理.定期勤為患者翻身,防止褥瘡發生.患者出現嘔吐時,及時協助家屬清理污物,并給予患者漱口、含口香糖等去除異味的措施.對于實施放、化療的患者常出現的并發癥,如脫發、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等,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自身特點給予有針對性的單獨護理.
1.4.2觀察組 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方案如下.①提高自身護理水平.組織護理人員加強自身業務的學習,提高自身護理水平.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前,加強對護理理念及精髓的深入學習,讓護理人員意識到要將優質護理理念時刻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加強護理人員對肺癌相關知識的掌握,為日常護理做好鋪墊.②疼痛護理.告知患者疼痛是無法避免的,指導患者合理地應用鎮靜藥物緩解疼痛,疼痛較輕的患者可以給予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如聽音樂、看電視、聊天等,疼痛發作時,可幫助患者做適當的按摩;疼痛較為嚴重的患者,必要時可應用嗎啡等藥物進行鎮痛.③飲食護理.肺癌晚期患者,不良反應較大,常導致機體迅速消瘦,嚴重者可出現惡液質.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自身營養狀況及飲食特點,配合營養師制定有針對性的個體飲食護理方案.有研究[6]表明,中醫食療可明顯改善惡性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中醫醫院護理人員通過檢索大量文獻及咨詢中醫科工作人員,采用清火潤燥、潤肺生津、益氣養陰的食療方案,配合營養粥類,如蓮子瘦肉粥、百合杏仁粥等,為患者加強營養的同時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效果令人滿意.另外,指導患者合理食用膳食,多進食粗纖維食物,避免出現便秘.
1.5療效判定標準 于患者入院時、出院前1 d應用歐洲癌癥治療研究組織研發的EORTC?QOL?C30生活質量量表問卷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7].該量表分為一個總體健康領域(QL)、五個功能領域[(角色(RF)、情緒(EF)、認知(CF)、軀體(PF)和社會(SF)]和八個癥狀指標(疲倦、氣促、疼痛、失眠、惡心與嘔吐、食欲喪失、便秘、腹瀉).總體健康領域和功能領域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癥狀指標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生存質量越差.
1.6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軀體功能以及社會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疲倦、氣促、疼痛、食欲喪失等癥狀均顯著輕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失眠、惡心嘔吐、便秘、腹瀉等癥狀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n=90,±s]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n=90,±s]
aP<0.05 vs對照組.
組別 RF EF CF PF SF QL對照組 81.1±8.7 73.2±9.2 92.4±8.3 91.2±4.5 83.1±8.6 61.2±15.3觀察組 89.6±4.8a 85.4±6.9a 94.2±8.6 93.2±6.2 94.2±7.9 69.5±14.7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較[n=90,±s]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較[n=90,±s]
aP<0.05 vs對照組.
?
手術切除是治療肺癌最為有效的手段,但手術對患者機體帶來嚴重損傷,導致患者術后并發癥明顯,生活質量低下[8].因此,優質的護理效果與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在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中醫醫院領導及護理部主任的積極爭取及支持下,將肺癌作為優質護理的重點病種,開展優質護理服務[9].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軀體功能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疲倦、氣促、疼痛、食欲喪失等癥狀均顯著輕于對照組,說明在優質護理理念的指導下,優化護理措施,能使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預后,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李 楠,張國莉,鄭守華.護理對肺癌全肺切除術后并發癥的影響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9):840-842.
[2]王麗軍,王朝娟,宋潤珞,等.個性化護理對放化療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135-137.
[3]滕緒莉,柏鳳云.針對肺癌護理的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3(17):32,34.
[4]周靈云,尹 榮.優質護理理念在肺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6):135-137.
[5]譚錦萍,梁素芬.優質護理對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0):84-86.
[6]何 斌,郭中寧,楊宇飛.中醫食療對腫瘤患者生存質量影響的臨床研究[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3,32(3):28-30.
[7]陳偉麗,丁正年.心理護理干預及健康宣教對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0):151-154.
[8]蔣斐斐,平金良.優質護理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11):146-149.
[9]吳永強.優質護理對肺癌患者術后并發癥及生活質量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1):2092-2093,2140.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6?71?03
收稿日期:2016-04-06;接受日期:2016-04-23
作者簡介:王夢雅.本科,護師.E?mai1:10480990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