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本報記者 王亞斌 ●李俊峰
蔡英文打的什么算盤?是要用處理“外交關系”的心態對待兩岸關系,還是面對僵局打算“破罐子破摔”?昨天島內輿論議論紛紛,因為前一天晚上,蔡英文一反“從藍營人士中遴選”的初衷,突然宣布由陳水扁時期的“外交部長”田弘茂出任海基會董事長。作為半官方半民間性質的海基會,曾在兩岸交流中發揮獨特的重要作用。雖然民進黨當局一再強調田弘茂的學術背景,“對兩岸議題非常了解”,并盼大陸“正面解讀”,但臺灣媒體普遍認為,田具有“濃厚的綠營色彩”。“獨派”人士對此任命一片叫好,稱這是蔡英文的“一手好棋”。藍營則批評蔡英文小圈子用人,放棄改善兩岸關系的努力。前國民黨籍“立委”邱毅更是抨擊蔡英文“鐵了心擁抱深綠”,“邁向臺獨之路已正式啟程”。也有不少分析認為,在蔡英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系陷入僵局的情況下,海基會的作用大大弱化,誰來執掌都不過是“裝潢門面”。國臺辦主任張志軍1日強調,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恢復商談機制化的關鍵是政治基礎,而不是人。
“濃厚的綠營色彩”
島內政權更替以來,海基會董事長的位子一直空缺。此前有消息稱,蔡英文希望偏藍色彩的“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或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擔任該職,但遭到婉拒。蔡英文日前與媒體茶敘時“發狠”表態,“8月底確定人選”。8月31日晚9時,臺“總統府”“搶在最后一刻”發布新聞稿宣布,該職將由前“外交部長”、現任“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田弘茂接任。
臺“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田弘茂在美國求學及擔任教職時期即投入中國大陸研究,對大陸之發展有深入了解,同時嫻熟兩岸關系及亞太戰略等議題,更對推動臺灣的民主化、“拓展臺灣的國際參與”不遺余力。臺陸委會主委張小月9月1日表示,田弘茂對兩岸議題非常了解,這樣的人事安排,“是對中國大陸釋善意”,期待兩岸關系必須往前走。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立委”羅致政稱,“知中派”田弘茂出任海基會董事長代表“總統”蔡英文務實穩健路線,“也是向中國大陸釋出善意”,盼大陸正面解讀。
真是向大陸“釋出善意”嗎?從島內各方的反應看,顯然不是這么回事。“田弘茂掌海基會,‘獨派叫好”,臺灣《聯合報》1日稱,海基會董事長人選一波三折,但最終出線的卻是一向被認為有偏綠色彩的田弘茂,頗出人意料。“獨派”人士則對田弘茂接任海基會董事長叫好。“臺灣社社長”張葉森稱,這是“蔡總統”的一手好棋,要給她掌聲。張葉森還表示,田弘茂當年擔任“外交部長”時,提議在護照上加注臺灣,這是“國際外交”的突破;過去本土社團推動“以臺灣名義進入聯合國”時,田弘茂也很鼓勵,這是具有臺灣“主體意識”的人選。“總統府”前資政吳澧培說,相較過去的傳聞名單,田弘茂較好,“我可以安心一些”。
據臺媒報道,現年78歲的田弘茂是政治學者出身,在美國取得政治學博士學位之后,曾長期在美執教。上世紀90年代李登輝時期,成為李身旁的重要策士。2000年臺灣首次政黨輪替后,田弘茂受到陳水扁當局重用,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外交部長”和“駐英代表”等職。臺灣《工商時報》稱,田弘茂過去有濃厚的綠營色彩。綠營最知名的“強硬臺獨大佬”辜寬敏1日爆料稱,當年他在日本推動“臺灣獨立運動”,到美國游說時,“就是田弘茂開車載我到處去游說”。臺前“副總統”呂秀蓮當天也對該任命予以肯定,但認為田弘茂只是“淺綠”。
藍營對此項任命一片質疑。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唐德明表示,蔡英文政府已找不到合適人選,只能在綠營小圈圈中找人,也放棄與對岸有更積極溝通。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李彥秀說,田弘茂在陳水扁時代在護照上“加注”臺灣,若用“獨派”的心態擔任海基會董事長,未來到底有沒有機會對兩岸溝通加分,“相信包括臺商、‘行政院內部,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這凸顯出蔡英文對于未來兩岸恢復官方交流,“無心也無力”。
“蔡英文邁向‘臺獨之路正式啟程”,國民黨籍前“立委”邱毅針對蔡英文啟用田弘茂批判稱,田與美國政界、智庫、情報機構和政黨的關系非比尋常,“這對急于抱緊美國大腿以邀寵的蔡英文來說,田弘茂對她的幫助太大了,而且也是向美國交心的一種表現”。同時,田弘茂執掌海基會,表明蔡英文鐵了心擁抱深綠,“她的邁向臺獨之路已正式啟程”。
“重回傳真機功能時代”
海基會全稱是海峽交流基金會,成立于1990年11月。當初臺當局為應付兩岸關系發展需求、推行有限的大陸政策,設立這一以民間團體身份出現的半官方機構。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的交流曾在兩岸關系史上發揮獨特的重要作用。上世紀90年代,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汪辜會談”在兩岸關系史上留下重要一筆。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由于蔡英文錯誤的兩岸政策,現在海基會只能是“形同虛設”。臺“中央社”稱,國民黨“立法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王育敏說,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否定了“九二共識”,卻也提不出穩住兩岸關系的新論述,當這問題無解的時候,誰來當海基會董事長都是一樣的,因此找田弘茂也是像雞肋一樣,而不是像過去辜振甫時代。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兼發言人葉惠德表示,沒有“九二共識”基礎,無論誰擔任海基會董事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都難以延續。
大陸國臺辦1日就海基會董事長新人選作出回應。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造成兩會協商和聯系機制停擺的原因眾所周知。我們的態度是明確的、一貫的,只有海基會得到授權,向海協會確認堅持“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兩會受權協商和聯系機制才能得以延續。國臺辦主任張志軍當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大家可以去看看2008年5月26日,臺灣海基會向大陸海協會發來的函,和三天之后,海協會的復函,里面都明確點到,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重新恢復了商談。所以問題的關鍵是政治基礎,是授權商談的政治基礎,而不是人。
“海基會重回傳真機功能時代”,臺灣《旺報》1日評論說,海基會董事長懸缺3個多月,蔡英文尋尋覓覓,最后竟找出阿扁時代首任“外交部長”出任。可以預料,在兩岸持續沒有政治對話基礎下,兩岸官方和半官方溝通聯系機制仍將繼續停擺,而海基會也將重新回到阿扁執政時的“傳真機功能”時代。文章稱,海基會和陸委會首長同時由“外交”背景人士出任,說明小英已放棄最后努力,決定讓兩岸“繼續冷一段時間”。兩岸冷對抗短期不會回暖,甚至可能因為突發事件而引爆沖突。臺灣中時電子報稱,蔡英文因為其他人事任命問題,近來受到一些“獨派”人士批評,有大陸涉臺學者指出,田弘茂這一人事安排,是蔡英文向深綠交心。“田弘茂出線替蔡英文解了一個小套,兩岸這個大套卻未必能解”。
“一是擺設,二是酬庸”,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楊立憲用這兩個詞概括蔡英文的任命。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在此背景下,兩會機制已經停擺。但蔡英文又不能撤掉海基會,因為這本就是為應對兩岸關系的特殊情況成立的一個機構。如果撤了,那就是表明蔡英文根本不想搞兩岸關系了,但她一直承諾“維持現狀”,因此只能把海基會還擺在那。目前來看,兩岸關系只能這樣拖下去了。蔡英文嘴上說希望兩岸關系保持和平,但她希望的和平是和平分離,實際上就是“一邊一國”。蔡英文希望兩岸這樣來往,我們怎么可能接受!
“時間不在蔡英文這邊”
上臺3個多月,蔡英文當局犯錯不斷,支持率不斷下跌。《聯合報》1日稱,前“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在社交網站上寫道:民進黨昔日的張牙舞爪,全成了今日自食的惡果。“蔡英文在野時,日日投石,以打破政府威信,拖垮臺灣為能事,今天這一石一巖,都回砸在自己的身上。”中時電子報稱,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原院長、教授劉紅表示,蔡英文近期執政的目標是維穩,卻開始了臺灣新執政集團動搖、動蕩、衰敗怪圈的三部曲。蔡英文執政以來民意支持率下跌,說明了臺灣政治的現實:你只要開始執政,你就開始犯錯誤。陳水扁是這樣,馬英九是這樣,蔡英文今天也是。
“中天新聞”網稱,臺“交通部觀光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7月陸客赴臺人數較去年同期衰減15%,為歷年最大降幅。受此影響,目前島內旅游業者已經“提前進入寒冬”。
兩岸僵局也引發美國一些人士的警惕。中時電子報稱,近期美國智庫一連兩篇文章談到蔡英文治理下的臺灣走向。一篇是美國在臺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在布魯金斯學會網站發表的“臺灣安全政策”。卜睿哲文章最令臺灣驚心的應是這段話:當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實力消長至某一程度時,“美國可能會改變對臺灣的安全承諾”“這種思考早已見諸于棄臺論”。另一篇文章由“臺美關系研究中心”的3位董事執筆,題為“蔡氏拒絕九二共識,給臺灣造成麻煩”。文章表示,從現代民主發展史可以看出,如果領導者上任100天沒有什么表現,權力和威望以后會繼續下降。兩篇文章可以得出同樣結論:時間不在蔡英文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