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紀平
著眼全局創新機制互聯互通
——對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的思考
施紀平
建設義甬舟開放大通道,要審視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的內涵,取得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突破的關鍵,抓好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的重點
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是浙江省“十三五”時期規劃建設的重大戰略平臺之一。2016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以舟山自由貿易港區、舟山綜保區、寧波保稅區、梅山保稅港區、金義綜保區等平臺為基礎,以寧波舟山港、義烏陸港、甬金鐵路為支撐,規劃建設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成為貫穿浙江沿海山區、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橋梁。”如何來認識,怎么來建設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筆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義甬舟開放大通道,不是簡單地將義烏、寧波、舟山三個地方連在一起,而是要放在國家、全省和區域發展的全局進行審視和把握。
必須著眼于國家發展的全局,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新引擎。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東聯海上絲綢之路、西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寧波和義烏是“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寧波都市圈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龍眼,在國家戰略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2015年,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吞吐量達2063萬標箱,首次超過香港港,成為全球第四大集裝箱港口,貨物吞吐量8.9億噸,蟬聯全球港口首位,海鐵聯運增幅位列全國6個集裝箱海鐵聯運示范通道之首。寧波-舟山港區域已建成全國最大的商用石油中轉基地、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基地、亞洲最大的鐵礦砂中轉基地等,在國內外資源配置、國際要素集散以及重要戰略物資保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義烏是全球小商品貿易中心,義烏鐵路口岸是目前全省唯一獲批對外開放鐵路口岸,“義新歐”班列常態化發展,已往返運行36個班列,運輸2192個標準集裝箱。建設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必須從國家戰略和全球化的視野出發,耦合聯動寧波-舟山世界第一大港與義烏國際陸港樞紐功能,構建向西出境和向東出海的雙向開放通道,更好地發揮商貿物流樞紐和國際開放門戶優勢,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和長江經濟帶產業協同,成為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度合作與帶動長江經濟帶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必須著眼于全省發展的全局,打造浙江開放發展、轉型發展的增長極。義甬舟開放大通道貫穿浙江沿海和山區,連接滬寧合杭甬發展帶、沿海發展帶、滬杭金發展帶等長三角城市群三大發展帶,沿線地區經濟總量和進出口總額分別占到全省的40%和55%,擁有舟山群島新區、中國(寧波)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等國家級戰略開放平臺,以及梅山保稅港區、舟山綜合保稅區、金義綜合保稅區等多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浙江開放平臺能級和水平最高、空間也是最為集中的區域。建設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必須從構建浙江全方位開放發展大格局出發,將寧波、舟山的港口物流優勢、義烏的專業市場優勢以及各地的特色產業優勢等有機結合,疊加各類開放平臺的政策優勢,帶動大通道沿線地區高端要素和產業的集聚,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跨國公司,形成新時期浙江開放發展、轉型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必須著眼于區域發展的全局,成為推動寧波、金華-義烏兩大都市區一體化發展的“催化劑”。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橫跨寧波、金華-義烏兩大都市區,沿線地區主要涉及寧波、金華、舟山、紹興四個地市。當前,兩大都市區建設正面臨中心城市極核功能不強、交通通勤一體化網絡尚未形成、協調體制機制制約突出等諸多難題。建設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必須從都市區建設的角度出發,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加快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增強兩大都市區的極核功能,構建快速交通網、公共服務網和生態綠道網,聯動推進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寧波港口經濟圈、金義都市新區等重大平臺建設,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實現資源要素整合和產業優化布局,成為促進寧波、金華-義烏都市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義甬舟開放大通道貫穿浙江沿海和山區,連接滬寧合杭甬發展帶、沿海發展帶、滬杭金發展帶等長三角城市群三大發展帶,沿線地區經濟總量和進出口總額分別占到全省的40%和55%,是浙江開放平臺能級和水平最高、空間也是最為集中的區域
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不能簡單在現有基礎上按部就班,關鍵是要構建新的平臺,創新體制機制,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對外,要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重點是要構筑自貿區平臺。自由貿易園(港)區是當前我國開放層次最高、政策創新最突出的平臺。浙江應當盡快落實舟山自由貿易試驗區,以油品全產業鏈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為核心,集中力量建設我國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平臺和提升海洋產業開放合作水平的先行區。在此基礎上,加快將舟山自由貿易試驗區向寧波梅山新區拓展,并以金義綜保區和義烏保稅物流中心(B型)為依托,積極謀劃金華-義烏小商品自由貿易港區,從而形成自貿區在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的全覆蓋。而且,加快優化綜合保稅區的布局和功能,推動寧波綜合保稅區的整合,支持義烏升格創建綜合保稅區,規劃布局建設紹興(新嵊)綜合保稅區,形成大通道沿線的綜合保稅區網絡,并作為復制自貿區有關政策的重要平臺。同時,發揮寧波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作用,努力成為電子商務領域國際貿易規則的重要制定者和參與者,并在探索建立跨境電子商務新型政策體系、數據化監管和供應鏈綜合服務等方面實現新突破。
對內,要創新區域協同發展機制。重點是創新都市區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機制。其中寧波都市區應當以共建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舟山自由貿易港區和寧波世界級港口經濟圈為重要突破口,加快體制機制創新,通過市場化紐帶,進一步落實港口實質性一體化,合力推進六橫等島嶼的開發,共建共享快速交通網、公共服務網,合理配置和分享水等重大資源,加快寧波、舟山兩地同城化,推動都市區經濟一體化發展。金華-義烏都市區應當對現有“省管縣”體制進行創新和突破,在兼顧兩地現有利益的基礎上,能夠更好地推動金華市區和義烏雙向聚合發展,充分發揮金義都市新區和金義綜合保稅區聚合節點作用,合力共建綜保區、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重大平臺,增強雙城發展的聯動性和協作度,加快向一體化的都市區方向發展。同時,紹興特別是要新昌、嵊州、諸暨等縣市要主動融入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積極謀劃保稅區、物流園區、產業協同開發平臺等事項,統籌資源開發,促進產業協同,密切交通通勤。
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的基礎和重點就是互聯互通,不僅是大通道內部的互聯互通,更是與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進行互聯互通;不僅是在交通上的互聯互通,也要在經貿、文化等各個領域實現互聯互通。
要在交通物流上互聯互通,努力構建最便捷暢通、最有效率、成本最低的交通物流大走廊。省內,要加快甬金、甬舟鐵路等重大交通干線建設,推進義烏國際陸港與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發展,使義烏國際陸港成為寧波-舟山港在內陸地區的區域分撥配送中心和貨源集港中心。同時,推進杭紹臺高鐵、杭溫高鐵、杭紹臺高速、跨杭州灣鐵路、金臺鐵路、沿海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打通義甬舟大通道向北聯通環杭州灣、蘇南地區,向南輻射帶動浙西南和溫臺沿海地區的通道。省外,重點向西推進金建、杭黃鐵路、九景衢鐵路,以及臨金、千黃高速公路建設,連通浙贛鐵路、杭長客專以及國家規劃衢州至麗江鐵路等干線通道,打通向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區拓展空間,形成長江南岸、貫穿東中西的大通道,拓展港口腹地。
同時,要積極適應港口物流發展的新趨勢,加快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中歐和中亞班列、寧波海鐵聯運綜合實驗區的發展,布局建設寧波櫟社國際機場、寧波梅山公路集裝箱綜合場站、義烏市保稅物流園區、中國·金義電子商務新區、金塘保稅物流中心(B型)、“義新歐”公路運輸中心等一批綜合交通物流節點,形成多式聯運優勢;通過參股、控股等多種形式加強與長江中下游、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港口的戰略合作,形成港口聯盟優勢;實施“互聯網+”物流發展戰略,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與物流活動深度融合,形成智慧物流優勢;依托中國(杭州、寧波)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等的建設,支持寧波櫟社機場、舟山普陀山機場、義烏機場建設,積極搭建“網上絲綢之路”,引導和推動電商平臺和電商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交通樞紐和節點城市建立海外倉,形成跨境電商物流優勢。
要在經貿合作上互聯互通,努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型經濟密集帶。要在開放發展中形成特色產業優勢,圍繞高端裝備、新材料、智能制造、綠色石化、電子信息、文化影視、現代金融、港航服務、時尚輕紡等重點產業,以集聚區、開發區、特色小鎮等為主要依托,疊加自貿區、綜保區等政策優勢,積極布局若干省級、國家級國際產業合作園,集聚一批重大外資項目,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加工制造和服務貿易基地。要在開放發展中培育本土跨國公司,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積極開展鋼鐵、水泥、汽車、石化、船舶、輕工等產業領域的國際產能合作,布局建設一批境外經貿合作區和重大產業項目,帶動裝備制造和設備、優勢輕工品“走出去”。支持企業在境外開展并購,設立研發機構和專業孵化器,獲取高端要素資源,提升全球化資源配置能力。要在開放發展中實現產業協同共贏,充分發揮港口、市場、產業和資本優勢,全面提升與長江經濟帶沿線區域的物流、貿易和投資合作水平,創建國家長江經濟帶轉型升級示范區,適度引導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在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中推動浙江產業的轉型升級。
要在人文交流上互聯互通,努力構建高水平、寬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橋梁。著力推進教育醫療國際化,推動建設一批中外合作的高水平大學和職業培訓基地,合理規劃布局高中段及學前段國際化辦學項目以及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積極引進國外知名醫療機構和國際化醫院管理團隊,營造國際化的人居環境。著力推進旅游國際化,建設朱家尖-桃花島、義烏國際商貿城、紹興文化古城等國際化旅游區,開發國際郵輪母港、游艇等高端旅游項目,推動寧波、義烏機場國際航班72小時過境免簽,吸引國際游客。積極開展人才和科技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開放創新共同體建設,支持寧波新材料科技城、國際海洋生態科技城、航天智慧科技城、舟山海洋科學城、金華科技城、義烏科創新區、紹興城北科創大走廊等創新平臺對外開放合作,積極引進高水平國際研發機構和技術資源,布局建設一批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建設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園,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積極開展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打造浙洽會、消博會、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義博會、中國輕紡博覽會、國際港口文化節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會展活動,推動廣播影視等文化產品“走出去”。積極拓展國際友城,爭取官方、半官方的國際論壇、國際組織和國際機構落戶,支持智庫之間開展聯合研究、合作舉辦論壇。
作者單位:浙江省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