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順武,張學軍,代 垠,猶春躍(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貴州遵義563000)
微課在神經外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
肖順武,張學軍,代垠,猶春躍
(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貴州遵義563000)
目的評價微課在神經外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6~8月在該科實習的26名本科學生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3人,試驗組在臨床教學中引入微課;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1個月臨床實習后通過問卷調查、臨床技能操作和理論考試評估教學效果。結果在問卷調查方面,試驗組單項分數和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臨床技能考試和理論考試成績上,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神經外科臨床實習教學中引入微課,較好地解決了神經外科內容枯燥難懂、手術入路抽象復雜、臨床基本操作繁瑣等問題,同時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習效果,也為其他學科教學引入微科提供示范作用。
神經外科;微課;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在臨床學習階段將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的必需步驟,其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掌握知識及技能培養、溝通能力等都有更多要求。神經外科由于??菩詮?、涉及面廣、解剖復雜、概念抽象、臨床表現復雜多變,加之傳統的教學方式以“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為主,學生進入神經外科后感覺難以理解其中內容,往往望而卻步,可能喪失學習信心。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實習生對神經外科基本知識有一個比較全面、直觀的了解,進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作者通過微課這一全新的教學形式將神經外科臨床實習需要掌握的知識分成若干個片段,制作微課視頻,使學生感受到更加形象、直觀、生動的教學,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1.1一般資料將2015年6~8月在本科實習的26人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13人,其中試驗組男7名,女6名;平均年齡24.2歲,入科筆試成績(70.0±6.5)分。對照組中男8名,女5名;平均年齡(24.6±1.2)歲,入科筆試成績(71.0±7.2)分。在臨床帶教中試驗組引入微課,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由科室教學組長、教學秘書統一組織教師授課。兩組學生的性別、年齡、入科前成績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試驗組引入微課程,具體包括以下步驟:將神經外科顱內高壓和腦疝、顱腦損傷、顱內腫瘤三大章的內容分成若干個知識點,按典型病例的臨床表現、陽性體征、影像學、術中視頻資料、術后影像等要點用手機錄制后通過軟件剪輯制作微課視頻,如急性硬膜外血腫并小腦幕切跡疝病例,視頻包括內容有患者病史、術前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Cushing反應、瞳孔改變、肢體肌力改變,術前CT、血腫量估計,術中情況,術后復查,術后瞳孔、GCS評分及肌力改變,視頻時間5 min左右。通過學生反饋對微課內容不斷調整和改進,建立組內微信群或者QQ群,將制作的微課視頻上傳供學生下載到手機、隨時隨地觀看。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式。
1.2.2評價方法1個月實習結束后通過問卷調查、技能考試、理論考試評價教學效果。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效率、自主學習能動性、學習興趣、溝通能力、思維能力的滿意度,每項20分,滿分100分。臨床加技能考試包括神經外科基本操作如腰穿、拔引流管、??企w格檢查、切開縫合技術,滿分100分。理論考試以第8版《外科學》教材為基礎采用卷面考試的形式,內容以神經外科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為主,滿分100分。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各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引入“微科“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興趣明顯提高,能主動參與討論,并能夠提出很多問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問卷調查方面,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效率、自主學習能動性、學習興趣、溝通能力、思維能力的滿意度,實驗組單項分數和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神經外科臨床技能考試方面,腰穿、拔引流管、??企w格檢查、切開縫合技術和理論考試:主要為神經外科常見病的診斷及處理成績操上,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3。
表1 兩組學生問卷調查分析情況(±s,分)

表1 兩組學生問卷調查分析情況(±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問卷內容(滿意度)組別學習興趣 溝通能力 思維能力試驗組對照組學習效率 自主學習能動性1 8 . 0 ± 0 . 9a1 4 . 0 ± 0 . 7 1 7 . 0 ± 1 . 8a1 3 . 0 ± 0 . 6 1 9 . 0 ± 0 . 7a1 2 . 0 ± 2 . 1 1 8 . 0 ± 0 . 5a1 4 . 0 ± 0 . 3 1 7 . 0 ± 0 . 2a1 3 . 0 ± 1 . 4
表2 兩組學生臨床技能考核成績s,分)

表2 兩組學生臨床技能考核成績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試驗組對照組n 成績1 3 1 3 9 2 . 0 ± 2 . 3a8 1 . 0 ± 2 . 7
表3 兩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s,分)

表3 兩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試驗組對照組n 成績1 3 1 3 9 3 . 0 ± 2 . 3a8 0 . 0 ± 2 . 7
教學改革和創新的基本思路是強化臨床能力培養,引導創新思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根據學科特征,力求教學活動小型化、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效果直觀化。神經系統內容龐雜、新名詞繁多、解剖復雜而抽象,初學者難以理解和掌握,加之神經外科實習安排僅有1個月時間,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實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是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神經外科本身的學科特點使多媒體臨床教學成為必然。借助目前先進的通訊手段,微課引入神經外科教學可成功將神經外科復雜的問題分解,通過制作典型病例微課視頻,形象、生動地向學生展示神經外科不同典型疾病的臨床特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微課是教師利用視頻記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1-2],其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其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微課較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自己的獨特特點:教學時間短,視頻資料一般不超過10 min,學生容易接受;闡述某一個特定的知識點,學生容易掌握和記憶,滿足個性化學習或教學;支持多種學習方式,如通過微信、QQ、電腦傳播自學并有較強的師生互動條件;反饋及時、針對性強,可實現人人參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因此,微課通過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運用多種途徑和設備制作,以實用為宗旨,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學為目標實現基于移動設備的互動學習。
醫學生剛剛結束枯燥的理論學習轉而進入臨床,常常無法自覺地轉換思維[3],一些理論可能與臨床工作中所見到的有偏差,甚至無法鑒別。因此,在微課件設計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循序漸進,課件設計合理,一目了然,選取學生自己管床的具有典型癥狀、體征和典型影像學資料的病例,和學生一起制作微課視頻,將比較大的內容分解,力求給學生在短時間印象深刻的視頻記憶。如硬膜外血腫合并腦疝患者可以制作成以下內容:(1)腦疝發生的解剖基礎;(2)硬膜外血腫的手術指征與術前定位;(3)硬膜外血腫的出血來源;(4)急性小腦幕切跡疝的臨床表現;(5)急性硬膜外血腫的手術要點;(6)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處理。(7)急性硬膜外血腫患者的臨床觀察。視頻中可以引入動畫、影像資料,患者典型癥狀、體征、圖片或視頻、解剖圖片、手術視頻,生動有序,通過這7個課件,教師不但將學生在以前學習的基礎理論進一步加深,而且能夠針對學生普遍反映的難點進行單獨講解。將課件通過QQ、微信、電子郵件發給學生,使其能夠通過多種方式選擇聽課、測試、提問題、互助等項目,圍繞某個復雜的問題暢所欲言,建立良好的師生雙向溝通關系,形成“互動式”教學[4-5],從而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及效率。
微課引入神經外科臨床實習教學可將以往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轉化為“互動式”教學[6],傳統的神經外科臨床教學主要是學生每天跟隨帶教教師、上級醫師查房、然后簡單記錄。帶教教師安排操作,聽實習講座,所學知識是由授課教師傳授知識給學生,并沒有顧及學生是否具有相應的理解能力,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有的學生甚至因為難于理解相關內容而隨便地應付,到實習結束后連最基本的問題都可能無法回答,基本的操作可能錯誤百出,學生可能因此失去學習神經外科的興趣,甚至因此產生厭學、混日子的思想。一些平時不好好學習的學生考試前開夜車、搞突擊,也能應付考試,甚至得高分,造成了高分低能現象,不利于與學生的成長和神經外科后備人才的選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將授課內容直接、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微課通過目標單一、陳訴清晰的短小視頻使學生產生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精確掌握學習目標,加深對理論知識點的理解,消除了單純閱讀文字帶來的理解偏差,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對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點有了一個全面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及未來從事臨床工作的信心,這必將為教師提高教學質量,進而培養出優秀醫學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考核的目的不僅可以了解學生在神經外科實習中的學習效果,同時也可以評價帶教教師的教學能力[7-8]。微課將臨床教學中的“單方面”考核轉化為“雙向”考核,通過問卷調查,可以了解帶教教師對教學的責任心、教學能力、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學生也可以與教師建立良性互動,通過綜合評價查找學生和帶教教師不足,持續改進,促進神經外科實習教學。
綜上所述,微課引入神經外科臨床實習教學是一種在臨床實踐中以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改革,不僅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參與性,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信息素養、協作精神及自學能力。
[1]王紅麗,李可勝,唐云云.“微課”與Webquest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醫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10):12-13.
[2]李曉微,閏秀靜,楊琳.微課在醫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3):91-93.
[3]肖順武.神經外科臨床實習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92-93.
[4]周萍,王曉強,李心遠.PBL教學模式在神經外科臨床基地規范化培訓帶教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107-109.
[5] 蔣磊,錢俊,駱純,等.神經外科??谱≡横t師規范化培訓的教學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4):132-133.
[6]宋軍,徐為.微課在普外科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29(1):26-28.
[7]祁震宇.神經外科臨床教學感想[J].教育教學論壇,2014(9):276-277.
[8]蘇志鵬,李群,王成德,等.強化入科教育提升神經外科實習質量[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6):86-87.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4.055
C
1009-5519(2016)04-0612-03
(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