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花(廣西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外一科,廣西柳州545006)
綜合護理干預用于緩解甲狀腺手術體位綜合征的效果
梁桂花
(廣西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外一科,廣西柳州545006)
目的觀察綜合護理干預用于緩解甲狀腺手術體位綜合征的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該科收治的87例行甲狀腺手術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和觀察組(44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分別觀察患者術后發生頭痛、頭暈、頸肩痛、嘔吐等體位綜合征的情況。結果兩組患者術后發生頭痛、頭暈、頸肩痛、嘔吐等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結論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或減少甲狀腺手術體位綜合征的發生。
甲狀腺/外科學;體位;綜合征;護理
手術是治療甲狀腺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1]。在行常規甲狀腺手術時,為更好地暴露術野,常讓患者肩部墊高、頸過伸、頭后仰,即甲狀腺手術體位。然而,經臨床觀察,許多患者術后出現頭痛、頭暈、嘔吐、頸肩痛等癥狀,甚至部分患者術中就出現上述癥狀[2],在部分頸椎病和老年患者中表現尤為明顯[3]。這些癥狀被統稱為甲狀腺手術體位綜合征,其發生率達44.6%[4]。為預防或減少該現象的發生,本院自2014年6月以來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預防甲狀腺手術后體位綜合征的發生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在本科住院行甲狀腺手術的患者87例,其中男32例,女55例,按入院單雙日隨機分為觀察組(單日入院,44例)和對照組(雙日入院,4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7例,女26例;年齡21~71歲,平均(42.31±4.23)歲;甲狀腺次全切除術24例,甲狀腺癌根治術1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8例,女26例;年齡20~68歲,平均(40.33±4.18)歲;甲狀腺次全切除術27例,甲狀腺癌根治術17例。入選病例均意識清醒,無神經及精神方面疾病,無高血壓病史,無頸椎病,手術前后均未使用能引起嘔吐、頭痛的藥物,手術均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實施,術中體位均墊高肩部,頭后仰,頸過伸,頸下墊頸墊,避免懸空,妥善固定頭部。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手術方式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即做好入院宣教、心理疏導,指導循序漸進進行甲狀腺體位訓練,耐心講解手術目的、時間、體位、麻醉方式及告知術中如何配合等,按醫囑進行常規術前準備,手術體位常規墊高肩部,頭后仰,頸過伸,頸下墊頸墊,避免懸空,妥善固定頭部,術畢在麻醉恢復室繼續觀察和治療,直至完全蘇醒拔出氣管導管,呼吸和循環平穩后返送病房,返回病房后常規心電監測脈搏、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遵醫囑治療及常規護理。觀察組除按常規護理外,再給予以下護理措施:(1)術中實施按摩。術中每隔30min行頭枕部、肩部按摩。術中每隔30min行頭枕部按摩1次。操作方法:護士一手固定患者前額,以免頭頸活動影響手術操作,一手插入肩部,在受壓部位輕輕按摩約1min,再將手退回頭枕部,按摩頭枕部約1min。(2)術中靈活變換手術體位。手術時常規取頸后仰、頭過伸體位,以充分暴露手術野,但在消毒、鋪巾、等待標本快速切片進行病理檢查、皮下和皮膚縫合時期,均將患者頭部抬高與肩保持在同一水平,使患者頭頸部保持正常生理狀態。(3)術后給予頭頸部按摩。術后第1天給予頭頸部按摩,每次20~30min,每天2次。
1.2.2甲狀腺手術體位綜合征的觀察與判斷標準護士密切觀察并對患者進行評估,記錄術后24 h內有無頭痛、頭暈、嘔吐、頸肩痛等癥狀。(1)頭暈:詢問患者,以主觀感受為依據,記錄頭暈的例數。(2)術后頭痛和頸肩痛判斷標準:采用文字描述式評定法將疼痛分為5級,0級為無痛,1級為微痛,2級為中度疼痛,3級為重度疼痛,4級為劇痛,無法忍受。請患者根據自己疼痛的程度選擇合適的描述[4]。護士以持續疼痛1 h以上,微痛至劇痛者為記錄對象。(3)嘔吐:嘔吐胃內容物1次或多次記錄為嘔吐。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頭暈、頭痛、頸肩痛、嘔吐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0.05)。見表1。

表1 兩組甲狀腺手術體位綜合征發生情況比較[n(%)]
甲狀腺術后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頭頸部疼痛、惡心、嘔吐、頭痛、頭暈、頸肩肌肉痛等,即甲狀腺手術體位綜合征。其發生機制主要是術中長時間處于強制性頸過伸體位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5]。目前認為,甲狀腺術后體位綜合征產生原因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壓迫脊神經根。在頸部極度后仰的情況下,使椎間孔周圍韌帶變形、內凸而壓迫頸神經根[5]。(2)術中壓迫椎動脈,以及拉鉤的過度牽拉有關[6]。(3)將患者肩部墊高,頭頸部過度后仰,導致胸肩部肌肉拉伸過度,活動受限,頸部肌肉、韌帶過度緊張,影響頸部血液回流,影響椎動脈的血流,使腦組織處于一過性缺血狀態[7],從而表現為頭暈、惡心、嘔吐等[5]。(4)頸椎周圍組織疲勞損傷。在頸部極度后仰時,椎前肌肉和韌帶處于過伸狀態,椎后韌帶處于受擠壓狀態,可因缺血疲勞而損傷,引起術后頸部、肩背部不適[5]。(5)患者術前緊張、焦慮,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過程失調,造成緊張性頭痛[8]。
許多研究結果顯示,術前體位訓練可預防或降低甲狀腺術后體位綜合征的發生率[6,9]。本院在甲狀腺術前護理中,已將術前體位訓練內容納入常規護理中,但臨床觀察顯示,甲狀腺術后體位綜合征的發生率仍較高。本研究對甲狀腺手術后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術中定時進行頭枕部、頸肩部按摩,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局部受壓。靈活變換手術體位,以減輕手術體位造成的椎前肌肉、韌帶過伸,而椎后肌肉和韌帶處于持續受擠壓的狀態。術后給予頭頸部按摩,促進頭頸部血液循環,使頸肩部骨肉放松,消除疲勞。從而有效預防或降低了甲狀腺術后體位綜合征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頭痛、頸肩痛等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患者術后頭暈、嘔吐等并發癥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中術中無一例因頭暈、嘔吐的現象而影響手術的進程。
本研究對行甲狀腺手術后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預防或減少患者手術后頭痛、頭暈、嘔吐、頸背痛等甲狀腺體位綜合征的發生,增加了患者的舒適度,效果明顯,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93-244.
[2]趙誠,房世保,劉巖,等.頸過伸體位引起椎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與甲狀腺術后惡心嘔吐綜合征相關性分析[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0,26(7):606-608.
[3]陳慧珍,趙霞.改良體位墊及體位架在甲狀腺手術中應用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4):351-352.
[4]唐麗玲,孫翔云.臨床護理路徑在甲狀腺手術體位綜合征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2):20-22.
[5]龔日祥.現代甲狀腺外科診斷與治療[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250-253.
[6]查全萍,周文芳,劉斌,等.術前體位訓練對甲狀腺手術體位綜合征影響的臨床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6):29-30.
[7]任小琴,黃文紅,邊雪梅,等.溫灸肩井穴預防甲狀腺手術體位綜合征60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15,56(11):934-936.
[8]崔苗,趙峰,王萬霞,等.甲狀腺手術體位綜合征的預防與護理[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1):107-108.
[9]劉彥,高石娟,凌瓏,等.術前體位訓練在甲狀腺術后體位綜合征預防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5(3):43-44.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0.050
B
1009-5519(2016)10-1563-02
(2015-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