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榮(北京印刷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北京,102600)
出版傳媒集團進行內部資產重組的思考
楊榮
(北京印刷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北京,102600)
對企業集團內部資產重組進行理論探討,提出內部資產重組是企業外部擴張的遞進階段,在企業改革推進中具有重要作用,結合出版傳媒集團當前的發展趨勢,提出出版傳媒集團在關注新增投資及兼并收購之外,應關注內部資產重組問題。對已上市出版傳媒集團資產配置的現狀和效率進行考察,回顧英國培生集團的投資并購與資產剝離的實施情況,提出中國出版傳媒集團可以利用資產—利潤結構的均衡性原則,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內部資產重組。
企業集團內部資產重組 資產配置效率 資產—利潤結構均衡性原則
從1992年出版企業集團試點開始,出版企業走集團化發展道路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越來越多的出版傳媒集團相繼成立。2002年之后,出版傳媒集團開始股份化改造,有多家出版傳媒集團實現上市。新聞出版總署2012年提出在“十二五”末期要培育多個年銷售收入超200億元的大型骨干出版傳媒集團。為實現這一目標,各出版傳媒集團紛紛進行規模擴張,但對于出版傳媒集團內部的資產配置效率問題,行業內似乎關注的較少。因此,探討出版傳媒集團的資產配置效率和內部資產重組問題具有一定的意義。
企業集團對發展中國家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新興市場國家里,企業集團是一種相當流行的組織形式(Khanna and Palepu,1997; Claessens等,2006)。在管理學領域,企業集團是指以母子公司為主體,以產權關系為紐帶,眾多企業法人為實現資源一體化整合效應與管理協同效應,并借此確立集團整體的市場競爭優勢而組成的一個多層次的法人聯合體[1]。日本在戰后的高速增長,韓國經濟的快速起飛背后都有大企業集團的身影。借鑒上述經驗,我國政府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一直不斷推動實施國有企業集團化經營。企業集團的發展有其自身規律,除了規模擴張之外,內部資產重組也是企業集團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
1.1企業集團內部資產重組的作用
企業集團的內部資產重組是指在企業集團進行的內部資源和組織結構調整。相對于外部投資和并購,企業集團內部資產重組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夠提升集團內部存量資源的利用效率,改善企業集團整體核心競爭力。
企業集團擴大經營規模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企業集團通過新增股權投資。新設子公司來增加規模;另一種則是通過并購來擴大規模。但是,無論是哪種途徑,均離不開企業集團的內部資產重組。如果企業采用新設子公司這種途徑來擴張規模,一般是為了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和產業結構調整,企業集團內部資產重組就是在新增股權投資時重新評估和配置集團內部資源,做到內部資源和新增投資協同。如果企業采用并購這種途徑來擴張規模,企業的并購交易結束后,被并入企業將帶來新增的資產、業務、技術、人力等資源,企業集團可通過實施內部資產重組對增量資源與存量資產進行重新組合、配置,以實現相關業務和資產的協同效應,提高企業集團的整體效益。企業集團內部資產重組是為了保證企業并購交易后的有效性,保證并購績效的實現。即使已經是“百年老店”的企業集團,如果經濟環境、行業技術水平、管理手段以及信息技術發生變化和發展,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保證持久的核心競爭力,企業集團也需要進行戰略重建,需要根據發展戰略重新配置存量資產,集中優勢資源,提高資產運營效率。
因此,內部資產重組是企業外部擴張的進一步延伸,是在企業內部進行的資源配置與整合,能夠降低企業發展和擴張過程中失誤的調整成本,對企業和行業的優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2出版傳媒集團內部資產重組的重要性
新聞出版總署2012年提出在“十二五”末期要培育多個年銷售收入超200億元的大型骨干出版傳媒集團。要實現上述目標,出版傳媒集團必須進行大規模擴張。研究結果[2]顯示,未來出版傳媒集團的發展趨勢將呈現以下特點,第一,與民營企業開展股份制合作;第二,不同地域的出版傳媒集團通過共同出資成立股份制合作公司突破地域壁壘的限制;第三,出版傳媒集團成立二級子集團進行自我裂變式發展;最后,個別出版傳媒集團以股權收購的方式進入新媒體行業。
從上述出版傳媒集團的發展新趨勢來看,當前出版傳媒集團主要以新增股權投資、新設子公司增加規模。這種企業集團新增投資的效率問題在管理學中是有爭議的。企業股東和職業經理之間存在著委托代理問題。在企業集團這種組織形式下,企業集團內各子公司之間存在著業績的競爭,集團也為子公司經理設置了職位晉升的激勵,上述競爭和激勵會使各子公司經理在投資預算和投資項目選擇上更注重投資的效益,這被稱為“挑選勝者”機制。但是,當企業集團中的子公司數量增多、企業規模擴大之后,子公司的經理為爭取集團總部更多的資源投入,會出現游說和影響集團總部的決策行為的“尋租”活動,導致無效率投資出現。因此,出版傳媒集團需要在新增投資的時候進行資產重組,以清除無效率資產,減少低效率資產,增加高效率資產。
另一方面,我國大型出版傳媒集團均來源于出版社的轉企改制,本身的設立過程帶有較強的行政色彩。在地方出版傳媒集團成立之初,地方政府通過政策傾斜、“拉郎配”等方式,對出版傳媒集團的建立施加了較多干預。這些干預帶來的出版傳媒集團內部資源的配置是否有效率,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如果在成立之初導致目前內部資源的無效率配置,那么進行內部資產重組也是應有之義。
結合上述理論闡述與出版傳媒集團的發展現狀,提出一個問題,即出版傳媒集團在關注不斷對外擴張之外,是否應該關注內部資產重組問題,進行以提高集團內部資產存量資源利用效率為目的的改革。
在對企業集團內部資產重組的理論梳理之后,接下來考察出版傳媒集團的資源配置與運營效率。如果出版傳媒集團目前的資源配置效率不佳或者運營效率不佳,內部資產重組就有必要,甚至是緊迫的。資源配置主要是指資產的分布,資源配置有效率是指企業集團的資產分布應該遵循資產—利潤結構的均衡性原則,即企業集團下屬各子公司或業務部門占用的資產額在集團總資產中的比重,與各子公司或各部門的稅后利潤在集團利潤總額中所占的比重應該一致。資產的運營效率則是指從收入角度看,相關業務板塊資產獲得的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與該業務板塊的毛利率水平也應該一致。也就是說,在該業務板塊毛利率水平較高的條件下,如果資產運營的效率高,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也應該高。
由于財務數據的可獲得性問題,本文無法以全部出版傳媒集團作為研究樣本,研究主要以已上市的出版傳媒集團為主。目前已上市的且以圖書出版作為主業的出版傳媒集團共有7家,分別是鳳凰傳媒、出版傳媒、中南傳媒、大地傳媒、中文傳媒、時代出版和長江傳媒。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匯報經營分部的財務信息,主要包括經營分部的資產總額、凈資產、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成本和凈利潤等,這為本文研究已上市出版傳媒集團的資產配置效率提供了方便。但是目前證監會沒有強制要求匯報子公司財務信息,各上市公司只匯報重要非全資子公司的主要財務信息,這對本文研究子公司資產配置和運營的效率較為不利。
2.1上市出版傳媒集團各業務板塊資產占比和利潤占比的均衡性考察
目前鳳凰傳媒、出版傳媒、大地傳媒、時代出版和中南傳媒5家上市出版傳媒集團是按照業務板塊來確定經營分部的,主要有總部、出版業務分部、發行業務分部、印刷業務分部、印刷物資銷售分部以及其他新業務分部。長江傳媒分部報告資料不全,中文傳媒則沒有匯報分部財務信息,故研究將這兩家集團剔除。
由于本文的資源配置效率主要指企業集團的資產分布應該遵循資產—利潤結構的均衡性原則,因此,本文分別計算出版傳媒集團各業務板塊的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和利潤占總利潤的比重來反映資產配置的效率。

表1 已上市出版傳媒集團2014年各業務板塊資產占比與利潤占比
從表1數據來看,5家出版傳媒集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資產—利潤結構不匹配情況。首先,鳳凰傳媒的發行板塊資產和印刷板塊資產的資產—利潤結構不匹配情況較為嚴重。發行業務板塊的利潤貢獻率為37.31%,相應的資產占比則僅為26%;印刷業務的利潤貢獻率較低僅0.43%,但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為3.39%;總部資產占比最高為52.96%,利潤貢獻率也最高為45.66%,利潤貢獻稍顯不足,出版和其他新業務板塊的資產和利潤占比匹配較好。出版傳媒的出版和發行業務板塊的資產利潤占比呈現蹺蹺板的狀態,出版業務資產占比61.76%,但利潤占比為52.42%;發行業務資產占比26.99%,但利潤占比為36.09%,印刷和印刷物資銷售業務板塊的資產—利潤結構匹配較好。大地傳媒總部資產占總資產比重45.98%,僅貢獻22.31%的利潤;出版資產占比較低,利潤貢獻較高,資產占比為11.20%,但利潤占比為40.54%;發行資產—利潤結構分布較為均衡,分別為33.35%和35.40%;印刷業務和印刷物資銷售業務板塊資產多配情況較為嚴重,印刷資產占比4.44%;但利潤占比僅為1.20%;印刷物資銷售資產占比5.02%,但利潤占比僅0.55%。時代出版將出版和發行兩個業務板塊的資產和利潤加總后報出的,時代出版的資產—利潤結構的分布總體較為均衡,其中時代出版的印刷物資銷售業務資產占比在5家出版傳媒集團中最高達18.83%,利潤貢獻率也較高為15.13%。中南傳媒總部資產占總資產比重45.94%,利潤貢獻幾乎為零。出版和發行業務資產占比較低而利潤貢獻較高,出版業務資產占比11.30%,貢獻的利潤占總利潤的比例為20.66%;發行業務資產占比34.42%,利潤占比達到73.19%。值得關注的是中南傳媒的其他新業務板塊的資產占比和利潤占比在5家上市出版傳媒集團中比例最高,其他新業務板塊包括數字出版及媒體傳播和金融服務,數字出版的資產占比4.02%,利潤貢獻為11.02%;金融服務的資產占比23%,利潤貢獻為2.38%,這說明中南傳媒的跨媒體經營和多元化經營的步伐較快。
由于出版業務本身的特點,編輯人員的才能實際上是出版傳媒集團的重要無形資產,但并沒有在報表上匯報出來。因此,上述數據結果可能存在不準確的情況,但將5家出版傳媒集團放在一起比較能大概反映出版傳媒上市企業的資產配置效率。
2.2上市出版傳媒集團各業務板塊收入占比和毛利率的均衡性考察
上述資產占比和利潤貢獻的考察是一種靜態資產配置效率考察方法,只能說明當前的資產配置情況。如果企業想要動態來看資產的運營效率,則需考察各業務板塊的收入貢獻排名和毛利率排名之間的結構均衡性。

表2 已上市出版傳媒集團2014年各業務板塊收入占比排名與毛利率水平排名
從表2數據來看,各出版傳媒集團營業收入主要來源和毛利率最高的業務板塊也存在不匹配的情況,實際上出版傳媒集團可以適當將資產配置在毛利率較高的業務板塊上,同時加強資產的運營效率。鳳凰傳媒毛利率最高的業務板塊是其他新業務,達24.87%,但收入貢獻僅2.12%;出版和發行業務板塊毛利率僅有7%—9%,但卻是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出版傳媒毛利率最高的業務板塊為出版業務,毛利率達30.78%,但收入貢獻僅排在第2位,低于發行業務板塊的收入貢獻;印刷業務也是毛利率較高而收入貢獻最低;印刷物資銷售則正好相反。大地傳媒總部的毛利率匯報結果有錯誤,出版業務的毛利率最高22.43%,但貢獻的收入僅16.75%;印刷物資銷售的毛利率為負,但收入貢獻則高達27.04%。時代出版的營業收入主要來源為物資銷售,但物資銷售業務板塊的毛利率只有2%—3%,這樣實際浪費了企業資源,企業并沒有將資產配置在利潤率最高的領域。中南傳媒總體毛利率水平較高,并且資產配置也較為合理,如能在有超高利潤率的新興業務上繼續配置一些資產,中南傳媒的資產配置將更加合理。
2.3上市出版傳媒集團子公司和孫公司業務板塊的分布和效率考察
在考察集團總體層面業務板塊的資產配置效率之后,接下來本文從子公司和孫公司層面來考察資產配置效率。由于證監會沒有強制要求上市公司匯報子公司的財務信息,本文僅能從子公司和孫公司涉及的業務板塊,來籠統闡述上市出版傳媒集團子公司和孫公司的資產配置效率。7家已上市的出版傳媒集團均匯報子公司和孫公司的名單和持股比例,因此子公司和孫公司的研究擴展至7家公司的情況。

表3 上市出版傳媒集團各業務板塊子公司及孫公司數量
從表3可以看出,上述7家上市出版傳媒集團除大地傳媒之外,均出現在同一業務板塊既有子公司又有孫公司經營的情況,這種業務的交叉可能會帶來效率損失,因為多一個公司實體就多一份公司基本運營經費。另外,由于各上市傳媒集團在其他業務板塊中涉及的業務較多交雜,因此在表3中統一歸類為其他。事實上這些上市出版傳媒集團的其他業務板塊中孫公司之間的業務重復率非常高,這些公司究竟哪些是經營有效率的,哪些是經營沒效率的也值得質疑。比如,表3沒有匯報時代出版其他業務板塊中從事文化傳媒的孫公司有6個,從事文化教育的孫公司有5個。鳳凰傳媒其他業務板塊中從事軟件開發的孫公司有7個,從事教育培訓的孫公司有7個。由于證監會沒有強制要求上市公司匯報子公司的財務信息,本文僅找到鳳凰傳媒、中文傳媒和大地傳媒4家出版傳媒集團匯報的主要子公司、參股公司的財務信息。通過計算各子公司的資產占比和利潤占比,均發現有子公司的資產占比和利潤占比不匹配的情況,由于篇幅所限,在此沒有詳細匯報這些子公司的數據。
培生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團,其發展演變過程可以看作是企業內部資產重組的優秀范例。研究培生集團的投資并購以及資產剝離的過程對我國出版傳媒集團的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培生集團早期從建筑業起家,20世紀20年代和60年代分別收購《金融時報》和朗文出版社,正式進入出版業。早期培生集團的經營戰略主要是追求規模擴張,在產業上實施混業經營,不斷在各個產業板塊出擊,不斷地兼并收購。產品主要包括電視、蠟像館、主題公園等,投資領域則包括電視產品、廣播等媒體事業。另外,在金融領域也進行了較大的投資,包括銀行與證券公司等。但是連續的規模擴張并不一定帶來企業經營績效的持續增加。2000年前后,培生集團開始實行“歸核化”戰略,將經營戰略的重點放在教育類圖書出版業務上。培生集團不斷并購優質出版資源,比如并購西蒙與舒斯特、哈珀?柯林斯,同時在數字出版領域不斷進行投資,2003—2009年,企業內部投資每年高達7000多萬英鎊[4],連續并購教育軟件公司、教育網站以及教育服務等衍生品業務。這些投資和并購的重要保障就是企業將與圖書無關的資產進行剝離,2000—2012年,培生集團的資產剝離事件高達13起,涉及的領域有金融、咨詢和政府服務等。這些資產剝離活動為培生集團新業務的投資和并購提供了大量資金。這種投資并購和資產剝離同時發生,實際上就是本文提出的企業內部資產重組。培生集團按照行業發展規律,不斷進行企業內部資產重組,從而保持企業持續的盈利能力和行業霸主地位。從這一點來講,中國出版傳媒集團在資產的剝離和重組方面可以從培生集團借鑒很多經驗。
從上述對出版傳媒集團內部資產重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分析,結合培生集團的發展經驗,可以得出出版傳媒集團在不斷對外擴張的同時,應關注企業內部資源的配置和利用,進行提高資產配置效率和運營效率的改革。根據工業企業集團的改革經驗,出版傳媒集團可以利用資產—利潤結構的均衡性原則,實行內部資產重組的方式有內部并購和股權轉讓、內部組織結構重組和業務流程重組、內部機構的分立和改組以及資產的剝離置換和債務置換等。對無效率的資產,應盡快將其從現有資產結構中剔除,因此資產剝離和股權轉讓應成為重點。對低效率資產,或者補充企業稀缺資源,應提高該資產運營效率,或者進行橫向或縱向結構重組和業務流程重組,以實現優勢互補,提高競爭力。對高效率資產,首先將同行業的高效率資產進行產權的重新組合,以強強聯合,消除競爭,共用渠道;其次,高效率資產可以以現金收購或資產折價入股的方式內部兼并低效或無效資產,充分利用剩余資源;最后,高效率資產還可以向外進攻,主動收購競爭對手的資產或企業,轉而實現企業外部的資產重組。出版傳媒集團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不同類別的資產進行選擇、組合和綜合應用,以求得最佳的內部資產重組效果。
注釋
[1]援引自余步雷,周宗放.企業集團內部資產重組問題研究[C]//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司治理分會場論文集,2011-09-24
[2]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的出版傳媒集團發展研究課題組的研究《出版傳媒集團發展十大趨勢》。
[3]大地傳媒沒有匯報其孫公司情況。
[4]盛虎,郭俊妃.基于產業鏈視角的培生集團投資戰略研究[J].中國出版,2014(6)
lnternal Asset Restructuring of Publishing and Media Groups
Yang Rong
(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Beijing, 102600)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d the theory of internal assets reorganization of enterprise groups,and proposed that media group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asset restructuring besides the new investment or th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fficiency of asset allocation in the listed media group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resear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divestitures of British Pearson, in the end, it suggested that the China publishing media groups can use the balance principle of the asset and profit structure to carry out the internal assets restructuring in a variety of ways.
Enterprise group Internal assets Restructuring asset allocation efficiency Balance principle of the asset and profit structure
G231
A
1009-5853 (2016) 03-0028-05
楊榮,經濟學博士,北京印刷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
2016-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