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春 宋文靜(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武漢,430072)(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武漢,430072)
立足地域特色與資源優勢 優化創新選題思路
——新疆圖書選題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
姚永春宋文靜
(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武漢,430072)(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武漢,430072)
分析新疆出版業圖書選題存在的問題,指出新疆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圖書選題策劃應當充分發揮地域特色和資源優勢,著力策劃民族語言類、非物質遺產類、“一帶一路”類選題,繁榮區域文化,打造有新疆特色的民族出版業。
新疆出版業 選題策劃 地域特色
作為西部邊陲少數民族聚集大區,新疆具有濃郁的地域風情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為圖書出版提供了豐富的選題資源,如自然景觀、風土人情、民族習俗、西域文化等。近年來,為繁榮地域文化,促進新疆經濟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新疆先后啟動新疆文庫》、新疆民族文學原創和民漢互譯作品工程及維吾爾文、哈薩克文《中國大百科全書》《新疆通史》編纂出版等重大出版項目[1],各家出版社也開發了諸多體現新疆地方特色和時代特征的圖書選題,如新疆人民出版社的《錫伯文古典文獻》、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西域文化的回聲》《無限風光在新疆》、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的《克魯格動物故事》等。這些選題,對積累和傳承新疆民族優秀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從總體看,新疆的圖書選題存在明顯的結構不均衡現象,對選題資源的開發還不夠充分深入,需要進一步優化創新。
經過60余年建設,新疆目前有10家圖書出版社(不包括2007年成立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版社),2家音像和電子出版社。2011年出版圖書6568種,82663萬元;2012年出版圖書8691種,122959萬元;2013年出版圖書8780種,141853萬元[2];2014年出版圖書12962種,出版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234種,比“十一五”期間年均3000種增長了3.3倍[3],已形成一定規模。在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新疆出版的圖書無論在品種數量還是定價金額上都位居前列,以2013年數據看,僅次于廣西(8803種、353559萬元),遠超內蒙古(3015種、61918萬元)、寧夏(2385種、58399萬元)和西藏(658種、11369萬元)[4]。盡管近年來新疆圖書出版在品種和定價金額上都保持持續上升態勢,品種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但品種結構不均衡現象也非常明顯,比如,2013年新疆出版的8780種圖書中,文化教育類7278種,文學類645種,藝術類264種,三類圖書占全部品種比例超過93%,而數理科學、化學及航空、航天類無一涉及。具體而言,新疆圖書選題存在以下問題。
1.1民族語言文字覆蓋面不廣,雙(多)語選題偏少
民族語言文字出版是新疆的特色。新疆有12家出版社用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錫伯6種語言文字出版圖書、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2012年10月,新聞出版總署頒布《國家“十二五”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出版規劃》,規劃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重點出版項目,新疆12家出版社均參與其中,出版涉及漢、維吾爾、哈、柯爾克孜、蒙古、錫伯、西里爾7種(語言)文字共74項出版項目。2014年,全區出版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錫伯6種文字圖書,其中民文圖書6046種[5],約占所有品種的46.7%。另外,從新疆年度圖書和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計劃分析報告看,2010—2015年每年申報選題中,民文圖書選題也占有較大比例(表1)。

表1 2010—2015年新疆出版選題情況 單位(種)
然而,從新疆的語言文字構成來看,現有出版語言的覆蓋面并不廣泛。“新疆自古就是一個三大語系并存、多種語言齊鳴的地區”,全區47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約占60%,很多民族同胞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分屬漢藏語系、印歐語系、阿爾泰語系。除漢語外,現在常用的民族語言包括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烏茲別克語、錫伯語、滿語、達斡爾語、塔塔爾語、塔吉克語、俄羅斯語等[6]。很多少數民族同胞只能讀懂本民族語言文字的圖書,這導致新疆出版無法用一種出版語言滿足所有讀者的需求。要滿足各民族讀者的閱讀需求,提高各民族文化素質,促進民族文化的保存和發展,多出版語言是新疆出版的必然選擇。但目前新疆每年選題涉及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主要只有5種(見表2),其他民族語言文字圖書因市場狹小鮮有出版企業問津。以2014年為例,該年出版的民族語言選題約占總品種的60%,其中維吾爾語占36%,哈薩克語占15%,柯爾克孜語、蒙古語、錫伯語占6%,另有少量以察哈臺語、阿拉伯語、波斯語出版的古籍。
漢語與維吾爾語、哈薩克語、蒙古語等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之間的翻譯出版也是新疆出版的重要特色。根據新疆年度出版計劃分析報告,2010—2015年雙(多)語圖書選題申報數量分別為27種、106種、101種、50種、23種和252種,占申報選題的比例分別為2.21%、6.65%、8.63%、3.08%、2.00%和11.63%,數量也不多,還有很大的策劃空間。

表2 各少數民族語種選題情況 單位(種)
所以,作為多民族多語言地區的出版業,新疆出版還應加強民族語言圖書和雙語(多)語圖書的選題開發,加強漢語與民族語言對譯選題的策劃。
1.2教育、文學類選題較多,科學技術類選題匱乏
從2010年以來的數據看,新疆的圖書選題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學領域,達到數百種;其次是三農、醫藥衛生、政治法律、歷史地理和社會科學總論類,有幾十種左右;其余領域基本是零星分布,僅有十幾種或幾種,甚至根本沒有涉及。以2015年各社申報選題為例,文學類選題932種,位列第一;教育類選題746種,排名第二;其次是政治法律、醫藥衛生和生物科學類選題,分別為69種和59種,四類選題合計約占2015年申報選題總數的83.4%;“藝術、歷史地理、語言文字、農業林業類選題各為20余種,其他哲學社科、自然科學類僅有零星選題”[7]。
新疆圖書選題在學科結構上的不均衡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新疆經濟文化教育發展的滯后。從中國各省(區)市GDP總量排名看,新疆長期徘徊在25位左右。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中國城市GDP100強中,新疆僅烏魯木齊上榜,且排在74位,與廣東、江蘇等經濟強省差距甚遠。雖然總體水平落后,但我們也必須看到,近幾年新疆經濟已經出現快速增長態勢,這為新疆出版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從選題角度看,選題應服務于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服務于社會各個領域和行業發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調整優化選題結構,一方面提高文學教育類選題質量,另一方面加強科學技術類選題的策劃與開發。
1.3數字出版選題與“走出去”選題亟待拓展
隨著數字出版在全國的推廣發展,新疆出版業也開啟了數字化進程。全區有8家出版社建立了自己的網站,6家有在線書城,5家運營微博,4家開發了微信公眾號。比如,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有官方網站、微博和微信,網站首頁設有數字出版和天貓商城鏈接。2014年8月,該社開發出名為“教你學維語”的免費學說維語手機應用軟件,提供真人朗讀的生活常用語句,并能通過語音云測評技術對用戶的口語學習情況進行測評。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推出維、漢、哈三種文字的網絡手機出版平臺“讀讀精品出版網”,上線圖書3000多種,是新疆首個網絡手機出版平臺。但總體而言,目前新疆的數字出版基本處于試水階段,根據對各出版社網站的觀察,僅有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及伊犁人民出版社4家出版社提供電子書服務。根據新疆年度圖書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出版計劃,2010—2015年電子出版物選題申報數量分別為30種、40種、53種、40種、27種和63種,實際出版數量還低于這個數字。可見,新疆在開發數字出版選題方面還存在較大空間。
近年來,新疆在出版國際化方面也做了不少嘗試。許多圖書版權如《新疆兩千年》《中國百城系列?新疆魅力城市》《流蜜的巴扎》《古老神奇的音樂:木卡姆》等輸出到土耳其、法國、美國、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國家,《西域服飾》《幽默大師阿凡提》等幾十種圖書被列入“中國對外圖書推廣計劃目錄”,同時也引進出版了一些文學、兒童類圖書,如《克魯格動物文學》《克魯格童話》《貝貝熊系列》等。新疆青少年出版社與新美新電出版社在這方面成績突出,前者向境外輸出十多種圖書版權,引進優秀少兒圖書近500種,后者與美、法、英、澳等多國出版社簽訂三十多種圖書和音像制品版權輸出合同,還與美國紐約商務出版社簽訂了《圖說中國新疆古今》《圖說中國新疆通史》等25種圖書的英文聯合出版合同,通過合作出版走向世界。但多數出版社在版權輸出與引進以及合作出版方面,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尤其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更有必要加強相關選題的開發與輸出。
立足新疆地域特色與優勢資源,調整優化選題結構,是新疆出版業構建競爭優勢、提升影響力的基礎和重要途徑。
2.1豐富出版語言,加強雙(多)語選題的開發
民文選題存在的問題不在于數量不夠而在于結構不合理。一方面,由于民文出版的高成本和民族地區相對低下的市場購買力之間的矛盾,民文圖書基本處于出一本虧一本[8]的局面,致使許多有價值的民族語言文字選題得不到開發。但正如前述,民族語言豐富是新疆的重要特色之一,在各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發展中,有許多瑰麗的文化遺產以本民族語言文字傳承下來,如哈薩克族的《考孜庫爾帕與巴彥蘇魯》、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等。豐富出版語言,傳承民族文化,是新疆出版業的神圣責任。2011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啟動實施“新疆民族文學原創和民漢互譯作品工程”,扶持各民族作家的母語原創與民漢互譯交流,民文出版基地也掛牌成立。新疆出版業應在這些工程促進下,開發更多民族語言文字圖書選題,滿足各民族的閱讀需求和經濟文化發展需要。
另一方面,由于雙(多)語人才緊缺,民漢互譯與雙(多)語選題開發明顯不足。新疆已經先后推出《漢維詞典》《漢哈大詞典》《漢柯詞典》和維吾爾文版、哈薩克文版的《中華上下五千年》《魯迅文集》《紅樓夢》等詞典和譯著,為新疆少數民族群眾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創造了條件[9]。但從選題結構看,除歷史、文學、詞典外,還應該加強文化教育及科學技術類的雙(多)語選題策劃,尤其是基礎教育、農牧業、工業、信息技術方面的雙(多)語選題,這對促進新疆各民族文化素質的提升,發展新疆地區經濟文化有重要的意義。
2.2突出地域與民族特色,挖掘多元文化選題
新疆獨特的地域風貌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為新疆出版提供了獨具特色的出版資源優勢,出版社要善于利用這種資源優勢,從中挖掘兩個效益俱佳的多元文化選題。
第一,挖掘新疆別樣人文與自然特色的選題。在新疆,少數民族長期以來形成了他們自己特有的風俗習慣,帶有濃郁伊斯蘭風彩的艾格萊絲綢、皮帽花帽等服飾,拌面、油馕、奶制品、瓜果等飲食;高棚土樓、各色磚房、氈帳民居等原始建筑;少數民族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傳統節日;馬步、挑肩、口弦等各族歌舞以及新疆沙漠、綠洲、草原、山川、玉石等自然風光和特有動植物。可以將這些地方特色進行選題策劃和出版生產,做成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在書籍、手機、電視、廣播和網絡上進行傳播。同時,采取校園師生課堂學習、接待區內外旅游人士的宣傳介紹等主要形式,結合出版社、書店批發零售,將此類紙質出版物和數字出版物的發行渠道打通,帶動文化教育、旅游事業的發展。“挖掘新疆文化的深度,將各種資源進行融合和濃縮,從而通俗、精練地介紹新疆的出版物”[10]。
第二,深度挖掘可資開發利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選題資源。新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史詩類,如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和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藝術類,如維吾爾族的十二木卡姆藝術、達瓦孜藝術;舞蹈類,如塔吉克族的鷹舞、維吾爾族的刀郎麥西萊普等;節日類,如達翰爾族的抹黑節、錫伯族的西遷節、塔吉克族的飲水節和播種節、塔塔爾族的撒班節等;技藝類,如維吾爾族的印花布織染技藝、喬魯克靴制作工藝、桑皮紙制作技藝等。目前,新疆出版業在保存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已做出一些努力,比如2012年啟動的《新疆文庫》出版工程,收錄有《十二木卡姆》《江格爾》《瑪納斯》等。從選題角度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開發,不能只重保存,而應強調面向一般讀者的普及推廣。因此,在選題策劃時,除了更廣泛地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還要加強對這些資源的深度、立體開發。比如,策劃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動漫、游戲選題,配合紙質圖書開發相關網站、視頻和各類衍生產品,開發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旅游類選題等。同時,選題思路可以從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到其他特色文化資源上。
2.3提高教育、文學類選題質量,拓展科學技術類選題
對數量占比較大的文學與教育類選題而言,克服選題重復、提高選題質量是當務之急。比如前述非物質文化遺產類選題“瑪納斯”“十二木卡姆”,就有多家出版社在組織出版,但內容形式沒有明顯區別。教育類選題則集中在教輔讀物方面。選題重復,致使選題缺乏競爭力,浪費出版資源。因此,應該考慮建立新疆選題數據庫,提高選題透明度,降低重復選題數量,以更合理地利用出版資源開發優秀選題。對數量占比嚴重不足的科學技術類選題,首要任務是拓展選題范圍。除傳統的滿足農牧生產的各類選題外,應大幅度增加現代科學技術類選題,如能源、通信、大數據、電子商務類選題以及農牧業現代化技術類選題。其次,應多種開發路徑并舉,既可以通過密切與內地作者的聯系開發原創選題,也可以與內地出版社合作開發漢民互譯科技類選題,還可以通過版權引進豐富選題構成。
2.4借力“一帶一路”戰略,積極策劃“走出去”選題
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新疆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在貫通中國與中亞西亞各國的經貿往來中發揮著重要的樞紐作用。從出版業的角度看,新疆出版在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與經濟合作方面也大有可為。自亞歐博覽會以來,新疆不僅積極翻譯出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當地語種的中國圖書,還陸續與蒙古、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羅斯等國開展“出版發展與合作項目”。2015年,全疆申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走出去”可行性項目5類17項,與國外合作出版圖書40種。
借力“一帶一路”戰略開發“走出去”選題,首先要充分利用新疆民族文化及中國文化的優勢,以人文交流為目的,以新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通的文化元素和睦鄰友好為切入點,策劃宗教、自然、人文風貌、邊疆英雄人物、睦鄰歷史等題材的選題以及展示中華文化魅力與中國經濟文化發展成就的選題,夯實各國互聯互通的基礎。其次,緊跟“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重點開發相應選題,比如圍繞重點工程項目策劃相關技術類選題,圍繞貿易暢通策劃介紹各國法律法規、商業慣例、商業生態的選題,圍繞教育與科技合作策劃各類教材和學術專著,圍繞旅游合作策劃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旅游選題等。第三,通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書展平臺,促進“一帶一路”出版產業帶的形成,通過與沿線國家出版界的合作,策劃出版具有中亞、西亞特色的國際化選題。第四,輸出與引進共濟,在策劃“走出去”選題的同時,努力發現沿線國家的優秀出版物并積極翻譯引進,擴大選題范圍。
2.5加大既有選題的數字化開發力度,適度增加數字選題比例
在從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升級的進程中,可以將既有選題的數字化開發作為基礎工程。新疆現有選題中,很多都具有數字化開發的潛力,比如前述雙(多)語選題、多元文化主題類選題、漢語與民族語言學習教育類選題。同時,可以專題策劃數字化選題,如新疆的節日、新疆的地域風貌、新疆的民族風俗、新疆的文物珍品等,形成網站、電子圖書、游戲、AR推廣視頻、音樂、動畫多種數字產品配套的產品鏈,實現內容資源的深度立體開發。
2.6反分裂選題舉足輕重
出版業不僅要服務社會發展,還要服務社會穩定。受地緣政治和地緣文化特點的影響,各種境內外的民族分裂勢力、極端宗教勢力、暴力恐怖勢力一直試圖在新疆煽動民族仇恨,破壞祖國統一。這些敵對勢力利用政治性非法出版物、視頻、移動存儲介質等傳播極端宗教思想、暴恐內容,鼓吹“圣戰”“獨立”,煽動民族仇恨,制造思想混亂。2014年,全區收繳各類非法出版物787800張(冊),其中不乏來自境外的反動出版物《世界奇跡》《解放之路》《覺醒》等。因此,對新疆出版業而言,策劃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反對各種分裂勢力和敵對勢力的選題意義重大。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類選題更應注意對邊遠農牧區讀者的覆蓋,更需要各種民族語言文字版本。
出版工作最終要服務社會,服務讀者,策劃有利于社會穩定、人民進步、經濟文化發展的特色選題是新疆選題工作的重點。新疆出版工作者在策劃選題時,要立足新疆,面向全國,輻射中亞、西亞,不斷提高選題質量,豐富選題類型,創新選題思路,開發出繁榮新疆出版事業和經濟文化的優良選題。
注釋
[1][3][5]新疆建區60年新聞出版業發展概述[OL].[2015-08-18].httр://www.xjtonglan.com/jrxj/wh/3233.shtml
[2]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發展司2012—2014年《中國新聞出版統計資料匯編》整理。中國新聞出版統計資料匯編[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2015
[4]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發展司.2014中國新聞出版統計資料匯編[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
[6]迪麗達?吐斯甫汗.新疆自古就是一個多種語言齊鳴的地區[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05(2):72-74
[7]初搬.2015年度圖書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出版計劃分析[J].新疆新聞出版,2015(3):36-38
[8]易水邊.民文圖書出版 一個時代的困境[J].編輯之友,2011(10):34
[9]新疆少數民族語言出版物“分量”越來越重[OL].[2015-12-18]. httр://www.hinews.cn/news/sуstem/2008/08/15/ 010317386.shtml
[10]駱娟.對新疆本土出版資源選題的思考與嘗試[J].新疆新聞出版,2009(9):46-47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ook Topic Plan in Xinjiang Publishing lndustry
Yao Yongchun Song Wenjing
(Research Center of Information Resource,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book topic-design in Xinjiang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points out that Xinjiang has ric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should be fully played in book topic-design. When planning book topics, the editors in Xinjiang publishing houses should focus on minority language title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itles, and “B&R”titles.
Xinjiang publishing industry Topic pla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G232
A
1009-5853 (2016) 03-0047-05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出版產業海外投資布局研究”(12ВTQ059)、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自主研究項目“基于內容資源開發整合的數字出版投資策略研究”(WHXZ2014-02)的研究成果之一,中國記憶與數字保存協同創新中心培育項目成果。
姚永春,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信息資源研究中心副教授;宋文靜,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2013級碩士生。
201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