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發俊,江 文,周 威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
基于泛在學習的教學資源構建
——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
湯發俊,江文,周威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泛在學習是當前學習方式變革的方向之一,而教學資源的構建是促進泛在學習推廣采用的一個核心要素。在“互聯網+”背景下,針對當前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與學的現狀,切實加強基于泛在學習的教學資源的構建變得越發迫切。文章在對泛在學習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對教學資源構建的背景、思路及架構體系、內容體系進行了研究。
泛在學習;教學資源;教學改革
習近平在致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指出,“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以教育信息化“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 “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由此可見,推動高科技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實現教育信息化非常重要,是當前教育深化改革的當務之急。而實現泛在學習,則是教育信息化主要的環節之一。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節奏在加快,通過各種終端設備來獲取各種所需信息資源已成為常態,人們期望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各種設備、各種方式極快地隨意獲取學習資源(即5A學習,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Anyway),這些即構成了泛在學習的社會需求基礎。而“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成功之路也”,(朱熹語)則是泛在學習的思想基礎。泛在學習正在成為現時及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學習方式變革的發展方向。
1.1泛在學習的內涵
目前,學術界對于泛在學習的由來觀點不盡一致,但較多學者一致認為泛在學習是由泛在計算衍生而來,是由美國的Mark Weiser在綜合分析研究計算機和網絡應用后提出的。在此基礎上,日本政府制定了U-Japan計劃,并開發了情感語言學習支持系統——JAMIOLAS;韓國政府制定了U-Korea總體政策規劃;歐盟國家推出了U-語言學習系統、環境森林項目、Mobile ELDIT項目等,給學習者提供泛在方式的學習體驗;美國哈佛大學開發了促進泛在學習的無線手持設備項目等。以游戲式的學習環境提供泛在的學習方式,其實質就是將泛在學習完全自然融入人們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泛在學習(Ubiquitous Learning,簡稱U-Learning),是指學習者根據自身學習目標和認知內容,利用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手段,實時地從海量的數據文獻資料中攝取能解決自身問題或困難所需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其核心就是學習者通過便捷手段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所需的信息和資源。
1.2泛在學習的特點
泛在學習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基礎,是學習者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主動建構形成知識體系,是數字化學習、移動學習的延伸和拓展。根據不同視角,泛在學習主要特點如表1所示。

表1 泛在學習主要特點分析
1.3泛在學習的影響因素
基于以上泛在學習的內涵及特點,泛在學習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泛在學習行為、泛在學習環境和泛在學習接口。泛在學習行為是學習者自身素質發展的產物。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以及人類對信息資源的獲取、存儲、編輯、呈現、傳播等智能環境的迅猛發展,泛在學習無疑必將促進學習者信息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高,這是人的因素,也是泛在學習的內外因集合體,是泛在學習成功的關鍵。理想的泛在學習環境是一個交互性強、無縫轉換的學習空間,包括了整個社會所擁有的信息資源,這也是泛在學習成立的核心要素。泛在學習接口主要包括帶有射頻識別、紅外線數據通信端口、藍牙端口等接口的信息與通信設備,以保障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者都可以學習任何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泛在學習接口的先進性是保障泛在學習過程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
基于對泛在學習的綜合分析,要想泛在學習成為可能,必須構建“適銷對路”的教學資源。以下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主要對如何構建教學資源以促進泛在學習進行,從而提升教育教學成效進行探討。
2.1教學資源構建背景
《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大學公共計算機必修課程,既要傳授必要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也要培養學生適應信息化工作環境的生存能力。但目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仍然是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內容陳舊、教學過程單一、教學評價粗放,這使得學生在信息化意識、信息化應用技能等方面存在諸種問題,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學習能力欠缺的學生“撐不下”,課堂教學效果不佳,也影響了學生學習能力的養成。
豐富又便利的教學資源具有開放性和彈性,既可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也能給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余地,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泛在、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形成,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建構知識,這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能培養學生的信息化學習能力。
2.2教學資源構建思路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資源構建,要根據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定位及信息化社會對人才目標的具體要求,本著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以促進泛在、個性化學習方式為關鍵,以提升學習者在信息化社會的信息生存能力為根本,以資源豐富、充分開放共享為目標,以課程資源的系統、完整為要求,以服務課程教與學為重點,充分使用Moodle網絡平臺中提供的各種資源和功能,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條件。
2.3教學資源構建體系
2.3.1教學資源架構體系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資源體系,由學習公告、課程概要和兩個子系統組成,即教學管理子系統和學習支持子系統(如圖1所示)。其中教學管理子系統主要包括課程管理、課程目錄、課程資源和學習活動,學習支持子系統主要包括基礎資源、學習資源、互動平臺和學習園地等(如圖2所示)。

圖1 教學資源架構體系

圖2 學習支持子系統架構
2.3.2教學資源內容體系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資源以互聯網思維為基準,以遵照學習者認知規律和學習習慣為原則,以項目化單元為基本架構進行精心設計和有機組織,使得內容系統完整,便于促進學生的泛在、個性化學習。在總體內容編排上,以“項目—項目案例—項目任務”為架構進行課程教學資源整體設計,集技能與知識、案例與情景于一體,使學習者融于情景案例中學習知識、提升技能(如圖3所示);在呈現方式上,以“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任務—學習課件—學習微課—自我練習”為體系進行有機組織教學資源;在技術應用上,課程教學資源大量使用VBA代碼,可以在Word、PPT等辦公軟件中實現無縫集成,大大提高文檔的交互性和應用效果,為學習者系統完整地提供了從“預設學習(知識準備)—實時同步(知識技能形成)—學后提高(知識技能鞏固)”所需要的全部學習資源,既能提高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泛在學習提供相對完備的學習環境,同時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我導向能力。

圖3 教學資源內容體系(以“Word文檔制作——電子板報制作”為例)
泛在學習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學習方式發展的方向,也是適應“互聯網+”時代學習者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必然趨勢,而“量大面廣質優”的教學資源構建和應用則是泛在學習的核心要素,其本身對于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來說也是現實需求。加之資源內容革新、方法手段變革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資源建設必是一個動態調整、持續更新的過程,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在校學生提供便捷的支持學習的服務,也能為社會學習者提供更多的學習途徑。
[1]湯發俊,周威.高職院校公共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82-83,72.
[2]湯發俊,周威等.基于Moodle平臺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網絡教學資源[DB].http://elearning.wxic.edu.cn/course/view.php?id=1092,2015.
[3]湯發俊,周威.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二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4]潘基鑫,雷要曾,程璐璐,石華.泛在學習理論研究綜述[J].遠程教育雜志,2010(2):93-98.
[5]金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職教論壇,2014(23):55-58.
(編輯馬海超)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Based on Ubiquitous Learning——Taking “Basic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as an Example
TANG Fajun, JIANG Wen, ZHOU Wei
(Wuxi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 Wuxi 214153, China)
Ubiquitous learning is one of the reform directions of learning ways at pres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o promote the ubiquitous learning.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public computer basic curriculums in universiti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s based on ubiquitous learn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urgent.On the basis of full understanding of ubiquitous learning,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idea and frame system and content system of teaching resources are studied.
ubiquitous learning;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reform
2016-04-19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改專項課題(SYKJ15D01)。
湯發俊(1977—),江蘇鹽城人。工學碩士,副教授。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教育信息化中心副主任,公共計算機教學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高職教育。
G712
B
1672-0601(2016)07-00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