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啟娥,殷淑華,魏 婷
?
婦科病人術后穴位按摩與術后腹脹相關性研究
姚啟娥,殷淑華,魏婷
[目的]探討穴位按摩對婦科術后病人腹脹的影響。[方法]將108例婦科手術后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4例。對照組病人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病人則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配合穴位按摩,比較兩組術后病人腸功能恢復情況和不同時段腹脹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評分情況。[結果]觀察組病人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不同時段腹脹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01)。[結論]穴位按摩能縮短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和首次肛門排氣的時間,有效緩解婦科術后病人腹脹程度,促進病人胃腸功能盡早恢復。
婦科術后;穴位按摩;腹脹;腸鳴音;中醫
腹部手術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暫時性的腸道功能障礙[1],現代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腹部各種手術后胃腸功能紊亂的發生率為15%~50%[2]。婦科手術病人,由于手術的創傷和麻醉藥物的不良反應,病人術后腸蠕動受到抑制;加之術后切口疼痛及各種導管的存在,病人活動減少,致術后腹脹,甚至發生腸粘連或腸梗阻,所以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是圍術期病人護理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提高婦科微創手術的優越性,需尋找簡便易行,效果顯著的護理措施。陳素蘭等[3]報道,間斷足三里按壓配合熱水泡腳促進腸蠕動。沈國美[4]報道,中醫康撫護理能在短期內促進腸蠕動,緩解病人腹脹的臨床癥狀。為病人早日恢復胃腸道功能,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增加舒適度,我科于2014年7月開始,對婦科術后病人,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配合穴位按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資料與方法
選擇2014年7月—2015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手術病人108例,年齡15歲~68歲(41.89歲±11.82歲),均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認知、意識正常,且自愿配合。其中宮外孕17例、子宮肌瘤43例、卵巢良性腫瘤23例、子宮脫垂6例、宮頸癌8例、子宮內膜癌4例、其余7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病人年齡、手術種類、腹腔鏡手術采用的氣腹壓力、手術時間等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兩組病人給予相同的圍術期健康指導和護理干預。觀察組病人在常規干預的同時配合穴位按摩,方法:選取雙側合谷和雙側足三里穴位,按摩時病人取平臥或半臥位,雙下肢屈曲,施治者用拇指指腹按摩合谷和足三里穴;手術后6 h即開始按摩;每穴位按摩3 min~5 min,頻率為每分鐘60次,隔3 h~4 h按摩1次;力度以病人感到酸、麻、脹痛為度。
1.2.2評價指標與方法
1.2.2.1腸功能恢復情況
責任護士于術后 4 h開始,每班聽診腹部2次,每次2 min~3 min,并結合病人主訴記錄病人腸鳴音恢復和肛門排氣時間。
1.2.2.2腹脹評估
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評分以病人靜臥時的脹痛程度為準。0
分為無疼痛;VAS≤3分為輕度疼痛;3分 1.2.3統計學方法 2.1兩組病人術后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術后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h 2.2兩組不同時段腹脹的VAS評分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時段腹脹的VAS評分情況比較±s) 分 穴位按摩屬于中醫的外治法,通過體表穴位的局部按揉刺激可將這種治療性刺激傳導到相關的臟腑,發揮其調節人體臟腑氣血運作的作用[5]。經絡溝通了臟腑與體表,穴位按摩有溫經通絡、脾氣得運、和胃理氣、胃氣下降之功效[6]。合谷系手陽明大腸經原穴,輸逆氣而泄,胃與大腸同歸陽明,合谷穴能清泄陽明,故合谷穴能止吐,具補氣固脫、益氣回陽之功,按之可補氣安神,調節自主神經功能,緩解緊張、恐懼心理,并有調經活血,和胃通腑,促進腸蠕動的恢復的功能[7],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元穴,按摩此穴可激發大腸經的元氣,故可調節胃腸功能,具有和胃降氣、調中止痛、通腑泄熱之功[8]。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也是治療胃腸疾患的常用穴,所謂“經脈所過,主治所及”[9],按摩足三里可刺激經絡感應,使脾胃經氣疏通、消積倒滯、氣血平衡,調整臟腑功能,使臟腑氣機暢通、散結化瘀,從而促進腸蠕動及肛門排氣,恢復胃腸功能[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腸鳴音的恢復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早于對照組病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第1天、第2天觀察組病人腹脹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臨床實踐證明,穴位按摩能縮短腸鳴音恢復時間,可促進肛門排氣;能有效緩解婦科術后病人的腹脹程度,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促進康復;且方法簡單、易于掌握,同時有利于護患溝通,提高病人的滿意度。 [1]李艷妍.腹部手術后促進腸功能恢復的治療和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2012(9):18-19. [2]崔延超,吳瓊,周燦,等.針刺治療腹部術后胃腸功能紊亂的療效[J].中國老年病學雜志,2013,33(22):1792-1793. [3]陳素蘭,陳長香.按壓足三里促進腹腔鏡附件腫物術后腸蠕動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1,25(6A):1436-1437. [4]沈國美.中醫康撫護理與新斯的明治療腹腔鏡術后腹脹療效比較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1928-1929. [5]陳玲珍,穴位按摩聯合術后1號方促進經腹婦科術后胃腸功能恢復58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3,48(4):262. [6]李蕾,龐克軍,蔣紅梅,等.穴位按摩防治腹部手術中嘔吐55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06,15(3):286-287. [7]李信群.穴位按摩對剖宮產術后腸蠕動恢復的影響[J].北京中醫,2007,26(2):103. [8]楊慧華.穴位按摩聯合中藥貼敷促進胃大部切除術后首次肛門排氣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3):456-457. [9]王華,杜元灝.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214. [10]嚴艷燕.口服山蠟梅葉配合穴位按摩促進婦科開腹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7A):75-76. (本文編輯王麗寇麗紅) Study on correlation between postoperative acupoint massage and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gynecological patients Yao Qi’e,Yin Shuhua,Wei Ting MCH of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Jiangsu 221009 China 姚啟娥,副主任護師,本科,單位:221009,江蘇省徐州市婦幼保健院;殷淑華、魏婷單位:221009,江蘇省徐州市婦幼保健院。 R473.71 B 10.3969/j.issn.2095-8668.2016.02.013 2095-8668(2016)02-0123-02 2016-03-03; 2016-06-03)
2 結果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