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英 翟濤

[摘要]目的 探討整體護理干預措施在冠心病合并心絞痛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6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8例。針對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而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整體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及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55%,而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9.31%,可見觀察組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的滿意度為100.00%,對照組的滿意度為86.21%,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整體護理干預可提高臨床療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冠心病;心絞痛;老年;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12-125-03
冠心病心絞痛是指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引起的血管腔狹窄,導致心肌急劇缺血與缺氧,引發以發作性胸痛或者胸部不適為主要癥狀的臨床綜合征。研究表明,我國有10%~20%的心臟病患者死于冠心病。老年患者免疫機制相對來說本就低下,更容易發生冠心病心絞痛,而據相關統計結果顯示,我國老齡化呈上升趨勢,而其發病率亦呈現上升趨勢,因此嚴重危害著老年患者的健康,形勢更為嚴峻。為了減少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的發作次數,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取得良好結果,現將結果整理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治療的116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且所有患者均符合關于冠心病心絞痛的診斷標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對其實施分組,分別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8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8例;年齡在60~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1±5.7)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6.02±1.02)年。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36例;年齡在60~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6±6.2)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5.52±1.61)年。經統計學分析,兩組關于性別、年齡和病程等基礎資料,無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且本次研究分組均經患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同時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護理干預方法
在對兩組實施針對冠心病心絞痛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針對對照組實施常規的護理,而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心理護理干預。醫護人員對入院后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整體情況進行評估,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經常因為病痛而出現負面情緒,所以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要留心觀察,掌握患者內心情緒變化情況,依據患者整體狀況實施相應的合適的護理方式。患者一般會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就應該多與患者進行互動溝通,了解患者的內心感受,為患者解疑解惑,醫護人員應安慰并鼓勵患者,告知患者可適當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從而轉移注意力而改善壓抑焦慮的負面情緒,還可以告知患者傾聽舒緩的音樂,而針對那些情緒過于暴躁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應實施鎮靜處理,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與患者的家屬應進行溝通,囑咐家屬多理解患者,多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生活。(2)飲食護理干預。尤其是針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其飲食方面護理人員應該保證其進餐時間與次數的合理性,建議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控制糖類食物的攝入等。而針對合并其他的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油脂類的食物需要控制攝人量,飽和脂肪酸低于總熱量的7%,每天脂肪攝入量在30-50g范圍內,食鹽的攝入量不超6g等,護理人員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患者的食譜,并督促其嚴格按照食譜進食。(3)同時醫護人員應為患者營造良好的醫療環境,如保持病房的安靜整潔,空氣的清新,確保患者能夠舒適的休息環境。對患者就該疾病的相關知識進行宣傳教育,讓患者對冠心病心絞痛的發病誘因等有所了解,以便更好的預防心絞痛的發生,例如告知患者應戒煙戒酒,適量運動,促進全身血液的循環,但也不能運動過量,以防心肌梗死的發生等。
1.3療效判定標準及觀察指標
臨床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大幅度的改善了患者的病情,硝酸甘油使用劑量減少的程度以及心絞痛發作減少的次數超過干預前的80%,同時伴隨靜息心電圖T波倒置或者ST段壓低未見異常;有效,患者病情得到改善,并且使用劑量減少的程度以及心絞痛發作減少的次數超過干預前的50%~80%,同時伴隨靜息心電圖ST段回升超過O.05mV,T波變淺超過50%;無效,患者病情沒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現惡化的趨勢。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同時就護理滿意度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等三個級別,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分析,針對研究數據中的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效果比較
結果顯示,觀察組顯效、有效分別為30,26例,其總有效率為96.55%;對照組顯效、有效分別為20、26例,其總有效率為79.31%,由此可見,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的滿意度為100.00%,對照組的滿意度為86.21%,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相關研究結果顯示,95%的心絞痛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所致,而冠心病的病程較長,隨著基本的發展,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也不斷下降,并且長期的治療也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且患者長期忍受病痛,這些因素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情緒與疾病的恢復。金鳳秋等將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干預,而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其研究結果顯示,在治療總有效率上,觀察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陳琳琳等對90例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研究,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干預以及在此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其結果顯示,在焦慮抑郁評分等方面,實施心理干預組明顯優于常規護理干預組,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高麗華則選取100例冠心病患者進行研究,依據隨機分組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與健康宣傳,而實驗組則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其研究結果分析發現,在疾病的認知程度、自我效能和社會支持水平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等方面,實驗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研究結果顯示,有52.5%~63.6%的冠心病患者病房抑郁癥,因此,冠心病心絞痛對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覷,本研究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相應的心理護理干預,飲食干預,健康教育以及其他的護理干預措施,取得的顯著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顯效、有效分別為30,26例,其總有效率為96.55%;對照組顯效、有效分別為20、26例,其總有效率為79.31%,由此可見,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滿意度為100.00%,對照組的滿意度為86.21%,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胡小紅等將8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于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而觀察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整體護理干預,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血壓與心絞痛發作次數等情況優于對照組,且其護理滿意度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