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堅 湯建偉 郭向輝 谷志英 袁鳴鳳


[摘要]目的 探討心血管康復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臨床干預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措施,觀察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接受心血管康復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6min步行試驗、血清B型腦鈉肽(BNP)以及超聲心動圖的結(jié)果;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12個月內(nèi)的再次住院率和心源性死亡率。結(jié)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6min步行試驗結(jié)果均顯著高于治療前(均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6rain步行試驗結(jié)果為(373.36±59.41)m,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BNP以及觀察組治療后的LVDD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治療后的LVEF顯著高于治療前(均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BNP為(301.52±100.70)ng/L,LVDD為(53.07±3.79)mm,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LVEF為(53.37±7.03)%,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觀察組的再次住院率為7.14%,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心血管康復治療可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減少患者的住院次數(shù),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
[關鍵詞]心血管康復;老年;冠心病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12-156-04
冠心病是常見的缺血性心臟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我國冠心病的發(fā)病率近年來有上升的趨勢。由于脂質(zhì)等在冠狀動脈的沉積,導致冠狀動脈管徑縮小,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同時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可出現(xiàn)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而危及患者的生命。臨床上主要通過藥物、介入治療等改善心肌供血,延緩病情的進展。近年來,隨著康復理念的不斷發(fā)展,康復治療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研究證實,康復治療技術可顯著提高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的治療效果。本研究探討心血管康復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臨床干預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觀察組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齡(68.8±5.9)歲,平均病程(4.14±0.73)年,NYHA分級Ⅱ級的有22例,Ⅲ級的有20例,17例有吸煙史,合并高血壓病的有25例,合并糖尿病的有18例,合并高脂血癥的有16例;對照組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齡(68.2±6.2)歲,平均病程(4.09±0.81)年,NYHA分級Ⅱ級的有24例,Ⅲ級的有18例,18例有吸煙史,合并高血壓病的有24例,合并糖尿病的有17例,合并高脂血癥的有1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參照《冠心病診斷和治療指南》進行診斷。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心電圖和冠狀動脈造影等輔助檢查,明確冠心病的臨床診斷。同時排除合并風濕性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等其他心臟器質(zhì)性病變的患者;排除合并惡性腫瘤、呼吸衰竭、腦卒中等其他嚴重器質(zhì)性病變的患者;排除合并嚴重骨關節(jié)病、急性心血管事件等具有康復訓練禁忌證的患者。
1.3方法
對照組以冠心病常規(guī)藥物治療方案進行干預,包括調(diào)整血壓、血糖、血脂的水平,單硝酸異山梨酯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H10940039)改善心肌供血,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J20080078)抗血小板聚集,酒石酸美托洛爾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H32025391)減少心肌耗氧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方案的基礎上,給予心血管康復治療。首先根據(jù)患者存在的冠心病危險因素,制定針對性的干預計劃,包括戒煙、戒酒,根據(jù)患者血壓、血糖和血脂情況指導其調(diào)整膳食結(jié)構(gòu)并養(yǎng)成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參加重體力勞動以及調(diào)節(jié)心理狀態(tài),盡量避免情緒出現(xiàn)劇烈的波動。由我院心血管醫(yī)師和康復科醫(yī)師各1名負責采用6min步行試驗對患者的心肺功能進行評估。以評估結(jié)果的75%~85%為基礎運動量制定康復訓練方案。訓練1周后,逐漸將每次平地步行距離增加到500m,每天訓練2次。如果訓練過程患者出現(xiàn)胸痛、呼吸困難、面色蒼白等,應馬上中止訓練并立即給予吸氧、心電圖檢查等,保證康復治療的安全。由護理人員通過口頭宣教、發(fā)放健康宣傳材料等方式,為其介紹冠心病的相關知識,主要治療藥物、作用及其服用方法。介紹冠心病的常見危險因素,指導患者通過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調(diào)整,控制危險因素,避免病情的加重。告知患者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xiàn)以及應對措施。同時,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并針對性地給予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克服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的6min步行試驗結(jié)果;對比治療前后血清B型腦鈉肽(BNP)和超聲心動圖檢查結(jié)果;對比兩組患者心血管康復治療12個月內(nèi)的因冠心病再次住院率和心源性死亡率。
1.5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6min步行試驗結(jié)果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6min步行試驗結(jié)果均顯著高于治療前(均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6min步行試驗結(jié)果為(373.36±59.41)m,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BNP及超聲心動圖檢查結(jié)果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BNP以及觀察組治療后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DD)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治療后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顯著高于治療前(均P<0.05);觀察組治療后BNP為(301.52±100.70)ng/L,LVDD為(53.07±3.79)mm,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LVEF為(53.37±7.03)%,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隨訪結(jié)果比較
觀察組再次住院率為7.14%,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近年來,我國冠心病的發(fā)病率有上升的趨勢,對老年人群的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的影響,也是導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長期規(guī)范使用藥物可延緩病情的發(fā)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近年來,康復醫(yī)學的發(fā)展使康復治療成為臨床治療的重要措施,通過積極的康復訓練,可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目前,康復治療已經(jīng)在腦卒中以及多種創(chuàng)傷術后患者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冠心病為常見的老年慢性心血管疾病,通過康復治療的干預,可為進一步提高老年冠心病的二級預防效果做出有益的探索。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6min步行試驗顯著高于對照組。6min步行試驗可用于臨床評估患者運動耐力,制定運動處方,同時,在康復治療過程中,通過動態(tài)評估,可了解患者的運動耐力變化情況,指導進一步康復訓練方案的制定。因此,這說明心血管康復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心肺儲備功能,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本研究心血管康復治療方案包括了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控制措施、康復運動訓練、健康宣教以及心理干預。控制冠心病危險因素可避免各種危險因素導致病情的加重。臨床研究也證實,危險因素的管理是慢性病管理的關鍵措施。康復運動訓練是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運動耐力的關鍵,但是,如果運動量掌握不好,患者可由于運動量過大而誘發(fā)心力衰竭等意外的發(fā)生。因此,本研究以6min步行試驗的75%~85%為基礎運動量,保證康復治療的安全性。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BNP、LVEF及LVDD的改善效果均顯著由于對照組。BNP可反應患者心室的收縮、舒張功能,是評估患者心功能及預后的重要指標。LVEF、LVDD則可評估心臟泵功能以及心肌重構(gòu)的情況。因此,本研究的結(jié)果說明心血管康復治療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臨床研究顯示,有氧運動對血管內(nèi)皮功能有保護作用,對動脈粥樣硬化有逆轉(zhuǎn)的作用。同時,有氧運動可改善患者器官的攝氧率,糾正各臟器的缺氧狀態(tài)。李日行等研究還證實,有氧運動可改善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這有利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防治。本研究的隨訪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的再次住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而反復住院,嚴重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且增加心源性猝死發(fā)生的風險。通過心血管康復,改善患者心臟的泵功能,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同時,減少患者的住院次數(shù),這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心血管康復治療可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減少患者的住院次數(shù),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