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娟 王偉力 呂春梅 谷淑琴 李艷慧北京小湯山醫院內科,北京 102211
3883名北京在職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各年齡段健康體檢心電圖分析
韓玉娟王偉力呂春梅谷淑琴李艷慧
北京小湯山醫院內科,北京102211
目的 探討北京在職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各年齡段的心電圖異常檢出率及其與性別的關系。方法 選取2015年1~6月在北京小湯山醫院進行健康體檢的3883名(男1946名,女1937名)北京企事業單位在職受檢者的心電圖資料,以10歲為一個年齡組進行不同性別異常心電圖統計分析。結果 ①男女兩組對應年齡段間心電圖異常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②男女兩組各自不同年齡段間心電圖異常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③男女間各類型異常心電圖檢出率總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對男女間同類型異常心電圖檢出率進行兩兩比較,結果顯示,女性竇性心律不齊和ST-T改變檢出率高于男性(P<0.05),而男性傳導阻滯和左心室高電壓檢出率高于女性(P<0.05)。結論 異常心電圖與年齡及性別有一定相關性,建議尤其是40歲以上人群,不論男女,均應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及早發現并積極治療心血管疾病。
心電圖;健康;在職;年齡;性別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改變,高脂肪、高蛋白、高鹽類食物的攝取量越來越多,使得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不斷上升[1]。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不斷增高,特別是年齡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年齡。近年來我國居民心血管病發病呈明顯上升趨勢,心血管病死亡已成為我國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而各種心血管病(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各種心肌病等)的心電圖均有異常改變。心電圖是臨床及健康體檢常用的一種心血管疾病檢查手段,其廉價、方便、簡單易行,有著其他檢查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通常被列為必備檢查項目之一[2]。心電圖可明確反映心臟的電生理活動,對各種心臟疾患尤其各種心律失常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為心血管疾病診療創造了無法替代的價值[3]。而體檢時進行心電圖檢查可以對臨床心血管疾病進行篩查和鑒別診斷,因此對于健康人群進行體檢時有必要進行心電圖檢查[4]。本研究選取2015年1~6月在北京小湯山醫院(以下簡稱“我院”)體檢中心參與健康體檢的3883名在職健康受檢者的心電圖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旨在探討健康在職人群各年齡段的心電圖異常改變與性別、年齡間的關系。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北京在職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3883名,均未安裝心臟起搏裝置,其中,男1946名,女1937名,年齡21~60歲。以10歲為一個年齡組進行異常心電圖統計分析,將男女同一年齡段各分為一組,即21~<31歲,31~<41歲,41~<51歲,51~60歲,男女共8組。
1.2方法
心電圖資料收集:健康體檢者至少休息2min后開始心電圖檢查,體檢者采取平臥位,平靜呼吸,囑其放松,暴露雙側踝關節近小腿處、雙側上肢近腕部及前胸部,并用溫水或酒精棉球擦拭暴露皮膚。進行標準12導聯同步記錄心電圖20 s以上,走紙速度25mm/s,標準電壓1mV,確保心電圖基線平穩清晰,無干擾。心電圖結果分析統一由一名專業心電圖醫師手工測量分析,分析標準參照《臨床心電圖學》[5]、《臨床心電圖圖譜》[6-7]。在統計心電圖異常類型時,若1例有多種異常時,按1種異常改變為1例次,例如,1例受檢者竇性心動過緩合并ST-T改變,則竇性心律失常計1例,ST-T改變計1例。儀器采用福田FX-3010同步心電圖系統,可對健康受檢者心電圖進行同步連續記錄。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各年齡段不同性別異常心電圖檢出率比較
結果顯示,各年齡段男女間異常心電圖檢出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男女不同年齡段的各類異常心電圖檢出率比較
采用趨勢χ2檢驗分析女性各類異常心電圖檢出率是否隨年齡有所變化,結果顯示,各年齡段的各類異常心電圖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21~<31歲年齡段女性異常檢出率以竇性心律不齊為主(60.0%),31~<41歲年齡段女性異常檢出率也以竇性心律不齊為主(45.2%),41~<51歲年齡段女性異常檢出率以ST-T改變為主(39.0%),51~60歲年齡段女性異常檢出率也以ST-T改變為主(42.0%),且竇性心律不齊隨著年齡增長異常檢出率逐漸減少,ST-T改變隨年齡增長異常檢出率逐漸增加。見表2。
同時,分析男性各類異常心電圖檢出率是否隨年齡有所變化,結果顯示,各年齡段的異常心電圖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1~<31歲年齡段男性異常檢出率以竇性心律失常中竇性心律不齊為主(45.8%),31~<41歲年齡段男性異常檢出率以竇性心律失常中竇性心動過緩為主(30.0%),41~<51歲年齡段男性異常檢出率以竇性心律失常中竇性心動過緩為主 (29.5%),51~60歲年齡段男性異常檢出率也以竇性心動過緩為主(30.1%),且與女性有同樣規律的是竇性心律不齊隨著年齡增長異常檢出率逐漸減少,ST-T改變隨年齡增長異常檢出率逐漸增加。見表3。
2.3男女間各類型異常心電圖檢出率比較
分析男女間各類型異常心電圖檢出率是否有差異,結果顯示,男女間各類型異常心電圖檢出率總體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對男女間同類型異常心電圖檢出率進行兩兩比較,結果顯示,女性竇性心律不齊和ST-T改變檢出率高于男性 (P<0.05),而男性傳導阻滯和左心室高電壓檢出率高于女性(P<0.05)。見表4。

表1 男女兩組不同年齡段異常心電圖檢出情況[n(%)]

表2 女性各年齡段的各類異常心電圖檢出情況比較[n(%)]

表3 男性各年齡段異常心電圖檢出率比較[n(%)]

表4 男女間各類型異常心電圖檢出率比較[n(%)]
心臟機械收縮之前先產生電激動,心房和心室的電激動可經人體組織傳到體表,心電圖就是利用心電圖機從體表記錄心臟每一個心動周期所產生電活動變化的曲線圖形,常用12導聯心電圖采用國際通用的導聯體系(常規12導聯),常用導聯包括6個肢體導聯,即三個標準肢體導聯Ⅰ、Ⅱ、Ⅲ和三個加壓肢體導聯avR、avL、avF及6個胸前導聯(V1、V2、V3、V4、V5、V6)。正常心電圖形包括順序出現的P波、QRS波群及T波,以及各波形間的時間間期,如P-R間期、Q-T間期等。分析各波形出現的順序及基線水平的變化可為診斷各種心臟疾病或全身疾病提供線索。
本研究顯示,心電圖各年齡段總的異常檢出率與性別無明顯的相關性,但不同類型的異常心電圖檢出率性別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盡管各年齡段總的異常率與性別無關,但不同類型異常心電圖發生率仍與性別有關,如左心室高電壓、傳導阻滯發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可能與男性胸壁相對薄、運動量大、高血壓發病率高、吸煙等因素相關;而竇性心律不齊、ST-T改變、各種早搏發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可能與女性易出現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相關。
有研究結果顯示,隨著受檢者年齡的增加,心電圖陽性發生率亦隨之增加,異常電圖發生率與增齡呈現正相關[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項目中只有ST-T改變發生率與年齡增長呈正相關;竇性心律不齊則與年齡增長呈現負相關;而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動過速、各種早搏、傳導阻滯、左心室高電壓與年齡增長未見明顯相關性。
有研究證實,竇性心律不齊在30歲以下的青年人群中比較常見,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減少或消失,呈現明顯的年齡優勢[9],本研究符合其規律。竇性心律不齊大多數是一種良性心律失常,為呼吸相關性,因呼吸引起的迷走神經張力變化所致,吸氣時快,呼氣時慢,隨呼吸呈周期性變化,屏住呼吸可使心律不齊消失或不明顯,多見于健康的青少年,是一種生理性反應,一般無重要臨床意義,無需特殊治療。非呼吸相關性竇性心律不齊與呼吸無關,常為病理現象,多見洋地黃中毒及心臟病患者,需要到專科診治。常說的正常心率60~100次/min,實際上是統計學分析的絕大多數健康人的心率范圍,有其科學性與普遍意義,但并非指所有健康個體的心率范圍。本文所指的竇性心動過速首先P波為竇性,再者P波頻率>100次/min;竇性心動過速常見于運動、興奮、煙酒過量、咖啡、濃茶等生理現象,也見于肺源性心臟病、心肌炎等心臟疾患,也可見于甲亢、發熱、貧血等非心臟疾患,凡是可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或迷走神經張力降低的藥物,如阿托品、腎上腺素等均可引起竇性心動過速,故竇性心動過速不應作為原發性心律失常治療,而應針對病因進行處理。竇性心動過緩心電圖P波具有竇性心律的特點,其次P波頻率<60次/min;竇性心動過緩多見于正常人,隨年齡增長發病率增高,其心血管狀態良好,不引起臨床癥狀,多因迷走神經張力過高所致,就其本身而言無需特殊治療,僅當心率過于緩慢或同時存在有心臟病變時,應針對原發病因處理。竇性心動過緩及竇性心動過速的臨床意義主要取決于其發生的原因,由生理或心外因素引起者,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療。
心電圖的ST-T段是指從QRS波群起點至T波終點的間期,ST段代表心室緩慢復極過程,正常多為一等電位線,有時亦可有輕微的偏移,但在任一導聯,ST段下移一般不超過0.05mV,若超過0.05mV以下斜型或水平型壓低更有意義。T波代表心室快速復極時的電位變化,T波方向多數與QRS波群方向一致,無論是肢體導聯還是胸前導聯T波振幅不應小于同導聯R/10。ST-T段改變一直以來被當作冠脈病變引起的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典型心電圖表現,并且由于其具有無創、簡便、重復性好等優點,在冠心病的診斷中應用廣泛[10],患者在出現心肌缺血時,心電圖的相應導聯部位可出現相應的損傷型ST段改變及/或缺血型T波改變[11]。但事實上ST-T改變易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心肌缺血、缺氧、電解質失平衡、藥物心率、內分泌紊亂、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勞累、情緒變化等[12-13],然而臨床上ST段病理性改變仍主要與心肌缺血相關[14]。本結果中男性、女性ST-T改變異常率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女性高于男性,這可能與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的生理功能下降[15],而高血壓、高血脂及體重指數增高有關[16]。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的新陳代謝會有所降低和延緩,各器官的組織結構和細胞生理功能逐步出現老化衰退,加之工作過于疲勞,思想壓力過大,長期的精神緊張等等一系列因素,導致ST-T改變異常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女性檢出率高于男性,可能與當今社會女性所承受的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和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關,這些因素均可導致心電圖異常的發生[17];女性檢出率高于男性,還可能與女性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致心肌對血液中兒茶酚胺敏感性增高有關,容易出現非冠心病所致的ST-T改變,另外女性絕經后雌激素水平逐漸減少造成血管內皮功能不良及動脈粥樣硬化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左室高電壓是指心電圖胸前導聯(V5、V6)電壓增高的一種表現,也是診斷左室肥厚的條件之一。體表心電圖上胸前導聯RV5或RV6振幅>2.5 mV,RV5+SV1>4.0mV(男性)、RV5+SV1>3.5mV(女性)即可診斷為左室高電壓。左室高電壓受許多因素影響,如胸壁肥厚薄弱、電極位置移動等。長期過度煙酒致使心肌細胞電生理和血流動力學發生改變,也是引起左室高電壓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中,左心室高電壓異常檢出率男性高于女性,除與男性胸壁薄弱、過度煙酒有關外,女性異常檢出率低可能與女性胸部豐富的皮下脂肪組織有關。
心電圖主要反映心臟激動的電學活動,因此對各種心律失常和傳導障礙的診斷分析具有肯定價值,到目前為止尚沒有其他任何方法能替代心電圖在這方面的作用,特征性的心電圖改變和演變是診斷心肌梗死可靠而實用的方法。臨床實踐發現[18],心電圖不但在循環系統疾病診斷中存在明顯價值,心電圖在用藥觀察、危重患者的搶救、手術麻醉、登山運動等工作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且心電圖在人群中伴有正常范圍改變或輕度異常改變均能演變為心血管事件危險因子,是器質性疾病的前兆[19-20]。心電圖在常規體檢中的作用顯而易見,因此建議常規健康體檢者,均應行心電圖檢查,以利于疾病早發現早治療。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心電圖檢查并不是萬能的,有些心肌的損傷和功能的缺陷并不總能顯示出來。對于心臟方面的預防性檢查還需要結合多種檢查項目,全面綜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1]符春暉,嚴華,陳湘桂,等.心電圖檢查用于急性冠脈綜合征診斷的意義[J].廣西醫學,2009,27(9):1364-1366.
[2]郭繼鴻.心電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60.
[3]沈亞萍.退休職工1893例健康體檢的心電圖分析[J].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08,6(1):22-23.
[4]肖爐芳,孫鈺,林振中.健康人異常心電圖的分析[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7,16(1):88-90.
[5]黃婉.臨床心電圖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6]李梅.3377例社區老年人體檢心電圖分析[J].實用心電學雜志,2010,19(5):374-375.
[7]崔霞,唐鐵龍.企事業單位1356名退休職工健康體檢心電圖分析[J].華西醫學,2009,24(10):2633-2635.
[8]韓玉芬,龐素念.不同年齡段健康體檢心電圖對比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22(4):550-551.
[9]路明慧,劉賽鼎,姜艷梅,等.竇性心律不齊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比例[J].醫藥論壇雜志,2008,29(17):19-20.
[10]宋晉忠,嚴洪,姚宇華,等.基于心電圖ST-T段的心肌缺血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航天醫學與醫學工程,2011,24(2):146-147.
[11]林云霞,曾誼,宋梅梅.γ-干擾素、腺苷脫氨酶、CA125在結核性腹膜炎診治中的臨床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2):2229-2230.
[12]馬英.1087例健康體檢心電圖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11):1347.
[13]趙長安,解梅.2830名青年及中老年人健康體檢心電圖對照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21):2907-2908.
[14]周蕓.不同年齡段健康體檢心電圖對比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9):93-94.
[15]崔霞,唐鐵龍.企事業單位1356名退休職工健康體檢心電圖分析[J].華西醫學,2009,24(10):2633-2635.
[16]黃飛,滕受帶.246例老年人心電圖分析[J].廣西醫學,2010,32(10):1203-1204.
[17]孫雪梅,馬直勉,張卉.某高校2629例教工體檢心電圖結果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1,22(5):527-528.
[18]劉森林,衛華英,楊莉麗,等.2951名社區老年人健康體檢心電圖分析[J].上海醫藥,2013,22(24):187-189.
[19]孟娟,孫秀才,施霞,等.動態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價值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16):50-52.
[20]劉景霞,孫曉寧.亞健康人群中的111例心電圖特征分析[J].中國療養醫學,2012,21(3):239-240.
Analysis of health examination electrocardiogram of 3883 Beijing in-service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working staffs
HAN YujuanWANG Weili LU Chunmei GU ShuqinLIYanhui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Beijing Xiaotangshan Hospital,Beijing102211,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bnormal detection rate of electrocardiogram(ECG)in each age group of Beijing in-service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working staff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gender.Methods ECG data of 3883 Beijing in-service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working staffs(1946 cases of male,1937 cases of female)carrying out healthy check-up in Beijing Xiaotangshan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Abnormal ECG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etween ditferent gender by a group for 10 years old.Results①The ECG abnormal rates between corresponding ages of male and female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②The ECG abnormal rates between age groups of male and femal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③The detection rate of all types abnormal ECG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further same-type abnormal ECG detection rat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were pairwise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nus arrhythmia and ST-T change detection rates of femal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male(P<0.05),while conduction block and left ventricular high voltage detection rates of mal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female(P<0.05).Conclusion Abnormal ECG has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age and gender,suggest especially people aged over 40,both male and female,all should regular health checks,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ctively.
Electrocardiogram;Healthy;Working;Age;Gender
R541.76
A
1673-7210(2016)01(b)-0174-04
2015-09-17本文編輯:程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