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2期
刊物介紹
《中國醫藥導報》雜志是衛生部主管、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級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檢索分析數據庫收錄期刊、解放軍醫學圖書館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收錄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萬方數據、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本刊現為旬刊,國內刊號:CN11-5539/R,國際刊號ISSN1673—7210,郵發代號:80-372,定價20元。 本刊以“分析醫藥發展趨勢,展示醫藥科研成果,報道醫藥臨床進展,促進醫藥產業發展”為宗旨,設有專家論壇、研究進展、論著、實驗研究、臨床研究、中醫中藥、病理分析、藥品鑒定、制劑與技術、藥物與臨床、麻醉與鎮痛、醫學檢驗、影像與介入、現代護理、教育論壇、科研管理、藥事管理、政策研究、醫藥監管、經營管理、調查研究等欄目。是廣大廣大醫藥工作者了解醫藥研究進展、發展動態,展示醫藥科研成果,學習先進經驗,探討工作難題,交流和提高業務學術水平的貼身參謀和得力助手,也是發表醫藥學術論文的陣地。歡迎訂閱,歡迎投稿。 本刊報道領域廣、稿件容量大、處理稿件快、審稿專家多、編輯效率高、發稿周期短、服務意識強。重視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創新性科研成果及各類原創性論文,對于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論文和本刊訂戶的稿件優先發表。根據全國繼續教育委員會《繼續醫學教育學分授予與管理辦法》的規定,在本刊發表論文可獲得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學分。
中國醫藥導報
- “健康衛士”李勇杰和他的功能神經外科“中國隊”
- 中高危MDS與MDS/MPN患者骨髓單個核細胞凋亡及臨床特征比較
-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抑郁情緒表現特點的性別差異
- 芹菜素對食管鱗狀細胞癌TE-1細胞順鉑敏感性的影響及機制
- 急性失代償性心衰患者NTp ro-BNP/BNP與NTp ro-BNP、BNP對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比較
- 壯骨止痛方對去卵巢骨質疏松大鼠下丘腦神經肽Y及α-促黑素的影響
- 穩定過表達m icroRNA-96前列腺癌細胞株的建立及其對前列腺癌細胞增殖和遷移的影響
- 血清常見蛋白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短期預后中的作用
- 慢性腎臟病心臟瓣膜鈣化的研究進展
- 南朗醫院流動孕婦人群梅毒血清流行病學研究
- 顱內微創穿刺血腫引流術治療老年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及對NT-proBNP、HMGB-1 和GM-CSF水平的影響
- 鐵蛋白在高血壓腦出血后血腫周圍腦水腫中的作用及機制
- 外周血中鈣調蛋白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價值
- 配偶參與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女性健康教育的效果
- 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惡性腫瘤的臨床效果
- 子癇前期患者胎盤組織中HSP70和NF-κB的表達及意義
- 腫瘤細胞減滅術聯合化療治療卵巢上皮癌的效果
- BET家族基因表達與惡性腫瘤患者總生存期及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 125I粒子植入術聯合TACE治療大肝癌的臨床效果
- Podop lanin在肝細胞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與淋巴管轉移的關系
- 切除修復交叉互補基因1、核糖核苷酸還原酶M 1亞基和3型β微管蛋白分子檢測指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個體化治療的臨床效果
- RECK、MMP-14及VEGF在喉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 胸腔鏡聯合腹腔鏡治療食管癌的臨床效果觀察
- DC-CIK聯合含鉑方案化療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
- 肺癌組織中m iRNAs的表達及其與Oct4、K lf4的關系
- 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放化療聯合細胞免疫治療的效果
- 封閉式負壓引流術聯合游離植皮、皮瓣移植術治療四肢難治性感染創面的效果及對疼痛的影響
- 雙能X線吸收測量法在單純性肥胖癥減肥效果監測中的應用
-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住院期間焦慮和抑郁現狀及影響因素
- 冠脈造影SYNTAX積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預后的預測效果
- 系統性紅斑狼瘡合并視網膜微血管阻塞的臨床觀察
- 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與單純全身麻醉對婦科腹腔鏡手術的麻醉效果比較
- 不同評分系統早期預測急性胰腺炎病情嚴重程度的比較研究
- 康萊特在培美曲塞聯合順鉑治療晚期肺腺癌中的協同作用
- 臨床路徑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細支氣管炎護理中的應用
- 快速康復教育路徑在胰腺癌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
- 個性化全程護理干預對小兒麻疹合并重癥肺炎的影響
- 情景教學法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 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干預對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后患者康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 健康教育聯合康復護理在皮下埋植避孕術圍術期中的應用
- 我校新開教學實驗“荷包牡丹堿的分離純化”的設計
- 自制角度指示器對準確調節綜合ICU鼻飼患者床頭角度減少誤吸的效果
- 3883名北京在職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各年齡段健康體檢心電圖分析
- 培育和踐行醫務人員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與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