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血液內科,重慶400014)
品管圈在提高護士輸血規范率中的應用
吳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血液內科,重慶400014)
目的探討品管圈(QCC)的應用對提高護士輸血規范率的影響。方法該院血液內科于2013年8月開展QCC活動,通過QCC活動步驟,運用質量管理常用工具對輸血操作過程中存在問題進行改進,并將改進前后狀況進行比較。結果至2014年2月,護士輸血操作規范率由72.0%提高到93.2%,住院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此外,圈員的QCC手法應用、團隊精神、責任榮譽、活動信心、溝通協調能力均有明顯提高。結論QCC活動顯著提高了護士輸血規范率,提高了護理質量。
安全管理;輸血;護士;護理工作/組織和管理;質量控制;品管圈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創[1],是指同一個工作場所的人們,為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自發組成一個小團體,通過輕松、愉快的現場管理及全員參與方式,持續不斷地進行改善與管理,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2]。本院血液內科于2013年8月成立“白極圈”QCC小組,通過組圈、選定主題、擬定計劃、現狀把握、目標設定、解析、擬定對策、計劃實施、效果確認等步驟[3],將QCC質量持續改進方法運用于提高護士輸血規范率中。為提高護士對《臨床輸血管理制度》的依從性,保證患者安全,提高醫療護理質量,在開展QCC活動中通過頭腦風暴方式,不斷發現輸血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利用QCC手法加以分析、改善,形成標準化操作流程[4],取得了初步成效?,F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本院血液內科開放床位數40張,護士25名,2013年1~6月出院患者總數為864例。
1.2方法
1.2.1組圈選題以本科中、高年資護士為主,由10名護士組成,其中包括圈長1名,小組成員9名。圈長全面負責組織圈內的活動,全體成員分工合作,全部參與,運用頭腦風暴法[5]選定圈長,圈名為“白極圈”;圈徽寓意:一雙溫暖的手,呵護血液疾病患者;確定以“提高護士輸血規范率”為主題,利用QCC活動提升護理質量,提高護士輸血規范率。
1.2.2現狀把握通過對本科護士執行輸血操作的調查與分析發現,本科護士對輸血操作存在較大疑惑,缺乏針對護士的輸血操作具體實施細則。因此,采用自制《血液內科護士輸血操作過程規范率調查表》進行現狀把握,以明確輸血作業中存在不規范事件的原因?!堆簝瓤谱o士輸血操作過程規范率調查表》內容覆蓋輸血前、中、后整個過程,分為8個分項目:標本采集、標本送檢、取血、輸血查對、輸血反應觀察及處理、輸血時間、輸血記錄、血袋處理等。對每個分項目按照醫院相應考核標準進行調查,得出相應項目的規范率及不規范率,即開展QCC活動前(2013年8月)本科護士輸血操作規范率現狀(表1)。
1.2.3目標設定根據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圈員能力×改善重點)[6],其中改善重點是現狀把握中需要改善特性的累計百分比,圈員能力由全體圈員共同制定為0.9。設定目標值為“2014年2月前將本科護士輸血操作規范率由72.0%提高到92.2%”以上。
1.2.4輸血操作不規范原因解析根據魚骨圖、關聯圖、冰山圖和柏拉圖分析引起護士輸血操作不規范的原因(圖1),說明交叉配血標本采集操作不當,標本送檢不及時,取血、輸血查對不準確,輸血反應觀察及處理不及時,輸血耗時太久,輸血記錄不清楚,血袋處理不正規等是本科護士輸血不規范的原因。根據二八定律(80/20法則)[7],最主要的原因是輸血查對、輸血反應觀察、輸血時間、交叉配血相關標本采集等。根據本圈圈員能力,將輸血查對、輸血反應觀察、輸血時間、交叉配血相關標本采集等作為改善重點。

表1 開展QCC活動前(2013年8月)輸血操作規范率與不規范率

圖1 輸血操作不規范原因解析魚骨圖
1.2.5對策全體圈員針對上述要因,根據二八定律(80/20法則)及5W1H[誰來做(WHO)、做什么(WHAT)、何時做(WHEN)、在何處做(WHERE)、為什么要做(WHY)、怎么做(HOW)]原則[8],詳細擬定對策,經過腦力激蕩,就圈員能力、可行性、經濟性一一進行評價[9],根據評分結果確定對策。
1.2.5.1標準化成分血輸血流程。(1)學習《臨床輸血技術規范》[10],查閱成分輸血相關文獻,與血庫積極溝通協作,建立和細化成分血輸血流程;(2)組織全科醫護人員進行學習并考核;(3)加強醫護溝通,取得配合。
1.2.5.2加強異基因干細胞移植患者輸血管理,加強健康教育。(1)床頭卡、腕帶明顯標示患者血型;(2)床頭明顯標示異基因干細胞移植術后患者姓名、血型及供者血型,明顯標示提醒使用白細胞過濾輸血器;(3)一欄表上明顯標注異基因干細胞移植術后患者血型,明顯標示提醒使用白細胞過濾輸血器[11];(4)加強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屬、患者及供血者的血型情況。
1.2.5.3加強學習、改進輸血方法[12]。(1)組織全科護士進行規范、制度培訓及考核;(2)普通患者使用留置針靜脈滴注時用輸血器原裝針頭輸血,輸血結束后立即更換肝素帽,以降低導管相關感染發生率;(3)異基因干細胞移植術后患者用白細胞過濾輸血器直接連接導管去除肝素帽滴注,以保證滴注速度,在規定時間內輸完血液制品;(4)加強輸血巡視,避免輸血不暢引起輸血超時;(5)護士長、組長加強監督,保證科室內人人參與學習。
1.2.5.4加強監管,規范護士輸血操作中的查對及觀察[13]。(1)加強護士工作責任感,保證按時巡視;(2)對輸血患者進行心電監測,便于輸血反應觀察;(3)建立輸血生命體征登記本,及時登記生命體征,交接班時對醫囑及交叉配血單進行雙核對后再交班;(4)加強輸血知識宣教,勸導患者夏天輸血時要開空調,以免室內溫度過高而導致正在滴注中的血制品變性;(5)加強護士間相互監督。
1.2.5.5規范交叉配血相關標本采集。(1)本科輸血患者多,患者入院時即綁定血型鑒定,一旦需要輸血,開具交叉配血醫囑后采集血標本,以免患者需要輸血時出現因患者不愿意分兩次采血而出現護士不嚴格遵守規范,將定血型、交叉配血標本一起采集的情況;(2)加強采血、配血知識宣教,說明定血型、交叉配血標本采集是為了保證患者輸血安全,以得到患者理解和配合;(3)單人一次只采集1例患者的標本,以免造成采血差錯。
1.2.6QCC無形成果評價采用自制評分表法對每位圈員進行調查,內容包括QCC手法運用、團隊精神、責任榮譽、活動信心、專業知識等,并進行評分,每項分值1~10分,分別統計5項內容總分,計算平均分,運用雷達圖表示[14],并與改進前比較。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有形成果
2.1.1開展QCC活動中(2013年10月)輸血操作規范率與不規范率2013年10月,在QCC活動中,執行輸血操作各改善重點環節規范率較活動前有較大提升,特別是標本采集(91.7%)、標本送檢(100.0%)、取血(100.0%)、輸血時間(85.0%)、輸血反應觀察及處理(83.8%)方面,但輸血查對規范率(55.0%)提高不明顯。見表2。

表2 開展QCC活動中(2013年10月)輸血操作規范率與不規范率
2.1.2開展QCC活動后(2014年1月)輸血操作規范率與不規范率通過開展QCC活動后,護士在執行輸血操作各改善重點環節規范率,如標本采集(91.7%)、標本送檢(100.0%)、取血(100.0%)、輸血查對(90.0%)、輸血反應觀察及處理(84.0%)等方面均較活動前和(或)活動中有較大提升,見表3。開展QCC活動后與活動前比較,標本采集、標本送檢、取血、輸血查對、輸血反應觀察及處理、規范率均明顯提高,而與活動中比較,除標本采集、標本送檢、取血、輸血反應觀察及處理方面穩步提升外,輸血查對規范率也明顯提高,由活動中的55.0%提升至90.0%。

表3 開展QCC活動后(2014年1月)輸血操作規范率與不規范率
2.1.3開展QCC活動前、中、后輸血規范率比較開展QCC活動后,護士輸血操作規范率較活動前及活動中均明顯提高,輸血規范率由活動前的72.0%升至活動中的86.7%和活動后的93.2%;輸血操作不規范率由活動前的28.0%下降至活動后的6.8%,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達到了設定目標。
2.2無形成果評價開展QCC活動后,在QCC手法運用、團隊精神、責任榮譽、活動信心、專業知識等方面圈員均有較大進步,取得較好成效。見圖2。

圖2 QCC無形成果評價雷達圖
QCC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提高護士輸血規范率。通過本次QCC活動,本科輸血操作規范率由72.0%提升至93.2%?;顒悠陂g分別從標準化成分血輸血流程、強化異基因干細胞移植患者輸血管理、建立相應制度并加強學習及考核、嚴格監管、規范護士輸血操作中的查對及觀察、規范交叉配血相關標本采集等方面進行了持續改進,收到顯著成效。
QCC活動有利于實行標準化管理,保證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通過本次QCC活動,建立了本科《護士輸血作業標準流程》、《輸血患者采集血標本宣教程序》、《輸血患者宣教程序》等規章制度。護士嚴格按照標準化流程作業,整個活動中無一例輸血不良事件發生,保證了患者安全,提高了護理質量。同時,患者對本次活動的一系列措施反映非常好,使護患關系更加緊密。本次活動經反復的PDCA[plan(計劃)、do(實施)、check(檢查)、action(處理)]循環[13],已形成標準化流程,使護理工作有章可循,護理質量明顯提高。
通過QCC活動,參與人員綜合能力得到培養,提高了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通過QCC活動,護士在QCC手法應用、團隊精神、責任榮譽、活動信心、專業知識等方面均有較大的進步,工作積極性得到較大提升,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QCC活動的實施順應了優質護理內涵的需要,將會逐步提高醫療護理工作質量和管理水平。將QCC管理理念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通過圈員間的相互協作,依據PDCA管理,找出問題、分析原因、設定目標、制定對策,并進行實施和效果評價,必將促進護理工作質量持續改進,提高護士科學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患者滿意度。
[1]栗英,劉延錦,李星,等.開展品管圈活動降低蝶翼無損傷針二次固定率[J].護理學雜志:外科版,2014,29(12):47-50.
[2]章飛雪,于燕燕,徐繼樓,等.品管圈活動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礎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2):127-130.
[3]周云峰,黃慧群,趙慧華,等.品管圈在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14):71-72.
[4]惠菊芬,薛菲,李紅仙,等.運用品管圈降低腹膜透析患者導管并發癥分析[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4,21(7):630-631.
[5]張辛國,王臨潤,劉勇.醫院品管圈輔導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l2:28-50.
[6]劉庭芳,劉勇.中國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58-59.
[7]許晨耘,柯雅娟,陳茹妹,等.品管圈活動在手術病理標本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20-23.
[8]文瓊,劉永芳,楊德蘭,等.品管圈在化療患者外周靜脈給藥中的應用管理[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S1):60-62.
[9]張辛國.醫院品管圈活動實戰與技巧[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159-162.
[10]付竹筠.濾器血袋濾血不暢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3,15(2):177.
[11]王曉蓉.濾除白細胞輸血的臨床應用與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7):156.
[12]耿翠紅,薛艷梅,韓連云,等.新護士輸血操作考核中存在的查對問題與對策[J].護理學雜志,2013,28(7):35-36.
[13]韓麗影,李瑩.輸血安全與護理管理[J].藥物與人:學術版,2014,27 (4):134-135.
[14]杜曉靜,劉娜,張宏.雷達圖在醫院統計分析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1,18(8):748.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improving the blood transfusion standardized rate
Wu Xia(Department of Hematology,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4,China)
Object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application for improving the blood transfusion standardized rate.MethodsThe QCC activities were carried out on August 2013.Through the QCC activity steps,the common quality management tools were applied to impro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during the blood transfusion process,then the status was compared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improvement.ResultsThe blood transfusion standardized rate of nurses was increased from 72.0%to 93.2%until February 2014,the inpatients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In addition,the QCC method application of QCC members,team spirit,responsibility and honor,activity confidence,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ConclusionThe QCC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blood transfusion standardized rate of nurses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Safety management;Blood transfusion;Nurse;Nursing services/organization&administration;Quality control;Quality control circle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1.016
A
1009-5519(2016)01-0048-03
吳霞(1986-),護師,主要從事血液內科臨床教學管理工作。
(201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