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紅娟,李 平,駱寶紅(彭澤縣婦幼保健院,江西九江332700)
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妊娠結局及相關因素分析*
彭紅娟,李平,駱寶紅(彭澤縣婦幼保健院,江西九江332700)
目的分析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妊娠結局及其影響因素。方法按照患者意愿,將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0例子宮肌瘤患者分為腹腔鏡組50例和開腹組40例,觀察患者術后妊娠及分娩情況;根據是否妊娠將患者分為受孕組和非受孕組,對兩組患者年齡、手術方式、肌瘤位置、肌瘤數目、肌瘤最大直徑、盆腔粘連、術前宮腔形態與妊娠結局的關系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兩組患者術后妊娠率、足月產率、早產率、流產率、異位妊娠率、活產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活產兒分娩方式比較,腹腔鏡組自然分娩率[62.50%(15/24)]高于開腹組[56.25%(9/16)],剖宮產率[37.50%(9/24)]低于開腹組[43.75%(7/16)],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肌瘤位置和肌瘤數目均為影響妊娠結局的主要因素(P<0.05)。結論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妊娠率、活產率及分娩方式基本相似,年齡、肌瘤位置和肌瘤數目均可影響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妊娠結局。
子宮腫瘤/外科學;平滑肌瘤/外科學;腹腔鏡檢查;剖宮產術;妊娠率;妊娠結局
子宮肌瘤為婦科常見良性腫瘤之一,發病因素復雜,約10%的患者可導致不孕,近年調查結果顯示,子宮肌瘤發病有年輕化趨勢[1]。肌瘤剔除術是目前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但手術操作存在一定風險和并發癥,可對術后妊娠率產生影響,因此,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是否建議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手術時機如何選擇、術后妊娠結局如何等仍是臨床醫生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2]。本研究旨在分析子宮肌瘤剔除術后手術方式及肌瘤位置、大小、數目和宮腔形態等對患者妊娠及妊娠結局的影響,以期為有生育要求的子宮肌瘤患者臨床治療方法的選擇和術后妊娠指導提供參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初診病例,均經常規影像學檢查結合宮腔檢查確診,術后有生育要求,符合手術適應證;排除合并其他嚴重基礎疾病或器質性病變、子宮先天性發育異常、不適合生育及其他原因導致的不孕者。按照患者意愿,將90例患者分為腹腔鏡組50例和開腹組40例,腹腔鏡組患者年齡24~41歲,平均(31.16±6.12)歲;子宮大小(9.98± 2.02)cm,肌瘤最大直徑(5.22±0.38)cm,其中單發子宮肌瘤33例、多發17例,肌瘤類型:漿膜下肌瘤18例、肌壁間肌瘤23例、混合肌瘤9例。開腹組患者年齡24~42歲,平均(31.51±6.22)歲;子宮大小(10.06±2.05)cm,肌瘤最大直徑(5.23±0.35)cm,其中單發子宮肌瘤26例、多發14例,肌瘤類型:漿膜下肌瘤14例、肌壁間肌瘤19例、混合肌瘤7例。兩組患者年齡、子宮大小、肌瘤類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術前詳細調查患者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以及月經史、妊娠史、病史、癥狀、超聲及宮腔鏡檢查結果,建立檔案,掌握患者子宮肌瘤的位置、大小、數目和宮腔形態等情況,結合手術檢查結果及患者意愿擬定詳細腹腔鏡和開腹手術計劃。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后常規實施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或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術后視患者情況嚴格避孕(肌瘤體積小且手術操作未侵入宮腔者避孕6個月左右,肌瘤較大或侵入宮腔者避孕12個月左右),所有患者均獲得3~4年隨訪。
1.2.2觀察指標觀察2種手術方式患者術后妊娠及分娩情況,根據是否妊娠將患者分為受孕組和非受孕組,對兩組患者年齡、手術方式、肌瘤位置、肌瘤數目、肌瘤最大直徑、盆腔粘連、術前宮腔形態與妊娠結局的關系進行單因素分析。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術后妊娠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妊娠率、足月產率、早產率、流產率、異位妊娠率、活產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妊娠情況比較[n(%)]
2.2兩組活產兒分娩方式比較腹腔鏡組自然分娩率高于開腹組,剖宮產率低于開腹組,兩組活產兒分娩方式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活產兒分娩方式比較[n(%)]
2.3影響妊娠結局的單因素分析年齡、肌瘤位置和肌瘤數目等均為影響妊娠結局的主要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妊娠結局的單因素分析[n(%)]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良性腫瘤,部分患者可因肌瘤導致不孕,對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宮肌瘤患者,手術剔除肌瘤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手術為創傷性操作,可能引起盆腔粘連而影響術后生育;同時,術后遺留的子宮瘢痕,在妊娠時也會有破裂的風險[3]。另外,不同的手術方式也有其特有的風險與并發癥,再加上肌瘤剔除術后存在肌瘤殘留和復發的情況[4],因此,在臨床上對有生育要求的子宮肌瘤患者,是否先行手術治療是個十分棘手的問題。
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均為治療子宮肌瘤的常用術式,一般子宮肌瘤數目不超過3個且最大肌瘤直徑不超過6 cm的患者宜選擇腹腔鏡手術,該術式具有創傷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等優點[5]。但也有學者指出,腹腔鏡主要靠術前影像學檢查結果確定肌瘤位置和大小,術中視野不如開腹手術大,因此,肌瘤遺漏和殘留率更高,影響妊娠率[6]。但多數專家認為,只要術前嚴格檢查,術中操作熟練,患者術后肌瘤殘留和復發率并不高;而且因腹腔鏡對子宮損傷小,術后并發癥也少,因此,更能夠提高妊娠率[7]。本研究針對2種術式對患者3~4年妊娠率的影響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兩組患者術后妊娠率和活產率十分接近,而活產兒自然分娩和剖宮產所占比例也十分相近,表明不同手術方式實施子宮肌瘤剔除術并不會對患者術后妊娠情況產生明顯影響。
近幾年許多專家指出,肌瘤的位置、大小、數目和宮腔形態等可能為影響患者術后妊娠結局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尚無統一意見[8]。本研究根據術后是否妊娠將患者分為受孕組和非受孕組,對兩組年齡、手術方式、肌瘤位置、肌瘤數目、肌瘤最大直徑、盆腔粘連、術前宮腔形態與妊娠結局的關系進行了單因素分析,結果發現,受孕組與非受孕組在年齡、肌瘤位置和肌瘤數目分布上存在顯著差異,提示年齡、肌瘤位置和肌瘤數目為影響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妊娠結局的主要因素。
總之,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妊娠率、活產率及分娩方式基本相似,年齡、肌瘤位置和肌瘤數目均可影響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妊娠結局。
[1]田玉翠,代蔭梅.子宮肌瘤剔除術對妊娠的影響[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3,14(5):478-480.
[2]王海波.263例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后效果比較[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1):1853-1855.
[3]張冉,段華.子宮肌瘤剔除影響術后妊娠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4,16(9):38-43.
[4]趙麗春.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后肌瘤殘留、復發及妊娠結局的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5):60-61.
[5]孫瑞.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后肌瘤殘留、復發及妊娠結局的對比研究[J].臨床醫學,2014,34(4):81-82.
[6]徐嶸婷.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后肌瘤殘留復發及妊娠結局的對比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15):145-146.
[7]李群.開腹和腹腔鏡剔除子宮肌瘤的復發和受孕率比較分析[J].安徽醫藥,2014,18(6):1136-1138.
[8]褚冉,魏薇.子宮肌瘤剔除術對妊娠的影響[J].醫學綜述,2012,18(16):2590-2593.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1.030
B
1009-5519(2016)01-0088-02
江西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科研基金資助項目(20157125)。
(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