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澤楷
【摘要】2015年,在世界貿易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和出口額仍穩居世界第一,出口貿易比重擴大,服務貿易進一步發展,這份成績來之不易。然而,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認清形勢,正確分析當前世界貿易形式,總結經驗和成果,吸取教訓,進一步完善我國貿易政策,優化貿易環境,推動經濟進一步向好發展。
【關鍵詞】世界經濟貿易 對外貿易 服務貿易 發展趨勢
一、當前世界經濟貿易形勢
回顧2015年,由于存在需求普遍不足、大宗商品價格嚴重下滑、全球貿易持續低迷、金融市場不穩定等不利因素,使得世界經濟增速低于預期。發達經濟體總體上呈溫和復蘇趨勢,但并不十分穩定。美國、英國相對較好,全年分別增長2.4%和2.2%。歐元區全年增長1.6%。日本經濟仍處于低迷狀態,全年僅增長0.5%。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連續第五年放緩并且存在嚴重分化,部分國家出現外匯儲備下降、資本外流、貨幣貶值等相互作用的共振現象。中國和印度仍然保持高增長,但是增長速度有所減緩;巴西和俄羅斯兩國出現嚴重衰退,年度增長下降幅度均超過3.0%。其他地區,例如中東地區以及大部分非洲地區經濟情況也不算樂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顯示,2015年世界經濟增長3.1%,為2009年以來最低增速。其中,發達國家增長1.9%,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增長4.0%。進入2016年,全球經濟呈現出穩定趨勢,金融市場信心回升,大宗商品價格開始反彈,但實體經濟依然表現的比較脆弱,宏觀調控政策作用下降,宏觀市場需求依舊不足,世界經濟低增長高風險的局面很難實現根本上的改觀。相比較2015年來說,2016年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出口量增長2.8%,較2015年下滑;進口量增長1.8%,增速較2015年有所改善,但仍低于發達國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16年世界經濟增長3.2%,延續弱勢復蘇格局。發達國家增長1.9%,與2015年持平。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增長4.1%。發展中國家世界經濟仍處于危機后修復調整、筑底企穩的階段,缺乏內生動力,增長基礎薄弱,結構調整艱難,下行壓力較大。發達國家有效需求不足,復蘇步伐放慢。由此可見,全球經濟雖然呈現出了一定復蘇的跡象,但受諸多因素影響,仍處于不穩定狀態,世界貿易狀況很難在短時間內有較大改觀。
二、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
2015年,在國際市場不景氣、世界貿易深度下滑的背景下,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和出口額穩居世界第一,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貿易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效益繼續提高,如此成績來之不易。2015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比2014年下降7.0%。其中,出口下降1.9%;進口下降13.1%;貿易順差比之擴大56.4%。根據今年商務部給出的最新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還是比較可觀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
中國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出口制造業在世界產業鏈的位置逐漸上升。2015年,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金額與2014年持平,好于總體出口,占總出口額的57.6%。其中,手機、船舶出口分別增長8.5%和13.3%。紡織品、服裝、箱包、鞋類、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金額同比下降2.7%,占總出口額的比重為20.8%。
(二)國際市場份額繼續擴大
2015年,受全球貿易額大幅下降等因素影響,中國出口浮動下滑。但是從國際對比來看,中國出口情況仍好于其他主要經濟體,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升至13.8%,比2014年提高1.5個百分點,為改革開放以來提高最快的一年。
(三)民營企業成為出口的主力軍
民營企業經營較為靈活,適應環境能力強,在當今嚴峻復雜的形勢下仍實現了出口正增長,在中國外貿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提升。2015年,中國民營企業出口金額增長1.8%,占出口總額的45.2%,所占比重第一次超過外資企業。外資企業出口金額同比下降6.5%,國有企業出口金額同比下降5.5%。
(四)新型商業模式成為外貿發展的新熱點
2015年,中國一般貿易出口金額增長1.0%,占出口總額的53.4%;加工貿易出口金額下降9.8%,占出口總額的35.1%。跨境市場采購以及貿電子商務易等新型商業模式發展迅速,逐步成為外貿發展的新熱點。
(五)市場多元化成效顯著
2015年,歐盟、美國、東盟為中國前三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分別為5647.5億美元、5582.8億美元和4721.6億美元。其中,除了對美國出口金額保持增長以外,對歐盟、日本、香港地區出口均出現明顯的下降。中國對部分新興經濟體出口有較快增長,其中對印度、泰國、越南出口分別增長7.4%、11.6%和3.9%。
(六)服務貿易占整體外貿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2015年,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4.6%,增速較2014年提高兩個百分點。其中,服務出口總額增長9.2%;服務進口總額增長18.6%。2015年,中國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總額(貨物和服務進出口之和)的比重達15.3%。
在以上六點中,其中以服務貿易變化最為突出。其中服務出口占總出口(貨物和服務出口之和)的比重為11.2%,服務進口占總進口(貨物和服務進口之和)的比重為20.2%,均比2014年有所提升。另外,“十二五”期間,中國服務貿易年均增長速度較快,服務進出口在全球排名中不斷上升。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15年中國服務出口與進口增長速度均大幅高于全球水平,服務出口額與進口額的全球占比分別達到4.9%和9.6%,服務貿易總額位居全球第二位,其中服務進口額與排名第一的美國差距大幅縮小,這表明中國服務貿易在全球地位穩步提升。除此之外,服務貿易逆差同比縮小,傳統服務進出口占比也相對縮小。
從數據方面看來,自2016年以來,在應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世界貿易額進一步下跌的過程中,中國政府積極落實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已然呈現出了積極的效果。
三、如何促進中國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一)加大對外貿發展的支持力度
在當今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下,政府應加大對外貿發展的支持力度,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提高貿易便捷化水平、嚴格規范出口收費環節,以此來降低對外貿易成本。此外,鼓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商業模式,為對外貿易的發展營造更有利的交易環境,出臺落實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相關政策,應對加工貿易產業競爭力較低的情況。以此促進沿海地區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施內陸沿邊地區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推動加工貿易延長產業鏈,提高加工貿易在全球經濟價值鏈中的地位。
(二)加快外貿競爭優勢轉換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我國以往占優勢的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不斷提高,我國越來越難以依靠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占得國際貿易優勢,中國的優勢逐漸被中南亞國家所替代。同時,在新興產業和高端產業這些層面,中國并沒有形成自己競爭優勢。這導致我國加工貿易出口比重下降。因此,要加快實現外貿競爭優勢轉換到位,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新型商業模式。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競爭力差距,逐步消除、彌補傳統產品出口不振所帶來的影響。
(三)積極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減少貿易摩擦
受全球工業產能過剩、國際貿易大幅度下滑的影響,國際貿易份額競爭更加激烈,部分國家開始試圖通過貿易保護注意限制進口,保護本國產業,促進本國產品出口,這便導致全球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中國的對外貿易向來受到某些國家和地區的不公平對待,這便使得中國的產品出口更加艱難,外貿壓力進一步加大。根據世貿組織2015年底發布的貿易限制措施報告,世貿組織成員國仍在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超過1900項,2008年以來出臺的貿易限制措施中75%仍在實施。因此,中國要熟練運用WTO規則,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加強貿易雙方的磋商談話,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以此減少貿易摩擦,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
外貿是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促進外貿穩定發展,對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具有重要意義。當前,中國外貿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中國政府將積極落實支持外貿發展的各項政策,鞏固傳統優勢,積極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堅持積極有效利用外資,加強雙向投資對貿易的帶動作用。同時,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貿易投資便捷化,建設國際物流大通道,為外貿發展開辟新的市場空間。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構筑高標準自貿區網絡,為外貿發展營造有利的國際規則環境。
參考文獻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2016年4月.
[2]世界貿易組織.《貿易快訊》.2016年4月.
[3]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6年5月.
[4]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16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環境分析》.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