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互聯網+”的視角出發,對旅游新業態的概念進行闡述,對株洲市旅游新業態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四個新對策,即株洲市政府應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大力發展互聯網+下的株洲市旅游新業態;旅游企業應積極發展網絡營銷,拓展網絡銷售渠道;培育旅游新業態應以市場為志向,有效滿足旅游需求;全方位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實現與互聯網的高度融合。
【關鍵詞】互聯網+ 株洲市 旅游新業態 對策
一、互聯網+
“互聯網+”是一個新概念,首次提出始于2012年易觀國際CEO于揚在易觀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1];在2015年的全國兩會上,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作為人大代表提交了《關于以“互聯網+”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的議案,議案中他對“互聯網”做出了這樣的解釋,即“互聯網+”是指利用互聯網的平臺、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從而在新領域創造一種新生態[2]。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
二、旅游新業態
國外學者和行業專家對旅游新業態進行較多的實證研究。比如;克瑞斯提那·桑梯尼(Santini,2011)研究的體驗式的鄉村旅游;阮富·巴克蕾(Buckley,2007)研究了野生動物旅游、海洋旅游等;那歐·雷朋(Leiper,1989)研究了賭博旅游業態,并對其發展進行了分析;魯克·凡·庫(Gool,1999)的虛擬旅游;杰·路(Lu,2004)以中國為例,研究在線旅游服務在中國的發展,即在線旅游卡莉·帕尼(Penney, 2011)以澳大利亞為例,研究了醫療旅游業態;等等。
近幾年國內學者和行業專家對旅游新業態也進行了相應的研究。比如張文建、李美萍(2010)、楊懿、崔文娟、郭為、許珂等對旅游新業態的定義、分類進行相應研究;施紫姣等對旅游新業態的創新方式進行研究;汪燕等對旅游新業態形成的機制進行了研究;高麗敏、郭巒對旅游新業態產生發展規律或者演進規律進行了研究。張瑞真、馬曉冬分析了旅游新業態的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旅游新業態是指在對原有旅游業態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造的基礎上,經過產業間融合、演化、創新而形成的,是旅游產業發展的一種新生力量和動力。
三、株洲市旅游新業態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株洲市雖然旅游資源豐富,但旅游業發展時間不長,因此旅游業發展缺乏整體規劃且發展水平較低,具體問題如下:
(一)株洲市的旅游產業與互聯網契合程度較低
在株洲,互聯網正在加速各行業、產業的解構和重造。傳統產業紛紛開展互聯網+布局,以互聯網產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推動產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成為株洲創業者的新動力。但是株洲的旅游業與互聯網契合的程度還有待加強。通過調查顯示,株洲各大景點利用互聯網進行宣傳的力度不夠,旅游企業和酒店等與各大知名旅游網站,如攜程網、途牛網、驢媽媽等合作開發不夠,雖然利用互聯網來宣傳、開發旅游資源,但相對于發達的旅游城市還遠遠不夠。
(二)株洲市的旅游新業態較少,且大多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
從株洲市規劃展覽館獲悉,株洲市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為七大項目,即神農城——全球炎帝文化景觀中心、云峰湖——中部歡樂谷、湘江生態風光帶——東方萊茵河、醴陵名人文化園——歷史風云看醴陵、酒埠江——天下第一仙湖、炎帝文化景觀長廊——旅游風景和走廊、炎陵神農福地——祭祖祈福圣地和療養休閑基地。以神農城為例,株洲市政府欲將神農城打造為炎帝文化景觀中心,以炎帝廣場為核心,核心區規劃面積約1620畝,沿神農大道兩側進行拓展,拓展區規劃面積約為1350畝,總面積達約2900畝。神農城以神農文化為主題,主要包括生態水系、神農廣場、神農塔、神農太陽城、神農像、神農湖、神農大劇院、神農藝術中心、神農大道、神農壇等旅游項目,是株洲市比較典型的旅游新業態,將對株洲市的旅游業起到帶動和示范作用。其中神農大劇院、神農藝術中心、神農大道、神農壇等還在建設當中。
(三)創新旅游新業態缺乏高新技術支持
旅游新業態的形成與發展不僅需要旅游產業融以及融合程度的不斷加深,更加需要高新技術的支持。株洲市做為一座宜生態的工業城市,擁有一大批著名的企業,如南車集團、硬質合金、株治集團、志成化工、時代集團等,但隨著株洲市政府對整個城市的統一規劃,向“綠色株洲、智慧株洲”邁進,近年一些國有企業相相繼倒閉或遷址,在某一程度上導致其工業經濟基礎薄弱,更何況株洲數得出的高新技術企業也就南車集團、硬質合金少數幾個。因此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少,沒有高科技的支持,旅游業態創新同樣難以實現,也就導致株洲市旅游產業與互聯網契合的程度不高。
(四)旅游企業規模較小,無法帶動旅游業態的創新
通過調研,株洲市旅游企業大多存在規模較小、產品單一、信息化水平低、創新能力不足等現象。
旅行社方面:截止2015年底,株洲市具有一定名氣和規模的旅行社約20家,還有一些沒有名氣,被行業戲稱為“夫妻店”,不論有無規模和名氣,這些旅游社都存在經濟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利用互聯網開拓業務的活動少等現象,這就造成了各旅行社客戶資源無法共享、經營成本過高、管理混亂等問題。
景區方面:全市無一家5A級景區,沒有響亮的旅游品牌,是株洲旅游產業的一塊短板。究竟主打什么牌沒有定論,主題形象也不突出;全市有16家國家A級景區,但卻沒有一家5A級景區和國家級旅游休閑度假區。
酒店方面:到今年上半年為止,株洲市星級酒店共37有,房間總數約為4000間,星級酒店總量在湖南省排名第八,占株洲市旅游接待場總量的2.1%,五星級酒店僅三家,即華天大酒店、逸景華天大酒店和大漢希爾頓酒店,四星級酒店也屈指可數,一旦遇上大型活動,接待能力不足的問題就更加明顯。
(五)政府扶持力度不夠,新業態發展受到限制
通過調研顯示,無論是在政策、項目的吸引力,還是服務指導的力度方面,株洲旅游產業的發展環境并不優。市財政每年僅預算300萬元旅游產業發展資金,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許多項目雖有想法,但后續的規劃、策劃、投入都跟不上,比如2006年就宣稱要建的工業博物館,快過去十年了仍舊停留在規劃上。而旅游新業態的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即需要技術、人才的支持,更需要政府資金的支持。
四、基于“互聯網+”視角的株洲市旅游新業態發展的對策
(一)株洲市政府應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大力發展互聯網+下的株洲市旅游新業態
旅游業已成為株洲市一個重要支柱產業,它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人力的投入,通過高薪、優厚條件吸引旅游行業的高新技術人才進入株洲,對株洲市旅游新業態發展出謀劃策,提供技術的支持與指導。另方面政府應加大對物力的投入,比如加大對各旅游景區公共基礎設施投入,通過完善的交通、優質景區服務吸引廣大游客;加大對旅游企業和酒店的資金扶持,使旅游企業和酒店規模不斷擴大,不斷改善經營管理,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加大對互聯網業務的研發及支持力度,在今年排行榜中的應用數據中,互聯網應用已經超過了50%,這其中包括了互聯網服務、電信、游戲等類型,且互聯網應用比值仍在不斷上升,因此加大對互聯網的研發與支持是發展株洲市旅游新業態的前提與基礎。
(二)旅游企業應積極發展網絡營銷,拓展網絡銷售渠道
旅游產品具有無形性的特點,使得旅游企業提供的不是具體的商品,而是有關旅游產品的相關信息,旅游產品的開發、旅行社的經營、旅游行程的預訂等全都依靠信息和信息的渠道,因此互聯網的發展使旅游業的營銷進入虛擬化時代。網絡營銷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業態,它改變了旅游產品的經營和流通方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開限地擴大了信息傳播和交流的范圍。因此旅游企業應不斷拓展網絡銷售平臺和渠道開展網絡營銷,主要包括建立自己的門戶網站、設計并提供專業化的旅游產品、建立健全游客快速反應機制等,有效地滿足旅游市場需求。
(三)培育旅游新業態應以市場為導向,有效滿足游客需求
旅游業是一個集服務于游客的企業、機構和設施等橫向的產業集合,因此旅游業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滿足并引導市場的需求。旅游新業態的培育與開發更要從市場需求出發,通過詳盡的市場調查、分析并進行市場定位,一定要找準目標市場和目標顧客,再進行自身資源的整合與優化,開發出符合市場需求和顧客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株洲市位于湖南省東部偏西,是重要交通樞紐城市,隨著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旅游市場輻射范圍將會不斷擴大,因此,株洲市旅游新業態的培育與開發一定要抓住這些有利條件,充分調查本地區及周邊旅游資源及游客需求,有針對性地推出富有個性化、多樣化的旅游新產品和服務,以此滿足不同層次的市場需求和游客需要。
(四)全方位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實現與互聯網的高度融合
根據株洲市政協《關于推進我市旅游產業發展的常委會議建議案(草案)》,建議案提出,要高標準加強項目策劃,如以神農谷為核心打造國家5A景區等,精心包裝好的旅游項目,作為招商重點。在基礎設施方面,將旅游通道建設納入“十三五”規劃重點內容,建議將炎陵縣旅游環線、酒埠江旅游環線、“大京-仙庾-云峰湖”旅游通道按一級公路標準提質;同時,盡快建設游客服務和集散中心,完善通信網絡、供水供電、環境衛生等。除此之外,建議案中還提出,要提升旅游產業的地位,將旅游基礎設施和重點建設項目納入“十三五”規劃,對旅游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推行“競爭合一”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條件與技術為培育與開發株洲市旅游新業態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利用互聯網強大的信息傳播優勢加強對對株洲旅游新業態的宣傳;與知名的互聯網旅游企業進行合作,為株洲市旅游企業創造良好的網絡營銷環境,即實現株洲市旅游新業態與互聯網的高度融合。
參考文獻
[1]于揚.所有傳統和服務應該被互聯網改變.http://tech.qq.com/ a/20121114/000080.htm.
[2]馬化騰.關于以“互聯網+”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http://www.netofthings.cn/GuoNei/2015-03/5507.html.
[3]張文建.當代旅游業態理論及創新問題探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0,(4):91-96.
基金項目:2016年株洲市社科課題,課題名稱:基于“互聯網+”視角的株洲市旅游新業態發展研究,課題編號:ZZSK16029。
作者簡介:蔣俊凱(1975-),女,湖南省株洲市人,副教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