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商業銀行持續健康發展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至關重要,本文在已有文獻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因子分析法,從盈利性、流動性、安全性和成長性四個角度選取了7個指標對11家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進行評價,發現11家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狀況在綜合排名和各個主成分排名上表現出不平衡性,進而提出改進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 經營績效 評價 因子分析
一、引言
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銀行業利潤增率下滑、不良貸款率小幅度上升,這些不良信號迫使商業銀行突破瓶頸,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狀況對擴展銀行業的利潤空間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評價體系有利于優化銀行的業務結構、提升銀行的服務水平、改善銀行的管理理念、防范銀行經營風險。此外,也有利于整個金融業的良性發展和宏觀經濟的良好運行。
二、商業銀行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數據來選
本文在借鑒已有文獻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堅持科學性和可獲得性的原則,選取了1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財務數據,數據來源于各家銀行2015年年報。
(二)指標選取
出于全面性的考慮,本文主要從盈利能力、流動能力、安全能力和成長能力四個方面選取了7個財務指標來反映我國商業銀行的財務狀況。
盈利能力:該指標主要反映了商業銀行利潤創造的能力。選取成本收入比X1,非利息收入占比X2來體現該指標。其中,成本收入比=營業費用/營業收入×100%,非利息收入占比=非利息收入/營業收入×100%。
流動能力:該指標主要反映了滿足貸款人正常貸款需求、存款人提取現金的能力。選取流動比率X3、存貸比率X4來體現該指標。其中,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存貸比=貸款總額/存款總額×100%。
安全能力:該指標主要反映商業銀行的償債能力,消除內外部的各種隱患,控制風險,保證經營秩序的穩定和功能的正常發揮。選取核心資本充足率X5、不良貸款率X6來體現該指標。其中,核心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加權風險資產總額×100%,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各項貸款×100%。
成長能力:該指標主要反映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增長情況。選取營業收入增長率X7來體現該指標。營業收入增長率=(本年營業收入總額-上年營業收入總額)/上年營業收入總額×100%。
(三)因子分析原理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就是降維,通過對具有復雜關系的多個指標分析,達到用少數幾個因子去描述多個指標的目的。運用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步驟是:(1)方差分析,提煉出最能代表多個評價指標的公因子;(2)因子旋轉,尋找出每個公因子所能表示的評價指標;(3)構建公因子與各個評價指標之間的線性組合;(4)以各因子的方差在總方差中的比重為標準,對各因子的得分進行加權平均,最后得出商業銀行績效的綜合得分并進行排名。
三、商業銀行績效評價分析
利用SPSS 20.0軟件,對我國11家上市商業銀行的7個財務指標進行因了分析,計算出綜合因子得分并對得分進行排名。為了消除量綱首先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對標準化后的數據進行KMO檢驗,KMO值等于0.536,此值大于0.5,因而本績效評價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法。在對變量進行標準化以后,通過SPSS軟件處理的結果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前三個因子的方差之和占樣本方差的82.850%,這表明原來由7個指標反映的商業銀行績效指標可以由三個因子反映82.850%,一般來說,累計方差百分比達到70%以上,即認為比較滿意,因此本文取三個因子。接著,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轉建立因子載荷矩陣如下表2。
上表的含義是公因子1在X1(成本收入比)和X4(存貸比率)、X6(營業收入增長率)和X7(不良貸款率)上有較大負荷,因此把公因子1定義為效益型指標;公因子2在X2(非利息收入占比)、X3(流動比率)上有較大負荷,把公因子2定義為流動性指標;公因子3在X5(核心資本充足率)上有較大負荷,把公因子3定義為安全性指標。下面為了評價各商業銀行的績效狀況,采用回歸分析的方法將公因子表示為諸變量的線性組合,即因子得分函數(因子用F表示):
F1=0.357X1-0.041X2+0.122X3-0.246X4-0.096X5-0.303X6+ 0.297X7.
F2=0.092X1+0.486X2+0.491X3+0.017X4+0.014X5+0.301X6+ 0.088X7.
F3=-0.186X1+0.077X2-0.117X3-0.316X4+0.721X5+0.267X6+ 0.115X7.
將各個變量標準化后的數據代入因子得分函數,可以得出各商業銀行的兩個公因子得分,再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占三個公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進行加權匯總,即:F=(40.228%F1+24.971%F2+17.651F3)/82.850%.最后,得出反映商業銀行績效狀況的綜合得分F,見表3。
四、結論和政策建議
(一)結論
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在綜合排名中,就國有商業銀行來說,只有農業銀行排名第一,建設、交通、工商、中國銀行均排名靠后;就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來說,綜合排名表現出不協調性,廣大、招商、民生銀行排名靠前,浦發、北京銀行排名靠后;由此來說,國有商業銀行總體上財務狀況較差,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財務狀況表現出不平衡性。
從盈利能力和成長性指標來看,農業、民生、建設銀行排明靠前,而浦發、北京、中信銀行排名靠后。2015年商業銀行年報數據顯示,農業銀行的成本收入比為33.28%,民生銀行成本收入比為31.22%,均超過另外9家商業銀行。從流動性能力來看,廣大、招商、民生等其他股份制銀行排名靠前,工商銀行排名靠后。2015年工商銀行流動比率為35.50%,在選取的11家商業銀行中排名靠后。從安全性來看來看,工商、建設、農業銀行等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排名靠前,中信、北京銀行等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排名靠后。2015年工商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3.48%,在11家商業銀行中居首位。
(二)政策建議
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生存的大環境越來越嚴峻,在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下銀行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現實上來講,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是必須的。因此針對商業銀行自身的特點,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提升銀行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對商業銀行的財務狀況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提高盈利能力主要從以下幾點做起:第一,精簡冗雜機構,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減少審批環節,節約內部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第二,改變傳統的盈利模式,以存貸利差為主向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轉變,擴大中間業務和表外業,調整業務結構,進行業務創新,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第三,完善領導制度,科學制定決策,有效及時實施決策,構建高效的經營管理制度,縮短銀行內部的決策時間,提高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
2.重視銀行安全性和流動性。流動性和安全性是商業銀行應該重點關注的指標。商業銀行流動性不足,會產生流動性風險使銀行失去許多潛在的盈利機會,影響盈利水平,且流動性風險具有聯動效應,極可能引發擠兌風波,最終導致銀行破產。鑒于此,主要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降低不良貸款率。一方面,提高中長期貸款的比重,防范流動性風險;另一方面,完善信貸約束機制,建立合理的獎懲機制,重視審貸、放貸和貸后管理,提高信貸管理水平。第二,商業銀行應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加強風險防范教育,樹立風險憂患意識,正確處理流動性和安全性的關系,找到二者的契合點。
3.關注銀行的成長能力。成長能力主要衡量商業銀行的發展速度,這個指標對銀行經營績效有重要作用。提高商業銀行的成長能力關鍵要重視人的作用。第一,重視銀行客戶,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和質量,根據不同的需求為客戶指定個性化服務,培養客戶忠誠度,為提升銀行的成長性奠定客戶基礎;第二,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產品單一、業務雷同,針對這一情況,商業銀行應該鼓勵銀行業務創新,培養自主創新的理念,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提高商業銀行的成長性。
4.完善銀行體系建設。完善銀行的體系建設關鍵是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第一,加強金融領域的法律法規建設,特別是要規范互聯網金融,促進互聯網金融和銀行業的協調發展,實現改善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的目的;第二,大力倡導“普惠金融”的理念,小額信貸或者微型金融的發展,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第三,完善銀行業的信用體系建設,使銀行的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當中,減少商業銀行的壞賬業務,促進商業銀行經營狀況的改善。
參考文獻
[1]張原野,付海慶.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國上市商業銀行財務績效評價[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5(2):30-33.
[2]劉賢昌,鄭淑霞.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績效評價及實證分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15(1):19-22.
[3]王麒,王海東.我國上市商業銀行財務績效評價研究[J].財稅研究,2016(6):108.
[4]謝英欣,張世玲.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評價實證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缺失值插補[J].2015(9):40-44.
[5]王睿.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評價實證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經營管理,2016(4):129-131.
基金項目:本文數據來源于2015年各家商業銀行的年報。該課題受貴州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貴州省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金融支持問題研究和貴州大學經濟學院創新基金項目:西南地區金融競爭力比較分析的資助。
作者簡介:周若青,女,貴州大學經濟學院2014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