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睿 周雪璇
【摘要】2015年,“智慧城市”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國家層面的政策利好持續推出,智慧城市發展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智慧城市進入發展期。銀川市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道路上探索出“銀川模式”,解決了融資和運營面臨的問題,實現政府、企業和百姓等多方共贏。
【關鍵詞】“智慧城市” 發展
一、智慧城市建設進入黃金發展期
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為中高速增長,逐步從粗放規模型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智慧城市作為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的最佳結合的城市發展新興模式,將會有力支撐地方政府的科技創新驅動、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成為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無疑會為經濟新常態注入發展新動能。伴隨著新一輪信息技術的變革和知識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新型城鎮化及兩化融合的推進,以及“互聯網+”、大數據與物聯網、互聯網金融、工業4.0等新機會、新模式、新理念的出現,將推動形成更為先進的城市發展模式和理念,引領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進入黃金發展期。
二、頂層設計利好層出,政策環境不斷優化
2015年“智慧城市”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發展智慧城市,保護和傳承歷史、地域文化,加大公共設施建設”,《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以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利化、社會治理精細化為重點,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建設一批新興示范性智慧城市”。國家陸續出臺新技術、產業、標準和人才等相關政策,推動智慧城市健康發展。2014年11月,發改委等八部委出臺《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輻射帶動作用大幅增強,綜合競爭優勢明顯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網絡安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2015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提出發展云計算,有利于分享信息知識和創新資源,降低全社會創業成本,培育形成新產業和新消費熱點,有利于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2015年7月1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互聯網+”益民服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等重要策略,均是智慧城市重要的建設內容;2015年8月31日,國務院出臺《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強調大數據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2015年9月,財政部出臺《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鼓勵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創新智慧城市融資模式;2015年10月22日,國家標準委聯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和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及應用實施指導意見》,提出了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布局和重點領域,從建設與宜居、管理與服務、產業與經濟、安全與保障等7個方面,確立了“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框架”,智慧城市標準化制定工作正式提上國家日程。此外,國家今年還針對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醫療、互聯網金融、萬眾創新、大數據監管等領域出臺了相關政策,進一步為智慧城市發展提供政策支撐。
三、智慧城市“銀川模式”效果初現
2014年,銀川市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共建智慧城市。雙方整合優勢資源,成立銀川智慧城市研究院暨中興(銀川)智慧產業有限公司,并由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具體負責“智慧銀川”的建設和運營,計劃投資30億元,分三期打造“智慧城市”。開通了包含建設智慧交通、平安城市、智慧社區、智慧環保、市民一卡通、智慧旅游、企業云及智慧政務等在內的10大系統13個子模塊,全面覆蓋城市管理、便民惠民、產業發展等多個層面,實現政府、企業和百姓等多方共贏,形成了智慧城市“銀川模式”。
智慧城市融資難和運營難的問題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原因。政府投資建設智慧城市全周期需要上百億的資金投入,為項目的融資帶來不少困難,且項目運營期若沒有持續的合作對象與財力支撐,作為信息行業為主的智慧城市領域將面臨無法及時更新換代的能力,前期的投入可能就此荒廢。銀川市通過在國內首次采用PPP模式建設智慧城市,一年項目建成后,政府通過采取PPP模式每年購買信息服務,銀川智慧城市的建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社會資本投入、專業公司運營,既解決了巨額投資一步到位難的問題,又解決了技術更新換代的難題。在運營初期,銀川市政府每年向中興公司購買3億元信息服務,去掉折舊和運營維護成本,能帶來2億元利潤。逐年支付的方式攤薄智慧城市建設成本,極大緩解政府在投資智慧城市建設中面臨的資金壓力。智慧城市業務收入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收入,另一個是大數據運營產生收入。當前智慧城市業務收入主要依靠基礎設施,未來隨著大數據的不斷應用于創新,大數據運營想象空間會更大。在城市管理與民生服務方面,銀川模式通過“一圖一網一云”技術架構的創新,對信息數據進行完全整合與深度挖掘,打破了行政部門間的信息壁壘,銀川市通過成立行政審批服務局,把原先行政審批繁瑣的節點簡化為三個節點,最大限度的避免信息孤島的形成,實現了行政管理事項的信息與數據共享,從而提升了政府行政化創新水平與城市綜合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