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產權制度績效研究中,不同學者多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當前主要被采用的評價方法有文字描述法、幾何圖解法、指標量表法和函數分析法。文字描述法可以在理論框架下,邏輯清楚,條理清晰的對產權制度績效進行綜合性評價。幾何圖解法可以在模型建構下,將文字內容簡單的以圖形方式加以展現。指標量表法可以在指標體系建立下,對數據進行精確、量化、多元的分析。函數分析法可以在大數據背景下,進行精確且規模龐大的數據分析。
【關鍵詞】產權制度 績效 評價方法
目前,中國關于產權制度績效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多,各學者在產權制度績效這個宏觀問題下,選取了不同的微觀問題和評價方法,對各領域的產權制度績效進行了較為廣泛的研究。由于選取的評價方法不同,各學術成果的研究側重也不盡相同。為了深入研究產權制度績效問題,筆者通過結合實例在四個角度對產權制度績效評價方法進行了比較分析。
一、理論框架下的文字描述法
在產權制度績效研究中,學者可以根據一定的理論框架為指導,采用文字描述的評價方法,對不同領域的產權制度績效問題進行分析。在這種評價方法下,學者可以通過選取案例進行分析,對案例進行多角度剖析與文字描述;也可以采用SWOT分析框架,對所研究領域的產權制度績效進行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方面進行分析與文字描述;還可以采取純理性的對既有概念與理論成果進行評價、比較分析和文字描述,等等。無論學者采用哪種具體的文字描述評價法,都可以非常清晰的對具體的理論成果加以表述,并可以邏輯性較強的對已有理論進行述評,易于為讀者接受與理解。
曾祥炎、林木西在《中國產權制度與經濟績效關系研究述評》中,就通過從微觀到宏觀的理論框架,采用文字描述法,很好的對產權制度和中國經濟“增長奇跡”之間的內在聯系做了比較全面的理解[1]。論文以微觀視角下的產權制度與經濟績效關系為研究的邏輯起點,以宏觀視角下的產權制度與經濟績效關系為研究的邏輯終點。從中國產權制度對經濟績效有較大影響的特征,到產權制度的“真實”保護同經濟績效的關系,再到產權制度的“非均衡”保護同經濟績效的關系,對微觀視角、介于微觀與宏觀之間的視角和宏觀視角下的產權制度績效問題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分析。由此可以直觀的看出,理論框架下的文字描述法能夠邏輯清楚,條理清晰的對產權制度績效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但是,由于此種評價方法存在著語言嚴密性難以完備的特點,在運用的過程中要對研究內容進行反復推敲,從而達到精確、全面、客觀的評價目的。
二、模型建構下的幾何圖解法
在學術研究中,學者們經常通過建構模型,并以此為依據繪制幾何圖形,清楚明了的闡釋學術成果的新突破。產權制度績效問題的研究也不例外,學者們同樣通過模型的建構與幾何圖形的繪制來闡釋自己的學術觀點。模型建構下的幾何圖解法具有自身優勢,首先通過模型的建構,學者可以邏輯清晰的將研究重點具有層次感的展現給讀者;其次幾何圖形可以清晰的將文字內容簡單的以圖形方式加以展現,清楚明了,簡單易懂;再次,將模型和幾何圖解加以結合可以充分發揮二者各自的優勢,從而達到1+1>2的效果。
趙德起在《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效率的經濟學分析》一書中,即通過對制度效率CPC模型的建構與幾何圖解法的運用,對農地產權制度績效進行了深入研究。制度效率的CPC模型是以制度結構的三個核心要素國家(Country)、產權(Property)和契約(Contract)為基本內核而構建的對制度效率進行判定和治理的模型[2]。他通過對三大核心要素分別進行自變量與因變量的選擇,根據政策及政策實施下所出現的效果進行分析與總結,分別繪制出國家強度曲線與產權制度效率曲線(如圖1)、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效率曲線、農民土地所有權曲線和農地產權制度中契約水平面曲線。通過觀察曲線間的臨界點、變量間的相關性等,對農地產權制度的影響因素與影響程度進行深刻的分析,并據圖得出自己的結論。由此可見,在產權制度績效的研究中運用此評價方法,具有邏輯明確、清晰易懂的鮮明特點,優勢較強。但是,由于幾何圖形的繪制很難有明確的數據支撐,對界點的選擇容易出現模糊選擇的問題,因此這種方法在對精確度要求較高的分析上還有提升的空間。
三、多元分析下的指標量表法
產權制度績效問題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多因素影響的,單從一個角度對產權制度績效進行分析,很容易出現分析結果片面化的問題。因而,采用多元分析下的指標量表法對產權制度績效問題進行探索有著深刻的意義。這種評價方法通過量化的形式可以非常精確明了的對已有數據和已掌握的研究對象及變量的關系進行系統分析。指標量表的制定不止可以根據數據量化來進行精確分析,而且可以不拘泥于少數的研究變量,可以選擇與研究對象相關的多個變量進行綜合分析,這樣得出的結論更具有總體綜合性,利于對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
杜莉、張鑫的《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改革績效評析》中,對多元分析下的指標量表法進行了很好的運用。論文依托產權理論,運用國有商業銀行產權改革開始至2011年的相關數據,采用財務指標分析方法對國有商業銀行相對績效水平和產權改革前后的變化進行了度量,得出了我國國有銀行在產權制度改革后,績效提升幅度在整體上市銀行中保持領先的結論[3]。根據杜莉和張鑫建立的指標體系,可以對各商業銀行的數據分別在基本業績指標中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從而得出產權制度發生變化(股改結束)后,商業銀行的整體發展是利好的。通過此示例可以發現,此種評價方法對于需要多因素比較分析的產權制度績效問題非常有效。不過,一種指標體系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要搜集眾多的研究資料與研究數據,并進行前期的分類整理,指標設計等工作,工作量大,個人操作比較困難,更適合于團隊研究。
四、大數據背景下的函數分析法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利用高新技術與龐大的數據源進行函數分析,對產權制度績效研究來說機會寶貴。由具體的公式進行大數據計算,或者運用計算機進行云計算,并根據計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利于對問題的真實性加以還原,并且能夠減少分析的誤差率。通過大量數據的實證分析,更適用于大數據時代進行精確且規模龐大的研究內容,對于產權制度績效研究來說非常有益。
陳奉先等在《產權、市場結構與中國銀行業績效》中,通過確定適合其研究問題的自變量、因變量與函數公式進行函數分析。文中選用的因變量主要是資產收益率(ROA),公式為:
ROA=凈利潤/會計年度平均資產
控制變量為資本成本率(PE)、人均費用率(PL)、員工比率(SR)以及兩個風險變量,具體公式不在這里一一舉例說明[4]。文中根據具體的銀行數據套用到公式中可以得出各變量的具體數值,并根據數值進行回歸分析,進行統計,分別對銀行業資產收益率、國有商業銀行績效、股份制商業銀行績效的影響因素的回歸結果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產權制度對不同銀行績效影響不同的結論。顯而易見,此評價方法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先進方法。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對于產權制度績效問題中無法用量化方法分析的內容,同樣需要感性分析加以補充。
參考文獻
[1]曾祥炎,林木西.中國產權制度與經濟績效關系研究述評[J].經濟評論,2011,06:145-150.
[2]趙德起.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效率的經濟學分析[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3]杜莉,張鑫.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改革績效評析[J].經濟學家,2014,02:73-79.
[4]陳奉先,涂萬春,茆旭川.產權、市場結構與中國銀行業績效[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6,03:20-25.
基金項目:本文系吳云勇主持的201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中國高校產權制度變遷及績效優化路徑研究(BFA130037)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付靜,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經濟管理研究所2015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