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周啟清

【摘要】論文運用比較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結合榆林農業銀行2010年到2014年的實際情況將競爭力評價體系應用于榆林農業銀行,提出了榆林農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及主要構成要素,進而對榆林農業銀行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構建,分析了中國農業銀行榆林支行在核心競爭力上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提升其核心競爭力的途徑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 榆林農業銀行 核心競爭力
一、榆林農業銀行經營環境分析
中國農業銀行榆林分行城區支行于2001年經人民銀行批準正式成立。是一家經辦各種存款、貸款、結算業務以及人民銀行批準的其他金融業務的市支行級金融機構。榆林農行以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在促進榆林市經濟健康發展的同時,自身業務也得到了飛速發展:一是資金實力明顯增強,截止2014年12月末,全行各項存款余額達到507億元。2010年以來,在支持地方建設方面,累計投放各項貸款390多億元,重點支持了煤炭、電力、化工、交通、房地產等行業,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為此,榆林農業銀行以打造城市主流銀行和縣域領軍銀行為目標,努力將市區行打造成為核心客戶群體優勢明顯,產品、服務引領金融消費潮流,主要業務發展速度明顯高于同業水平,市場份額和盈利水平位居前列,文化、理念、品牌、形象得到社會高度認可,價值創造和綜合競爭力持續攀升的城市主流銀行;2011年實現利潤12億元。在服務“三農”方面,2012年9月末,全行涉農貸款總額80.2億元,縣域新增貸款連續三年超過50%,總體上做到了縣域資金“取之于農、用之于農”。另外,惠農卡發卡總量突破34.6萬張,覆蓋農戶超過100萬人。建立惠農服務站46個,累計辦理支取業務35.57萬筆,發放資金1.08億元。2013年末,全行各項存款余額達到了415.1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29.4億元,當年實現利潤14億元。在全省農行系統綜合考核中連續5年名列第一位。
從農行內部發展來看,業務經營還存在“三快對三慢”的不均衡問題,一是三農板塊和城區一級支行存款增加較快,縣級支行和分理處存款相對而言增長乏力,存量占比下降;二是三農板塊資產業務快速增長,城區資產業務相對來說發展較為緩慢;三是個人貸款快速增長,法人客戶雖然在AA級以上客戶數量和貸款額度有所增長,但是在客戶儲備和貸款投放上相對不足。
從外部發展環境來看,隨著經濟形勢的逐步好轉,將為該行業務的發展帶機遇。一是適度寬松、有扶有控的信貸政策,將有利于該行保持信貸規模適度增長,調整優化信貸結構。二是央行自2010年10月20日上調人民幣存貸款利率,有利于定期儲蓄存款的增長。三是市政府繼續推進十項重點工程,深入實施兩區兩帶一城發展規劃,為該行發展帶來較大的發展機遇。
二、農業銀行榆林分行的競爭優勢分析
近年來,榆林農業銀行在榆林市委、市政府和上級行黨委強有力的領導和支持下,以打造“城市主流銀行和縣域領軍銀行”為目標,提升了企業價值,增強城鄉兩個市場的綜合競爭力,支持地方經濟建設,積極拓展城市業務市場,提高了服務三農的能力,各項業務得到了又好又快的發展。2013年末,全行各項存款余額達到了415.1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29.4億元,當年實現利潤14億元。在全省農行系統綜合考核中連續5年名列第一位,多次被榆林市委、市政府評為“為榆林經濟做出突出貢獻先進單位”,被陜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等稱號,轄內涌現出長城支行、城區支行、分行營業部、榆陽區支行、府谷支行等全國農行系統“百佳”、“百優”、“百強”支行和全省“十強”支行。
(一)橫向比較網點上占有優勢
目前,農行陜西榆林分行現有機構60個,其中區行1個,支行5個,二級支行及分理處(營業所)54個,在職員工1500人。
榆林地區各大銀行網點分布表
單位:個
由上表可知,與其余3大商業銀行相比較,農業銀行網點分布最多,帶給人們更大的便捷。再者,與同業間其他銀行及金融機構向計較,農業銀行享有國家政策支持,服務于三農,貼近城鎮公民生活,大大增加了其核心競爭力。榆林農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優勢在城鄉聯動是榆林農行的特色和潛力所在,其擁有1500多名愛崗敬業、團結務實、吃苦耐勞、勇于奉獻的員工,是不斷取得進步的根本保證。客戶、網點、渠道橫跨城鄉都是其有利條件。
(二)縱向對比業績上占優勢
榆林農行現統計網點及業績均占省內十分之一,和其他十個市相比較,僅次于西安和寶雞市。在地勢上榆林位于陜西最北部,面積約4.29萬平方千米,約為陜西省總面積的百分之二十七,是陜西省面積最大的直轄市,常住人口達到3351437人,其中15~64歲人口2569890人,占76.68,至今,全市已發現8大類48種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超過46萬億元人民幣,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氣、巖鹽等能源礦產自愿富集一地,組合配置好,國內外罕見,開發潛力巨大,被譽為中國的“科威特”,經濟發展迅速,資金周轉量大,并且積極向省行申請貸款計劃,全力支持榆林市加快經濟結構轉型步伐,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節能減排、企業轉型、民生工程等相關優質項目,榆林農行信貸計劃的匹配僅次于西安市,居全省第二位。
(三)銀行自身特色分析
近年來榆林農業銀行貸款投放力度加大,全力支持榆林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成為人們心中貼心的銀行。
一是整合營銷資源,增強城鄉兩個市場的綜合競爭力;二是堅持有保有壓,在貸款投放上堅持雙優戰略,對貸款客戶實行分類管理,重點支持優良客戶,逐步壓縮一般客戶,淘汰劣質客戶;三是統一思想,促進了服務“三農”工作的扎實開展。實施差異化發展,加大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力度,有效激發了縣域支行的積極性,促進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累計發放惠農卡34.9萬張,惠農卡覆蓋農戶約120萬人,累計發放農戶小額貸款8.9億元,授信2.05萬戶,授信金額8.7億元,農戶小額貸款余額為3.76億元。全行涉農貸款總額達到66.53億元,占全行貸款總量的35.1%;四是積極踐行“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加強機制創新,分行和各支行分別成立小企業貸款服務中心和分中心,實施個貸集中經營,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五是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農業銀行良好形象,通過廣播宣傳、圖片介紹、散發傳單、工作人員宣傳講解和現場演示等方式,大力普及金融知識,開展金融知識普及宣傳活動。
三、核心競爭力分析
從綜合貢獻上看,縣域支行好于城區支行;從主要業務產品經營效果看,各支行(處)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先進行全面超額完成任務,個別落后行差距懸殊,各支行(處)在自身業務發展上也存在較多不均衡性。盡管農業銀行開始股份制改革,開始引入國外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但是計劃經濟時期遺留下來傳統的運營模式還在殘留在銀行部門領導人的頭腦中,產品創新力不夠,服務配套滯后。
一是銀行家經營管理理念還比較落后,缺乏有農行特色的競爭力強的優質金融產品。二是由于歷史上主要服務于“三農”等弱勢產業、區域和群體,農業銀行為此承擔了巨大的成本。三是同業之間激烈的競爭擠壓農業銀行的盈利空間產品營銷缺乏力度農業銀行的經營效率低。四是售后服務跟不上,優質服務有差距。特別是對VIP客戶的差別化服務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員工的服務水平和服務技能還有待提高。
四、榆林農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策略
面對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和異常激烈的競爭態勢,榆林農業銀行應加快轉型發展,以“橫向提升、縱向進位”為目標,牢固樹立危機意識、憂患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抓好負債業務,提升市場份額、調整優化結構,加快中間業務發展,科學謀劃全年工作,著力營造和諧穩定內外部環境。
(一)圍繞農總行新的戰略定位,提升三農金融服務的能力
榆林地處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的接合帶,全市1區11縣,北部屬風沙草灘區,南部為黃土丘陵溝壑區,區內大部分地區為農村,農業人口眾多。榆林農行應緊緊圍繞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產業政策,以服務“三農”為己任,改善信貸服務,拓展縣域市場,加大支農力度,充分發揮縣域商業金融的主渠道作用,有效地促進了縣域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提升組織機構創新,提升服務質量提高和服務水平
大力發展電子銀行業務,充分發揮電子銀行作為交易渠道、服務平臺和營銷窗口的突出作用,加快自助銀行、支付通、自助服務終端等產品向客戶端的延伸,實現所有網點自助設備的全覆蓋,減輕了柜臺壓力。在客戶方面,加強客戶的管理與維護,強化產品創新,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提高服務客戶的水平。
(三)全面提升對公業務核心競爭力
強化“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提升競爭力為目標”的經營理念,推動客戶基礎建設,加強客戶經理隊伍建設,嚴控風險防范,加快發展、提升進位,鞏固對公業務在全行經營中的支柱地位,全面促進對公業務主流銀行建設。完善支柱架構,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注重發揮資產業務的綜合帶動作用,以資產業務帶動其他業務發展。
(四)踐行總行核心價值觀及理念,不斷豐富完善企業文化建設內涵
中國農業銀行企業文化核心理念是在充分吸收全行企業文化建設大討論成果,經過廣泛調研訪談、深入梳理歷史傳承、深刻剖析文化現狀的基礎上形成的,是農業銀行45萬員工智慧與心血的結晶,是全體員工共同的思想意志和行動綱領,對于全行形成統一的目標激勵、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要腳踏實地踐行企業文化核心理念,在貫徹科學發展觀、支持和服務“三農”的偉大征程中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五)提高風險管理控制能力,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和機制
針對農業銀行風險管理機制的現狀,要加強對農業銀行風險管理,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健全科學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逐步實現風險管理橫向延伸、縱向管理;培育新型的風險管理文化,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風險管理隊伍;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改變風險判斷表面化和風險反應滯后的狀況;提高風險計量水平;完善風險控制方法;運用多種風險應對策略,包括規避、分散、轉移、抑制等策略。
參考文獻
[1]焦瑾璞.中國銀行業競爭力比較[M].北京:中國余融出版社.2012.1.
[2]周啟清.我國縣域金融需求主體借貸行為分析[J].商業時代.2014年第10期.
[3]文震威.農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初探[D].企業經濟.2010,10.
[4]榆陽區農行正被審計署調查[J].證券市場周刊.2012(9):15-16.
[5]趙忠世.國有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J].農村金融研究.2012(5):34-37.
[6]陳志.中國人民銀行[J].金融會計.2014(01):50-5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SGH13497)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俊(1993-),女,陜西榆林人,經濟學學士,陜西國際商貿學院國際經濟學院B12級學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周啟清(1966-),男,河南信陽人,經濟學博士,陜西國際商貿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