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旭 王國松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移動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以及消費者對快捷安全的移動支付的需求不斷增加,移動金融在全球范圍內快速增長并獲得各方關注。本文關注移動金融一路走來的步伐,先是介紹何為移動金融,并以此為切入點,主要研究移動金融在國際市場及國內的發展歷程。
【關鍵詞】移動金融 發展歷程 特點
一、引言
通信科技的進步及商業模式的更新為移動金融的發展打開了全新的局面,移動金融作為一個新型的融合產業,正吸引著大波金融企業、通信企業、互聯網企業等加入到這一個市場,分一瓢羹。移動金融不僅可以利用無線網絡的優勢,為用戶提供安全便捷、豐富多彩的產品和服務,而且還能夠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滿足各個利益相關者的發展訴求,為整個移動金融產業鏈創造增值服務。
無線網絡的普及,移動終端的更新換代,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為移動金融拉出了縱向整合的帷幕,開始了新一輪以智能化、平臺化、服務化去中介化為核心的市場革新。移動金融業態的崛起,必將帶領傳統金融模式向智能信息化與移動網絡化并重的新模式轉型。
二、移動金融及其特點
移動金融是指采用移動終端、無線網絡及移動通訊技術,結合云計算、大數據、移動網絡、社交網絡等移動互聯應用的運營理念和營銷策略,對外提供金融產品、服務及其他增值業務的金融服務業態。
根據移動金融模式承載的技術和本身產業特色來看,其特征可歸納為:
第一,數字化,大數據、云計算等是移動金融得以運轉的技術工具,每一個金融數據都是代表著一筆實在的金融交易。移動金融將線下的金融服務搬上移動網絡平臺,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節約交易成本。
第二,網絡化,移動金融業務依賴于移動網絡技術,有著網絡經濟的一般發展規律,因而產生網絡效應與外部性、經濟規模性及編輯收益遞增等特征。
第三,創新性,移動金融是經濟與科技發展、金融數字化信息化的產物,以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為中心,提升客戶體驗為目標,其發展與社會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服務智能化、柔性化,必須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動創新發展。
第四,橫向跨越,移動金融涉及多個產業,產業相關性強,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從電信業或是金融業衍生出來的,而是要將其看做一個新型產業,一個綜合多行業的產業鏈,相比于傳統產業,移動金融產業鏈科技含量更高,產業附加值更大。
三、移動金融在國際的發展歷程
(一)移動金融萌芽階段
移動金融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隨著GSM的應用,用戶通過銀行賬戶直接在互聯網上或者移動互聯網上向600家商店支付貨款,只是簡單的輸入用戶名、密碼還有TAN就可以完成交易了,這是一種基于SSL(加密套接字層協議)的解決方案,就是移動支付的雛形。1984年芬蘭用戶就開始使用這種付款方式,這也是線上銀行首次被引入市場。
(二)移動金融普及階段
1992年,芬蘭Merita銀行率先推出移動銀行業務,允許客戶通過GSM網絡支付賬單,1997年開始,英國Barclay銀行與Cellnet進行了關于移動銀行業務的合作。用戶在一部特殊的手機上撥“Barclay”鍵,就會受到一份簡短的銀行聲明,用于檢查信用卡額度、余額。隨后又開通利用短消息檢查賬戶余額及交易等業務。到1999年,有94%的歐洲銀行提供了在線銀行業務。
(三)移動金融快速發展階段
20世紀末,WAP手機的問世,給移動金融帶來了新的創新點,移動銀行業務開始從短消息向WAP轉變。Meritu在結束了與諾基亞合作的8個月試驗期后,在1999年10月推出了商用WAP銀行業務。IBM與某銀行在2000年的第一季度推出基于WAP的移動銀行業務。1999年8月,法國電信開始移動網購物的Tti Achat業務,采用帶有智能卡識讀器的摩托羅拉話機,用戶使用這種話機通過Cartes Bancaires(CB)公司付款。用戶將自己的CB傳輸到一家參與業務的銀行,銀行為用戶的移動電話提供一個虛擬的錢包,可支付所有移動商務交易的費用。
(四)移動金融百花齊放階段
在美國,移動用戶越來越將手機視為全方位生活管理的核心,人們對財務管理的靈活性、控制力、可用性和安全性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位于德克薩斯的USAA銀行利用手機的攝像頭完成對支票的識別和入賬,實現了支票的完全電子化。在英國,英國付款委員會決定,到2018年,將逐步結束使用支票付款,同時積極推動電子、手機等其他付款方式。韓國的三星和LG在全球手機制造商中處于領先地位,韓國主要移動運營商SKT、KTF和LGT技術儲備雄厚、移動設施先進,運營商與商業銀行協作發展手機近場支付。
移動支付大勢所趨,未來電子付款將朝著無線付款的方向發展,手機銀行模式的發展空間廣闊。其他機構也推出各類移動證券、移動保險、移動理財等,出現了不設立物理網店只在線上的移動證券經紀公司和移動保險超市。
四、移動金融在我國的發展歷程
早在20世紀90年代,移動通信興起,國內銀行摸索式地推出手機銀行,并開始在一些地區試點開展移動支付業務。
縱觀我國移動金融的發展情況,大致也可分為四個階段:
(一)移動金融萌芽階段
2002年至2004年間,我國移動金融萌芽,該時期主要特點:日本韓國嘗試移動支付模式的成功,激發我國也開始探索著發展相關業務。國內通信運營商開始推出一些移動支付業務,如圖鈴下載等,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但由于技術不成熟加之經驗不足,這些業務在國內發展緩慢。
(二)移動金融起步階段
2005~2007年間,技術進步使得移動支付更安全便捷,移動支付所依賴的物理環境持續改進,用戶規模擴大,市場接受程度提升,市場環境越發優越。金融機構開始與移動運營商合作,多角度開展移動金融業務的創新。
該階段主要特點:1、移動設備和互聯網的普及為移動金融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2、網絡環境與通信環境有所改善;3、金融機構開始與移動運營商合作。
(三)移動金融發展階段
2007~2009年間,產業環節和參與主體增多,對移動金融商業模式的探索逐步增加。這一階段,移動金融模式的主導者一直未出現,參與主體的活動范圍和實力較有限,產業合作發展緩慢。客戶體驗差、交易安全性差、信用體系不健全等問題突出,但因人們消費需求和商業發展的拉動,移動金融產業規模急速擴大。
該階段主要特點:1、產業參與主體增多,但定位不清晰,商業模式混亂;2、產業價值鏈不完善,無統一的技術標準,市場發展緩慢;3、信用安全保障問題未得解決,服務不夠豐富,客戶體驗差。
(四)移動金融繁榮階段
2009年至今,移動金融市場呈現繁榮狀態,產業鏈各方的實力都有所提高,各主體間的合作加深,移動終端不斷普及,技術標準漸趨統一,監管政策完善,商業模式創新不斷,為移動金融市場注入了更多精彩和活力。
2015年1月13日,我國中央銀行引發《關于推動移動金融技術創新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移動金融技術創新健康發展的方向性原則。監管當局把移動金融當做豐富金融服務渠道、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模式、促進普惠金融的有效方式,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移動金融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所產生的一連串變革將帶領金融服務平臺進一步從系統走向生態,融入居民生活,融入商務貿易。
該階段主要特點:1、移動終端和通信網絡進一步普及,移動金融的覆蓋面擴大;2、移動金融的服務與應用更加豐富,用戶體驗增強;3、監管環境改善,商業模式創新,移動金融進一步穩定繁榮。
參考文獻
[1]張茜.我國移動金融發展趨勢及需要關注的問題[J].時代金融,2013(12).
[2]孫韓,王亞杰,寧連舉. 移動金融的模式與存在問題探析[J].移動通信,2014(9):75-79.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和編號: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重點項目“異質性約束下貨幣政策非對稱產業效應及其與財政政策協調的研究”(14ZS091)。
作者簡介:陶旭(1993-),女,浙江臺州人,上海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