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紡織品作為重慶市傳統輕工業產品,它的生產和出口在重慶市經濟成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紡織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在豐富市場內容,擴大出口,以及促進城市化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以后,紡織品出口貿易迅速成長,不僅僅是因為重慶市經濟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政府政策支持也是促進其出口的重要原因。但與此同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紡織品出口貿易仍面對重重障礙,有待解決。
本文通過對重慶紡織品出口貿易的現狀的分析,指出該行業對重慶商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并根據重慶紡織品出口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了改善其出口的政策和措施。
【關鍵詞】紡織品出口 出口現狀 競爭優勢 解決措施
從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世界范圍內經濟危機到現在,紡織業不僅承受了原材料上漲的壓力,還遭受到因國際、國內市場混亂導致的的產品價格急劇下降、企業效益直線下滑等危機。據重慶市經委發布的近幾年有關紡織行業的數據顯示,2015年,重慶市紡織行業頗具規模企業約500戶,估計完成的工業總產值為500億元,較2014年增長近40%;產品銷售額約287億元,同比增長40.67%;絲絹、棉麻、服裝和針紡織品等類實現零售額約為110.8億元,同比增長4.1%。但較2014年各類紡織品銷售而言,2015年出口進度明顯放緩。總體來說,重慶的紡織業整體生產技術雖然一直在不斷更新,但依然較發達國家落后,行業尷尬步步緊逼。
一、重慶市紡織品出口意義分析
(一)重慶紡織品出口對地方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自我國加入WTO以來,多種紡織品產量在世界上排名遙遙領先。重慶市紡織業響應國家政策號召不斷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并利用得天獨厚的生產條件,大力發展紡織業。該行業的發展,對于增加就業、緩解高失業率現狀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重慶各個地方經濟的發展。
以萬州為例,作為其當地出口優勢產業,紡織品出口從2012年至今一直保持穩定增長,其增長幅度平均約為5.9%。2015年,進出口總額超過4000萬美元。而在其他區縣中,榮昌縣103家外貿企業中,紡織企業就有6家,并預計到2016年年底增長到11家。重慶市紡織行業的不斷發展,對地方經濟未來發展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重慶紡織品出口是應對國際復雜貿易環境的主要途徑
目前,紡織行業在重慶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同時也伴隨著產業升級和行業危機,前者表現為許多企業通過不斷的在生產技術、節能減排等方面的創新,增加其綜合實力;后者則表現為落后的經營管理嚴重沖擊紡織業。
近年來,由于經濟危機和國家戰爭的影響,紡織產品價格波動脫離價值規律。與此同時,重慶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國家,如美國、歐盟等,都接連出臺了一系列貿易保護政策,嚴格限制了重慶紡織品的出口,沖擊重慶紡織業的發展。
(三)重慶紡織品出口是適應國家政策的重要表現
自2007年重慶市直轄以來,受到了中央乃至全世界各國政府的關注。為保護重慶經濟平穩進步,國家不斷地出臺各類優先政策,促進西南地區經濟整體發展。
重慶紡織業作為傳統工業支柱產業,其生存和發展不僅僅與國際市場接軌,其紡織業要求進一步發展,必須轉變當前產業模式,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人才,從而促進行業進步,帶動相關產業的深層次突破和發展。
二、重慶市紡織品出口現狀
(一)重慶市紡織品出口貿易量分析
據重慶市經委發布的數據表明,由于絲絹紡織品及精加工產品價格持續走低,紡織品出廠價持續下跌,2014年,紡織品貿易量各月跌幅平均達3.76%,2015年個別月份甚至達到了5%。
(二)重慶市紡織品出口結構分析
重慶市紡織品出口產品主要有絲絹、棉麻、服裝和家紡等,各類產品出口均表現為持續下降的趨勢。據年鑒統計數據可知,重慶市的家紡產品出口量近幾年不斷攀升,但增長幅度卻在逐漸減小,仍舊沒有能夠脫離重慶市紡織行業整體發展逐漸退步趨勢。總體來說,生產技術水平較為落后的重慶紡織業,正面臨著國際國內市場給予的嚴峻挑戰。
(三)重慶市紡織品外貿地理方向
根據WTO統計,自80年代初以來,中國紡織品出口量不斷增加,主要出口到一些發達國家,如日本、美國、歐盟等。與此同時,亞非拉的一些發展中和落后國家也是重慶紡織品銷售地。
1.與日本保持長期貿易合作關系。對于日本紡織品出口貿易發展保持長期穩定狀態。日本既是重慶紡織品出口大國,也是進口大國。據統計,2015年日本從重慶進口紡織品占其總進口量的9.76%。因此,日本是重慶紡織品的出口大國,即第一市場。
2.美國是重慶紡織業外貿的第二大市場。美國主要涉及資本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密集型的紡織業關注較少,但國內對紡織品的消費需求卻不斷上漲,因而美國不得不向發展中國家進口。據有效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對中國的紡織品進口總額約占其總進口量的21.3%,而重慶在此占有約15.9%的比例。
3.歐盟是重慶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之一。歐盟的紡織品市場表現非常活躍,但其貿易主要存在于成員國之間,排外性極強。雖然他們采取了各種限制措施,但是重慶在歐盟紡織品貿易中表現十分積極。2011~2015年,歐盟進口除成員國外其他國家紡織品中,中國占6.39%,重慶在此占有約9.7%的比例。
除了日本、美國和歐盟三大市場,重慶紡織業品貿易與亞非拉部分發展中小國家關系密切。重慶紡織品出口與國際上許多國家接觸頗多,直接促進了重慶經濟發展。因此,長期保持與進口國的貿易關系,對于重慶紡織業的發展都是有必要的。
三、重慶市紡織品出口存在的問題
(一)重慶市紡織品出口的國際環境愈加惡劣
重慶市紡織品出口面對著許許多多的問題,復雜的國際環境、艱難的國內環境、企業自身的重重困難等等,都與它的發展息息相關。
1.主要進口國建立貿易協議,增加重慶紡織品出口難度。TPP、TTIP的成立,對于重慶紡織行業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中,技術性貿易壁壘(TBT)、衛生和植物衛生(SPS)的綠色貿易壁壘等議題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限制是重慶紡織品出口尋求繼續發展和深化的一大難題。
2.原料價格暴漲,加劇產業危機。近年來,國際市場受經濟危機和部分國家戰亂的影響,原材料、能源等價格波動幅度較大,增加了紡織企業的生產成本。2014年和2015年,原油和棉花的進口價格連續上漲,前者從54.7%上漲到61.3%,后者則從16.9%到18.4%。
3.經濟危機是重慶紡織業出口的又一難題。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人民幣不斷升值,進一步增加了出口總成本,縮減了企業利潤,紡織品出口企業壓力巨大。僅僅渝東和渝北區就大概有十家企業瀕臨破產,長壽、萬州、云陽、武隆和萬盛等地區約有15%的工人面臨失業。
綜上所述,重慶市紡織品出口企業的未來發展之路處處艱險,困難重重,有待于政府以及企業通過各種政策進行改善,任重而道遠。
(二)重慶市紡織企業自身問題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受限制的不僅僅是外部環境,自身的問題與面臨的挑戰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1.紡織企業自主生產能力不強,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由于紡織品加工能力和規模僅僅在中低檔產品市場有比較優勢,同時缺乏管理人才,因此紡織品出口企業更加被動的生產,自主品牌服裝僅占市場中的10%左右。
2.重慶紡織品出口結構嚴重不合理。生產成本急劇上升、營業利潤不斷下降,嚴重打擊了生產者的積極性,產業升級困難重重。單一的產業模式、混亂的出口結構使該產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中難以立足。
3.出口成本增大,品牌競爭力較低。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等因素是阻礙中國紡織品出口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屬于重慶的專利較少,較為完整的品牌系統基本處于零狀態,更加加劇了重慶品牌競爭壓力。
四、應對當前重慶紡織品出口貿易問題的對策
(一)紡織品出口企業自身方面
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重慶紡織企業不斷尋求它們自身發展的出路,不論是從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的引進,還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勞動生產率上,都表現為它們不懈追求進取的現象。
1.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新型競爭關系在紡織品企業之間表現為創新能力、自主研發能力的競爭。這要求生產商快速適應市場,并以創新引導消費。我們必須立即調整當前重慶紡織業產業結構,轉變紡織企業發展模式,促進產業升級,逐漸蛻變成高新技術型產業。
2.轉變企業職能,加快企業轉型。重慶的紡織品出口企業,技術裝備落后、資金短缺、產品競爭力低。因此,企業自身一定要改變傳統生產形式和觀念,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加上創新型人才,才能真正做到創新。
(二)政府政策方面
政府通過經濟手段參與企業宏觀經濟調控,運用法律手段制定和完善相應法律法規,引導企業更好地發展。近年來,重慶市經委出臺了各種保障重慶市傳統行業發展的政策,其中,對于紡織品出口退稅下調兩個百分點、取消配額等政策,都給重慶市紡織品出口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建立健全紡織品檢測機制,落實監管責任
重慶作為我國第一批直轄城市之一,擁有得天獨厚的紡織業發展優勢。按照《2014年全國環境監察工作要點》(環辦〔2014〕8號)和《重慶市2014年環境保護工作要點》(渝環委〔2014〕1號)相關要求,重慶政府制定了《重慶市2014年環境監察工作要點》對于重慶紡織品出口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政策支持。從而使產品可以更加有利的通過國外產品合格檢測,提高市場準入,順利進入他國消費市場,增加銷售利潤,從而帶動企業經濟發展。
五、結論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深化,紡織品出口空間將越來越大。這是挑戰,也是機遇,一個企業要生存,發展下去,就必須順應環境,看清國際形勢,把握好自身發展方向。
重慶紡織業的發展影響著重慶經濟的未來,關系民生國計。作為傳統輕工業基地,重慶應該實充分利用先天優勢條件,抓住當前機遇。實施產業集群發展,促進重慶市紡織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作者簡介:譚秋亞(1990-),女,漢族,重慶萬州人,本科畢業于重慶三峽學院,現階段是貴州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