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借鑒澳大利亞職業培訓包體系的經驗和特點,結合金融高職院校的行業特色和師資優勢,基于校企合作,構建和開發商業銀行職業培訓包。根據對銀行的調研結果,本文對銀行的典型工作崗位和任務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根據銀行對新入職員工在知識、能力、素質方面的要求,構建了包括課程模塊、勝任標準、測評標準和師資情況的職業培訓包。
【關鍵詞】商業銀行 培訓包 開發
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是現代大學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高職院校促進校企合作、提升綜合辦學實力的主要途徑。我國金融類高職院校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原中國人民銀行的行屬院校,這就決定了金融類高職院校與金融行業,特別是銀行業有著密不可分、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金融類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幾十年來的傳統優勢,把金融行業的職業培訓作為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突破口。
澳大利亞職業培訓包體系是澳大利亞職業培訓的主要特色。職業培訓包基于行業職業標準,注重與工作崗位有關的關鍵能力的培養,將本行業各種不同崗位從業人員所應該具備的知識、素質和技能標準與資格證書有機結合,實現了職業教育與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本文借鑒澳大利亞職業培訓包體系的經驗和特點,結合我校的金融特色和師資優勢,基于校企合作,構建和開發商業銀行職業培訓包。
一、商業銀行工作崗位分析
以分行為例,商業銀行的主要崗位包括以下幾類:
(一)柜面業務類
包括柜員、大堂引導員、理財經理(咨詢顧問)、其他服務人員等。這類崗位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從事本職工作的業務技能(如點鈔、小鍵盤、漢字錄入等),熟悉本崗位業務知識、操作程序和業務處理原則,能熟練操作計算機系統,具備一定的營銷及溝通能力,良好的服務意識,得體的銀行服務禮儀,誠實守信,盡職盡責,認真敬業。
(二)客戶營銷類
包括零售客戶經理、公司客戶經理、信用卡業務人員等。這類崗位的工作直接面對客戶,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善于營銷銀行產品和服務,擁有潛在的客戶資源,較強的市場開拓能力,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具有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和風險意識。
(三)非營銷類
這類崗位主要是總行及一級分行配置,多為銀行后臺崗位,主要包括國際結算、財務核算、風險管理、信息科技崗位等。這類崗位要求從業人員掌握扎實而深厚的金融、會計、國際貿易、法律、金融工程等方面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能夠熟練地掌握英語和計算機操作,具備較強的理財、營銷及管理能力,金融產品和服務及相關計算機程序開發能力,熟悉各項銀行業務。
二、商業銀行對新員工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
經過對商業銀行的調研,我們發現商業銀行所招聘的新員工均具有本科或研究生學歷,所學專業覆蓋面比較廣,不僅限于金融專業。這些新員工對商業銀行只有個概念性的認識,對于銀行業整體情況及銀行的具體業務并不了解,尤其是非金融專業的學生缺乏對金融基礎知識的了解,在學習相關培訓課程時會感覺有些吃力。此外,大多數商業銀行招聘新員工的初始就業崗位基本都在支行或營業網點的柜員崗位,此后再慢慢晉升到其他后臺崗位、管理崗位或分行職能部門。因此,我們將銀行新入職員工的培訓重點放在了柜員崗位,對柜員崗位的工作職責、所需的知識、技能、素質要求進行了詳細地分析。(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柜員是銀行前臺崗位,直接接觸客戶并辦理日常支付結算業務。從業者除了具備基本的金融知識、會計知識以外,還要熟悉銀行的業務操作流程、賬戶設置、內控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由于現代商業銀行進入了一個全員營銷時代,使得每一個柜員也要積極參與銀行的營銷活動,營銷結果與員工的業績考核直接掛鉤,這就對柜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柜員要掌握基本的營銷原理、知識和技巧,能夠識別潛在客戶,能夠推介、宣傳銀行的主要產品和服務,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上這些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都需要在培訓模塊里有所體現。
三、商業銀行新入職員工培訓包的構架
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考試包括公共基礎、個人理財、風險管理、個人貸款和公司信貸五個科目。從我國目前的法律制度和各商業銀行的執行情況來看,并未完全做到從業人員持證上崗。但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新入職的員工需要考取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證書方能成為真正的銀行員工。此外,這項資格認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更多地是考核從業人員應該具備的銀行業務的相關知識,但對從業人員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測評還遠遠不到位,這就需要通過培訓加以彌補。
借鑒澳大利亞職業培訓包的模式,我們構建了商業銀行新入職員工培訓包。擬建立的銀行新入職員工培訓包構架如下:
(一)培訓包的課程設置(課程模塊)
根據對柜員崗位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分析,培訓包擬開發如下課程:
(二)勝任(工作能力)標準
根據以上對柜員崗位工作職責、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的分析,總結出銀行柜員的勝任標準。
1.知識素質。具有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及以上學歷;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營銷知識和會計知識,對商業銀行的業務,尤其是與柜員工作相關(銀行柜面業務流程和操作)的知識熟知,對宏觀經濟和金融問題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能力素質。具備持續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熟練操作銀行柜面業務的能力;能夠熟練運用點鈔、傳票、文字錄入等業務操作技能;良好的記憶能力;與客戶溝通和交流的能力;識別潛在客戶的能力;一定的抗壓能力和應變能力;能夠熟練操作常用的辦公軟件;較強的營銷能力。
3.品性素質。具備認真負責、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誠實守信;良好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態度;較強的合規意識;較強的風險管理和防范意識;團隊合作精神;語言交流和文字綜合能力。
(三)考核標準
1.知識素質測評。對于知識素質的測評主要通過筆試的方式。培訓結束后,由各門課程任課教師出題,測試一些應知應會的基礎知識,如銀行業務知識、金融知識、會計知識、營銷等等。根據筆試成績可以很明確地淘汰一些缺乏基礎知識、不能勝任銀行工作的學員。筆試成績可分為三檔,60分以下為不合格,不能上崗工作,需要再次培訓;60分-84分為合格;85分及以上為優秀。
2.能力素質測評。重點考核學員的基本技能,主要采用實戰的方式,考核內容包括點鈔、傳票、漢字錄入。具體考核標準如下:
其他能力素質情況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靈活考核。例如,營銷能力可以采用分組角色扮演的方式,考核每個學員的語言表達、溝通交流及營銷能力;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在相應的培訓課程中,采用小組討論、撰寫報告、分組演示的方式加以考核;業務操作能力測評可以考核學員的記憶能力、運算能力,比如是否熟悉業務的辦理流程,是否清楚相關的賬號、數字和內控制度要求等。
(四)品性素質測評
品性素質情況難以通過知識和技能的量化考核獲取,因此,我們可以采用心理測試的方式來考查學員的意志力和抗壓能力,或者在拓展訓練中進行觀察和考評。
1.師資情況。高職院校應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廣泛開發培訓的師資來源,打造一支由學院專任教師為主,以銀行業務骨干和社會培訓機構中的培訓師為輔的培訓團隊。作為培訓教師,既要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也要對銀行業整體情況和具體業務有著深刻的了解,做到理論和實際業務有機結合,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培訓質量和效果。
總而言之,商業銀行培訓是一個前景廣闊、大有可為的市場。仿照澳大利亞職業培訓包的模式開發的新入職員工培訓包只是銀行培訓的第一步,未來我們還應陸續開發理財經理、客戶經理(包括公司業務和個人業務)、支行行長、國際結算、風險控制等崗位的職業培訓包。作為金融類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師資優勢和行業背景優勢,不斷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益,以便更好地發揮和提升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
作者簡介:趙海榮,經濟學博士,遼寧金融職業學院金融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金融、宏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