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健 王蓉
【摘要】我國經濟增速在“十二五”以來,呈現出整體下滑趨勢,表層原因是需求不足,但究其根本是由于供給側產品與需求脫節所導致的,經濟結構急需重構。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提出了“供給側改革”,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供給側改革就是要通過供給端的技術進步,資本,勞動的調整,調節產品供給類型,用以適應當下需求。再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金融市場融資制度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這一過程的進度。
【關鍵詞】融資制度 供給側改革 A股市場
一、引言
目前我國企業融資制度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改革的進程,延長改革時間,使經濟增速放緩,進而影響我國GDP,就業,人均收入等。在供給測改革的路徑中,如果有金融市場的大力支持,必定會使企業改革充滿活力。由于歷史因素,我國金融市場正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不斷發展,正處于不夠成熟的階段,深度和廣度不足。這給企業融資帶來不便,供給側改革缺乏資金支持。
二、我國金融市場制度現狀及其問題——以A股市場為例
(一)發行制度現狀及其問題
在我國證券A股的一級市場現階段實行核準制,發行人在發行股票時,不需要各級政府批準,只要符合《證券法》和《公司法》的要求即可申請上市。但是,發行人要充分公開企業的真實狀況,根據《證券法》和《公司法》,證券主管機關有權否決不符合規定條件的股票發行申請。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市場發展,核準制發行制度的缺陷和不足逐步凸顯,主要表現在:核準時間過長,企業出現排隊現象,獲得資金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核準制存在通過數量控制的形式推高股價的因素,新股定價不合理,使投資者利益不能得到合理保護,不利于A股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影響供給側改革企業融資制度;核準制更容易存在利益尋租現象,由于實行總量控制,額度管理,這種制度極容易滋生腐敗現象,導致金融市場效率低下,供給側改革進展緩慢。
(二)交易制度現狀及其問題
二級市場的良好運轉對一級市場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兩者關系密切,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在供給側改革的開端A股二級市場的繁榮,會對企業ipo或增發帶來更好的融資制度。由于我國證券市場建立時間相比于國際發達國家較短,交易制度方面存在諸多不完善方面,具體表現在:漲跌停制度,國外發達國家通常無此制度,表面上漲跌停制度可以保護投資者,鎖定了單日的最大盈虧,促使價格在一個理性的區間波動,減小其不理性投資行為所帶來的損失,但這項制度的缺陷在于價格是有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短時間的價格抑制只能帶來更大的風險。機構投資者散戶化,機構投資者受制于排名靠前才能獲得更多的資金投入,追求短期利潤,在二級市場上的投資風格偏向于進行短期套利,并不注重上市公司的業績,前景和長期發展。在我國散戶資金量能在二級市場上對A股市場價格指數有重要影響時,機構投資者往往不能堅持自己的投資理念,投資行為趨同于散戶,使得市場波動劇烈,難以給普通投資者信心,不利于企業融資。中國A股沒有完全意義上的自由做空機制,雖然目前我國已有股指期貨存在,但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準入門檻過高,不能夠有效的為眾多中小投資者所運用,當A股市場大幅下跌時或投資者預期股指下跌,只能通過二級市場賣出規避風險,加上二級市場的跌停板限制,風險不能一次出清,風險會累加到下一交易日,恐慌情緒進一步擴大,會形成加速下跌的趨勢。市場過于封閉,國家干預能力強。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上的外資型投資機構及其形式重要有QFII,中港互認基金以及滬港通,總量上外資規模較小,對市場定價功能不能起到一定影響。
(三)2015年A股暴跌及其救市方案對企業融資影響分析
2015年里,A股市場經歷了千股漲停,千股跌停,市場波動之大,在我國證券史上堪稱罕見。這種大范圍的波動不僅影響投資者的投資信心,還進一步影響了融資制度。在劇烈波動的A股市場里,中小投資者普遍損失慘重,國家為控制恐慌情緒采取了一系列管控手段,包括關閉新股IPO融資,限制股指期貨開倉數量,限制大股東減持,組織資金入市等。當A股市場大幅下跌,國家進行干預,關閉ipo,使得企業不能通過A股市場進行融資,這無疑會使供給側改革面臨減速的困境,當A股市場暫停ipo就意味這它喪失了金融市場融資的基本功能。政府的干預雖然短時期可以起到穩定指數的作用,但各項政策的推出并不能在一個本身制度上存在很大缺陷的金融市場上給投資者以信心,面臨風險集聚,大量資本通過國家救市資金入市時指數回升的時間點出逃,加劇了市場恐慌,使投資環境惡化,投資者喪失信心,不利于企業融資推進供給側改革。大量非市場化的行政手段干預,也會使中國資本市場市場化運營的形象受損,不利于國際資本的進入。股指期貨的開倉限制,也讓眾多機構投資者失去了避險工具,在市場下跌過程中為避免進一步的資產損失,只能通過二級市場進行拋售,加速股市指數暴跌。眾多市場制度的不合理,導致中國股市投融資制度脆弱,容易出現系統性風險,在眾多供給側改革企業急需金融支持時,金融市場無法發揮融資功能,使供給側改革受阻。
三、A股市場制度完善對供給側改革企業融資效率提升
在完善二級市場交易制度后開放一級市場注冊制是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中國A股市場逐漸成熟,注冊制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健康穩定的二級市場是一級市場發揮直接融資職能的有效保證。只有在二級交易市場的制度逐步完善,與世界主流證券交易市場制度向接軌,我國才能將發行制度轉換為注冊制,在有二級市場制度的支撐保證下,A股注冊制的開展不會使市場產生劇烈波動從而影響企業融資。主要措施有:取消漲跌停限制,讓價格決定供給需求,在風險來臨時,可以讓價格充分暴露風險,及時釋放風險,避免因短時間某一股票的風險積聚帶來連續跌停,使機構投資者不得不拋售其它股票,引起連鎖反應,使市場出現大幅下跌。擴大融資融券標的,降低準入門檻,做空機制的放開,不僅僅使得投資者盈利模式的多元化,還會使A股市場更好的發揮價值發現功能,穩定市場,任何一個成熟的證券市場都是雙向的市場,這種制度的變革會促使國內投資氛圍轉向價值投資,使優秀企業的融資需求更容易得到滿足。實施T+0制度,雖然恢復T+0交易制度可能在短期造成一定程度的市場劇烈波動,但從長時間看卻是有利于證券市場健康發展,有利于改善企業融資制度,T+0制度有利于減少投資者風險,方便投資者在段時間內資金退出,操作更加靈活,避免了因資金限制不能使用融券的投資者面臨不公平的交易環境,同時T+0也使得證券市場更加活躍,交易量增加,市場的繁榮會使發行市場ipo估值提升,對供給側改革企業融資產生重大影響。再各項交易制度逐步完善,與國際接軌后可適當加大QFII額度,滬港通額度乃至放開資本市場管制,吸納全球投資者進入A股市場,為我國供給側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資金支持,同時也可以減少國內少數大資金機構投資者減持或增持對市場的影響,增加市場流動性。
四、總結
A股市場各項制度唇齒相依,在改革時必定牽一發而動全身,各項制度的轉變時間間隔不易相差過長,最優的方式應同時推進,如16年年初的熔斷機制應與漲跌幅限制的取消同時推進,單獨推出熔斷機制而保留漲跌幅限制會使市場在出現短期風險時喪失流動性。每一項交易制度的改革必須結合現有市場環境做出決定,采取政策組合的方式改善融資制度,發展良好的一級發行市場,充分發揮A股市場直接融資優勢,推進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企業的成功轉型也必定會為為廣大投資者帶來穩定收益,實現供給側改革和A股市場投資者雙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道遠.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語境下證券交易制度研究[J].法學論壇,2010,01:69-75.
[2]李響玲.試論我國場外交易市場法律制度的完善[J].微觀結構,2010,09:58-63.
作者簡介:方健(1991-),男,漢,遼寧沈陽人,沈陽化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5級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學;王蓉(1972-),女,漢,重慶人,博士,沈陽化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