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蒼霞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的適應性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通過分析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剖析存在的五大方面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為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供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財務 內部控制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現狀
(一)對財務內部控制不夠重視 認識存在偏差
行政事業單位領導普遍對財務內部控制認識度及重視度不夠,認為財務上只要遵守財經紀律,不出現貪污腐敗行為就行了。財務工作只是“你報賬”和“我給錢”的簡單活動,財務內部控制是可有可無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是否有效執行并不重要。有些財務人員對財務內部控制的意識也很淡薄,認為財務工作的各個環節都有制度約束了,把日常的賬務核算處理好,做好財務報賬,不需要再設置單獨的內部控制制度。
(二)內部控制制度缺失或不夠完善 執行不到位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并未按要求制定本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或存在制定的制度不夠完善,有制度不嚴格執行的情況,使實際操作中不相容崗位未能分離。比如,財務支付款項印章保管崗位應相分離,但有時某崗位職工請假或參加會議等原因,可能會出現所有印章都由某職工單獨保管的情況;出納人員保管會計憑證的情況;合同簽署與合同條款訂立為同一人的情況;固定資產采購與驗收為同一人的情況。
(三)會計人員配備不完善 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普遍不高
規模小、人員少的行政事業單位,未設置獨立的財務部門,將財務工作劃歸單位辦公室或秘書處、行政處管理,財務負責人往往由該處(室)的負責人擔任,而不是由專業的會計人員擔任。有些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并未系統學習過財務知識,甚至由其他崗位的人員兼任等。有些財務人員雖學習過財務知識,但未能經常更新知識,缺少與同行的業務交流,知識陳舊,閉門造車,按慣例、老方法做財務。諸如此類原因,影響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的質量。
(四)缺乏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
目前,在內部監督方面,很多行政事業單位都未設置專門的機構對財務活動進行核查,沒有內部監督機制,財務活動缺乏內部監督,財務內部監督流于形式。在外部監督方面,目前,按《預算法》要求,公開單位的預算及決算,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監督。但由于公開的內容有限,監督的效果有限。
(五)預算編制和執行的效果有待加強
當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例如:一是預算編制質量不高,預算項目不夠細化。有些單位認為編制預算就是向財政“要錢”,先編幾個項目“要到錢再說”。使有些項目的申請之前,并未經過嚴格的論證,在預算上報時,很多只是一個項目名稱,缺乏具體的實施方案,具體的資金用途等。二是預算績效評價機制未落實到位。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缺乏實際性的評價機制,預算編制中的績效分析評價指標也只是停留在“編制”上,而未真正發揮作用。三是預算執行的嚴肅性和約束力不夠。很多單位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未能專款專用,出現項目資金混用、超范圍、超標準支出等。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對策
(一)正確認識財務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強國家有關內部控制的宣傳,如《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等,使單位領導及廣大干部職工都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做好財務內部控制不單是財務部門的責任,而是單位全體人員的責任。如果內部控制出了問題,單位領導是負首要責任的。在單位里面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將財務內部控制落實到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財務人員的日常財務工作不應僅停留在記賬、做報表上,只關心“收到多少錢”和“花了多少錢”。更應想方設法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防范國有資產流失等財務風險。財務工作是單位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應站在全局的高度進行財務管理,應做好財務分析,為單位領導的科學決策提供財務數據的參考。
(二)完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
單位應當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等規章制度,從本單位實際出發,建立適合本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內部控制體系應覆蓋單位經濟業務的方方面面,如貨幣資金業務、采購與付款業務、工程項目業務、固定資產業務等。內部控制的制定做到全員參與,流程化、系統化,易于理解并貫徹執行。內部控制制度還應明確各崗位職責、承擔的責任和問責機制等,使經濟業務的各崗位和環節互相監督、互相制約。在制度的執行過程中,應與獎懲和年度考核掛鉤等[1]。
(三)完善崗位設置和職責分工 提高財務人員素質
行政事業單位應重視財務管理的重要作用。首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置獨立的財務部門,配備專職財務人員。其次,應挑選素質較高的、經過系統學習財務專業知識的人員。第三,加大財務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專業素質。定期組織同行業間的學習交流,取長補短等。財經法規數量多,變化快,財務人員自身應不斷加強學習,提高理論水平與業務技能。
(四)強化內部監督及外部監督
在內部監督方面,有條件的單位可以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或者成立一個具有財務專業知識人員參加的工作組,定期或不定期的對本單位財務活動進行監督。在外部監督方面,財政、審計部門應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監督檢查,出現問題的應相應的問責或懲罰等。
(五)提高預算編制管理水平
一是要提高預算編制的質量。加大對預算編制人員的培訓力度,使預算編制人員在政策法規、預算軟件使用方面都有提高。預算項目使用部門人員也應參與預算的編制,使編制預算更符合項目要求。二是要建立有效的績效評價機制。預算評價要落實到位,并要與預算項目負責人的獎懲、升遷掛鉤。三是要嚴肅預算執行。按照《預算法》的要求,預算一經批復,就應嚴格執行。在執行過程中不應隨意調整預算使用標準和范圍。
三、結語
在內部控制方面,企業的做法相對較為成熟,內部控制已經貫穿企業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借鑒企業內部控制的做法,完善自身的內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執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單位全體人員的共同參與。為了使全體人員能夠更好的執行內部控制制度,加大內部控制與個人獎懲的聯系是必不可少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完善及有效執行有利于防范風險,有利于提高單位財務管理水平,有利于經濟業務在合法合規的框架下進行。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司.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講座[M].經濟科學出版社,北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