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社區人才建設為研究對象,分析社區人才建設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社區管理 人才建設 自治化
一、社區管理概述
(一)社區管理模式分類
從國內外的先進管理模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證明中可以將社區管理模式分為三個不同的類別:一是行政主導模式。這種模式是居委會全面管理的模式,屬于最為傳統的一種社區管理模式。二是并舉模式。這種模式是指委員會與物業公司雙方共同管理。在這種模式之下,起管理主導作用的是物業管理,而社區委會員只是起輔助作用。三是準自治模式,該種模式綜合了社區管理、物業管理以及社區自治三種管理的優勢,形成具有三類管理特點的社區管理新模式。
(二)自治化社區管理模式特點
1.自治模式是社區管理中層次最高的管理模式。要實現社區自治,必須建立在社區已有非常強大的自治能力的基礎上,同時居民組織已經具有非常成熟、有效的自我管理與服務的水平。當一個社區在管理的過程中有著較好的組織化水平,那么無論是社區中的居民還是非政府組織都可以不再將政府作為社區管理的依托,而是自己成為社區管理的主人。
2.社區功能不斷升級和完善。根據黨的十七大報告精神,我國應當注重構建和諧社區,并充分將社區的功能性發揮出來。這里所指的社區功能包含的內容多種多樣,不局限于一些基本的功能。這里比較值得一提的有兩種:其一學習功能;其二則為安全功能。
3.社區精神體現社區凝聚力。社區精神指的是社區文化的集中表達,不僅為文化最高形態的表現方式,同時也是文化的主要以及核心內容。社區精神將一個社區中的主要思想意識、價值理念、所崇尚的道德風尚、信仰等一系列內容都集中在了一起,并對這些文化的核心內容進行高度提煉、總結和概括。
二、社區管理開展自治模式的必要性
(一)自治模式下社區人才需求的整體要求
就從整個社區管理情況現狀來看,在該種管理模式下,要實現社區人才隊伍結構的合理化,必須注重隊伍的“三化”建設,分別為:1.專業化;2.知識化;3.年輕化。要求所招募的社區人才不但接受過正規化的教育,在學歷、能力方面均較為突出,同時還有著良好的管理、組織以及協調溝通的能力。
(二)自治模式下社區人才的知識結構要求
依照當前社區發展的具體情況,從事社區管理的從業人員必須具有五項主要的素質和能力:一是全面了解并掌握管理學、社會學、人文科學以及經濟學等同社區工作息息相關的知識;二是了解并熟練應用同我國社區管理服務息息相關的國家政策、立法等內容;三是具有良好的說與寫的能力,擅長同他人打交道,并能夠歸納、總結各種信息,從而有效溝通并解決社區管理服務中所出現的各種情況和問題;四是能夠熟練應用定性、定量等分析方法對社區的各種信息進行歸納總結;五是擁有良好的英語和計算機能力,符合社區管理服務需求。
三、自治模式下社區需要的人才類型
(一)社區管理人才
在社區管理服務的過程中需要一些接受過正規大學教育、有著專業知識以及管理能力的人才,這些人才通過創新的管理理念以及服務方式,有效推動社區管理趨于正規化,也使得社區管理更加與時俱進,更符合社區發展的需要。
(二)網絡信息服務人才
這部分人才是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為了讓居民能夠獲得網絡時代所特有的服務所配備的,其所發揮的作用是確保社會網絡終端設備能夠始終保持平穩運作。
(三)物流配送服務人才
這部分人才的出現以及隊伍的建設是為了順應電商服務的需求,專門針對物流配送而招募的具有高專業性的管理人才,能夠為客戶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服務。
(四)遠程教育服務人才
這批人才的出現是為了順應社會教育需求應運而生的,在網絡普及的今天,有著這批專業人才作為強有力的支持,才能夠讓遠程教育系統始終處于順暢的運作中,確保居民不出家門,便可接受遠程教育。(5)醫療保健服務人才。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居民無論從收入上還是從生活品質上都不斷攀升,而醫療保健服務人才正是在人們需求不斷提升的今天被社會公眾所愈發需要。
四、延平社區人才建設現狀
(一)延平社區人才隊伍現狀
從2014年數據來看,整個區擁有專門的社區從業人員296人,其中不足30歲的工作者為69人,占23.3%,31~50歲227人,占76.7%。無小學及初中學歷人員;高中(中專)學歷21人,占7.1%;大專學歷166人,占56.1%;本科學歷109人,占36.8%。從年齡層次分布上,大多數社區從業人員的年紀相對較大,同時專門性人才的總量依舊不足,這同民政部門所要求的社區工作滿足“三化”要求有著天壤之別。
(二)社區人才的主要來源
1.采用公開招考的方式錄用人才。招募社區發展急需人才,使社區從業人員隊伍素質進一步提升。
2.通過直選的方式遴選居委會組成人員。在換屆選舉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進行:一是直接選舉;二是戶代表選舉;三是居民小組代表選舉等。
3.對已有的社區人才進行培訓。對于那些已經在居委干部崗位上工作的人員,應當想方設法創設條件定期開展培訓,有效提升相關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崗位技能,確保其適應管理崗位的需求。
4.大學生志愿者深入社區開展工作。當前社區人才隊伍建設中所存在的普遍缺陷來看,主要存在著幾方面問題:一是總體年齡層次偏高,同時大多學歷偏低,且知識面較為狹隘;二是雖然人才招募有著豐富的渠道,然而這些渠道并非順暢,因而導致人才招募的作用沒有很好的發揮,這便要求在人才隊伍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對此引起足夠重視。
五、社區人才隊伍建設建議
為了能為社區廣大居民提供更加高效、快捷、優質的社區服務,從而促進和諧社區的建設,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加強班子建設重視選拔錄用
依托各市區街道機關各部門,加強對社區工作人員的業務指導,深化強基工程,提高基層領導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對社區工作者采取公開招聘的方式擇優錄用,同時,政府要制訂相應社區工作人才成長機制,對那些優秀的社區專業人才應當給予更好的職業發展,鼓勵那些滿足條件的社區工作人員積極參與到街道以及鄉(鎮)后備干部的遴選中去,提高社區工作者積極性。
(二)強化業務培訓提升社區干部素質
以提升社區干部素質為目標,以社區管理作為重點,通過舉辦各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培訓,使社區干部從思想上到工作上都能夠得到升華,要注重培訓工作的開展,通過建章立制的方式建立起定期培訓的長效機制,鼓勵社區工作者積極接受正規化教育,按年齡程度、文化程度,有條件者都要參加學歷教育,做好社區儲備人才。
(三)加強能力建設提高社區管理服務水平
完善社區干部能力建設機制,通過對社區干部進行各種能力的考查,想方設法提升其綜合能力和水平,幫助他們提升溝通表達的能力以及書面寫作的能力,并使他們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巧,確保各項工作開展的更為高效。要提升整個隊伍的素質,還應當吸納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加入到社區工作者隊伍當中,利用公開招聘的方式,吸收年輕血液。對那些招聘的新晉大學生或是新晉干部,應當做好培訓工作,讓他們能夠第一時間融入工作,符合崗位需求。同時可以通過新老工作者師徒結對的方式為青年社區工作者工作開展提供捷徑,盡快使社區管理服務水平向規范化、專業化、制度化方面發展邁進。
(四)嚴格管理制度促進社區人才隊伍建設
想方設法確保工作制度以及程序健全與完善,進而確保相關工作制度規范化。無論是人才隊伍的箭雨培育、人才的選拔任用還是經濟待遇等方面,都應當秉著公正、公平的態度,確保政務公開,各項工作的開展都必須依法、依規,切實將制度規范工作。在開展考核評議的過程中始終將“客觀、公正、公平”這六個大字作為基準,在組織進行考核的基礎上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同時考核內容必須接地氣,同崗位職責相匹配。最終將考核的結果作為社區工作者工作獎懲的重要基礎,用制度保障社區人才隊伍建設。
(五)提高福利待遇保障社區人才隊伍的穩定
面對社區各項功能社會化服務,社區工作者所肩負的責任以及面臨的壓力都與日俱增,然后同他們的工作量相比,他們勞動的性價比則不斷下降。雖然政府部門已經耗費巨資以推動社區工作的開展,然而落實到社區工作者身上,作為他們薪酬進行發放的資金并不多,進而社區工作者普遍的待遇令人堪憂。于是,這種低性價比的工作無法吸引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即便有人才被招募進了隊伍,往往也會因為待遇過低而快速抽離,進而導致社區工作者崗位留不住人。而這一點已經明顯阻礙了社區工作的前進和發展。因而必須要意識到這一問題,想方設法提高相關從業人員的待遇水平,確保其收入待遇同其所肩負的責任以及工作量能夠相匹配。同時要提升社區工作者的社會地位,并依照《勞動法》的相關規定保障從業人員的基本社保待遇,五險一金按月足額繳納,從而使社區管理人員沒有后顧之憂,保障社區人才隊伍的穩定。
(六)發揮志愿者在社區工作中的作用
建立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在社區中想方設法培育志愿者隊伍,為志愿服務搭建平臺。這樣不僅能夠讓他們充分發揮志愿工作的作用,同時也有助于社區形成一股凝聚力。
集思廣益、整合資源,為社區人才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政府應當加強政策傾斜力度,并下撥更多的資金用于提升社區工作者的薪酬待遇上,利用政策、事業發展以及薪酬等讓更多高素質人才愿意留在社區,進而在社區工作中發揮更多的能量。落實社區人才開發工作,并想方設法創造出有助于吸納人才的良好環境。
參考文獻
[1]黃巨龍.基于廣東社區發展需要的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建設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01:130-133.
[2]柴彥威,郭文伯.中國城市社區管理與服務的智慧化路徑[J].地理科學進展,2015,04:466-472.
[3]馮宇.現代城市社區管理模式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3.
作者簡介:游長榮(1969-),男,福建南平人,本科,主要從事社區人才建設和婚姻登記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