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 雷蕾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日漸加快,我國農村消費水平發生了質的變化,但根據農村居民消費行為表現,其平均消費水平并不高。就消費者的消費水平來說,極易受到當下收入水平等影響,必須綜合分析各影響因素,通過不同途徑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因此,本文作者以收入、消費的協整檢驗為媒介,客觀地探討了我國農村消費水平的計量經濟。
【關鍵詞】收入 消費 協整檢驗 我國 農村 消費水平 計量經濟
就居民消費水平來說,是指國家在某一時期內,社會大眾消費過程中在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方面的滿意程度,可以客觀折射出某國家、地區居民當下已有的消費水平。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農村居民的儲蓄水平進一步提高。隨之,農村居民的收入、消費支出水平等大幅度提高。但和城鎮居民相比,農村居民收入用于消費的并不多。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構建可行的計量經濟模型,更好地了解農村居民已有的消費水平,全面、客觀地分析其影響因素,準確檢驗對應的模型,確保該模型下研究得出的信息數據更加準確。
一、我國農村居民消費收入關系
在西方經濟學消費理論中,影響消費的核心要素是收入。在凱恩斯絕對收入假說中,收入成為消費的決定性因素,也就是說消費、收入二者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杜森貝利相對收入假說中,當下已有的收入水平是影響消費者消費支出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會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比如,以往消費水平的影響,而這是屬于消費的“不可逆性”特點,其現象特別普遍。在分析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特征基礎上,可以知道影響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因素較多,比如,當下農村居民的凈收入,前期物價指數,必須全方位分析這些影響因素,確保所采取的措施更具針對性、可操作性。農業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占據基礎性位置。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農業方面的重心被轉移到解決“三農”問題方面嗎,盡管如此,就城鄉居民來說,他們在收入、消費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距,急需要采取多樣化可行的措施進一步縮小彼此間的差距,促進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根據中國統計年鑒,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城鄉人均收入之間的比例始終在2.4~2.9之間波動,其消費水平比例為3.1~3.6。換句話說,以消費絕對量為媒介,城鎮居民在消費方面的支出遠遠多于農村居民。結合居民消費、收入之間的波動結構圖,可以知道對于農村居民來說,消費、收入二者之間的關系特別密切。通常情況下,收入、消費二者的峰值相對應,符合絕對收入假說提出的客觀要求,但收入、消費之間的波動變化并不相同,大多數時候農村居民消費方面的波動小于收入方面,也就是說農村居民消費方面的波動較為穩定,滿足持久收入假說客觀要求。下面是,2008年~2011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與食品飲料消費支出情況。
二、收入與消費協整檢驗下我國農村消費水平的計量經濟
(一)構建計量經濟學模型
從某種角度來說,人均消費、人均收入方面的價格指數極有可能出現偏差,要以理論模型為媒介,巧妙地引入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主要是因為它屬于變量。為了提高所處理信息數據的準確率,避免出現較大的誤差,需要根據對應的時間點,進行必要的指數化。以1985年為基期,取值為100,結合每年農村居民消費、收入方面的數據,同比例變化這些信息數據,用CS、INC、P分別表示農村居民消費指數、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指數、農村消費價格指數。在此基礎上,想要進一步提高所設定模型的準確率,需要指數序列的對數,即LnCS、LnINC、LnP。而每階級差便是農村居民在消費方面的增長情況,農村居民純收入增長情況,當然,包括物價指數方面的波動變化情況,其中的二階差表示農村居民消費、收入方面的增長變化情況。還需要全面、客觀地分析時間序列的單位、檢驗,準確檢驗、估計對應的協整關系。但原序列具有的長期特征并不容易被消除,甚至會丟失農村居民消費、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數據。就所使用的變量來說,其差分形式關系式可以客觀折射出所研究經濟現象的短期狀態,但無法有效呈現出其長期狀態,要盡可能利用變量本身,深入研究、探討經濟現象的長期均衡狀態。此外,還要準確估計、解釋向量自回歸模型。
(二)提高新時期農村消費水平對策
在社會市場經濟背景下,要結合農村地區發展具體情況,采取可行、有效的措施,通過不同途徑提高農村消費整體水平,改變農村居民消費心理、消費習慣。政府要借助網絡、多媒體等加大宣傳力度,幫助農村居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還要加大在農村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提高農村居民的整體素質。由于農村居民的收入具有極大地不穩定性,在消費的時候,他們考慮的方面特別多,特別注重儲蓄、積累,“重積累、輕消費”現象普遍化。政府部門要加大在醫療、養老方面的支出,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的整體保障水平,減少他們的擔憂,刺激消費,為提高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做好鋪墊。此外,還可以多角度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比如,通訊、商業、醫療等,日漸豐富農村市場,增加農村居民收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三、結論
在構建、分析經濟學模型基礎上,可以知道農村消費發展是建立在農村收入狀況基礎上,其中收入是影響消費的關鍵性因素,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在社會市場經濟背景下,農村居民的收入明顯增加,農村消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農村地區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并不快,收入、消費之間的增長屬于反比例關系,而農村居民在消費方面的支出也不多,極易影響他們的現行走消費。針對這種情況,急需要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李群霞.我國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基于協整檢驗[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1:30-32.
[2]牛凱,向平.我國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的實證研究[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2,04:185-194.
[3]胡暉,王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對消費影響的計量分析[J].商業時代,2010,15:14-16.
[4]劉亞錚,張昭.城鄉居民消費水平與收入水平比較研究——基于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檢驗[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4,04:111-117.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分層線性模型在中國居民收入和消費及其關系研究中的應用》13BTJ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