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凡超 常志有
【摘要】國際貿易保護理論的比較研究主要以發展中和發達國家角度進行分析,發展中國家主要采取保護幼稚工業論、改善本國國際收支以及貿易條件和增加本國政府收入。發達國家采取的貿易保護政策主要包括保護本國就業理論和公平競爭理論。通過對不同國家發展貿易理論的比較,我們可以得出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會根據本國實際經濟狀況采取相應的貿易保護政策。
【關鍵詞】貿易保護 關稅 貿易政策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國家之間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國家間為了保障自身貿易利益的最大化,采取相關貿易保護的措施。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所采取的貿易保護理論和制定的貿易政策會隨著其經濟發展程度和宏觀經濟的發展目標而產生差異。對國際貿易保護理論進行比較研究,可以得到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伴隨者不同的貿易保護政策,并且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為達到不同的目標所采取的貿易保護政策也存在差異。
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保護理論
(一)保護幼稚工業論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在工業等領域發展比較落后,大部分的工業制成品行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比較滯后。發展中國家為培育發展本國的民族工業會采取貿易保護的措施,防止發達國家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搶占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掠奪其資源。發展中國所采取的保護幼稚工業論,即是從本國工業發展階段還處于初級,為保證其順利發展,采取關稅等阻礙發達國家工業制成品的輸入,保障本國工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在短期內由于發展中國家工業還處于初級階段,需要大量的固定成本的投入以及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在開始階段為保護幼稚工業的發展所付出的成本大于收益,但從長期看來貿易保護政策有利于工業的發展,最終所獲得收益能夠彌補所付出的成本。一般來說,采取貿易保護政策所達到的效果低于保障行業發展的產業政策。政府所采取的產業政策主要是對行業生產進行補貼,采取這種措施除了給社會帶來的損害程度較低之外,還有利于政府部門監督企業的合法管理,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在采取關稅等貿易保護措施時,由于缺乏政府補貼支持,主要的收入來源于市場,因此企業在進行生產呢過程中缺乏效率。
(二)改善國際收支論
國家間在進行貿易往來時,對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進行出口,進口本國處于生產劣勢的產品。出口貿易得到外國資金,獲得外匯。進口貿易需要支付本國資金,外匯儲備減少。一國所采取的貿易保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為了增加外匯出口而采取減少進口貿易保護政策是一種消極的措施,為了保證國際收支平衡采取促進本國出口的政策,提高本國勞動生產率,挖掘更多的出口潛力,賺取更多的外匯,采取代價較小的平衡國際貿易平衡的政策。
(三)改善貿易條件論
貿易條件是指一國商品的出口價格與商品進口價格兩者的比值,貿易條件改善是指本國出口商品的價格高于進口商品的價格。一國采取關稅等貿易保護的措施有利于減少從國外進口商品的數量,本國對外國商品的商品需求數量減少,導致國外商品供給大于需求則會引起商品價格的降低。更具供求原理則進口商品的價格下降,不呢個過政府采取促進商品出口的能力,其價格會提高。最終得到,商品的出口價格大于進口價格,采取貿易保護的政策后,本國的貿易條件改善。
(四)增加政府收入論
一國在采取貿易保護的政策,主要是對進口商品征收一定比例的關稅,政府在征收關稅時,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三、發達國家貿易保護理論
(一)保護就業理論
古典經濟學強調的是商品供給方面的理論和完全依賴于市場機制,但是凱恩斯發現一國的產出和就業主要取決于對本國產品方面的有效需求。為了增加行業產出和就業的增加,主要是依賴于社會對本種商品有效需求的增加。相反,當有效需求不足時,會出現經濟衰退和生產過剩的現象,造成是失業的增加。一國采取保護就業理論時,保證本國商品數量增加,有利于本行業產品的數量生產,為了審查更多的數量,廠商會增加勞動力的需求,從而雇傭更多的勞動力,提高本國的就業率。
(二)保護公平競爭理論
發展中國家利用本國廉價的勞動力生產出的商品具有價格上的比較優勢,往往制定較低價格出售給發達國家。發達國家為了保證從外國進口的商品與本國商品在價格上保持公平競爭,則會采取貿易保護措施,例如征收反補貼稅,反傾銷稅以及其它懲罰性關稅,進口配額進行貿易制裁。
四、貿易保護的新理論
世界貿易格局的變化,傳統的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出口高端的工業制成品,發展中國家想發達國家出口初級加工的制成品。工業化國家的雙向貿易是世界貿易的主要形式,貿易結構的變化,導致發達面臨更加激烈的貿易競爭。采取積極的貿易保護政策,有利于保證本國出口貿易增加的同時會保證本國行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培強,張興泉.貿易保護政策對異質性企業影響的實證檢驗—兼論中美產業內貿易摩擦傳導機制[J].國際貿易問題.2014(1).
[2]蔡宏波.金融危機背景下貿易保護政策有效性檢驗[J].國際經貿探索.2012(03).
[3]趙德昭.美國對華貿易政策抑制了中國勞動力就業嗎?[J].世界經濟研究.2013(09).
[4]顧振華,沈瑤.利益集團影響下的中國貿易保護政策—基于產業分工的視角[J].2015(04).
作者簡介:卓凡超(1991-),男,湖南張家界人,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國際貿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常志有(1965-),男,云南昆明人,教授,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