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妍 王亞民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提出,“互聯網+物流”這一模式走入人們的生活,對傳統物流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大幅度改進。為了了解“互聯網+”為物流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文章采用文獻研究的方式對“互聯網+物流”模式的創新點、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根據現狀深入思考,提出此模式下物流行業可能出現的問題,希望可以給相關工作人員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物流;發展
中圖分類號:F253.9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With the suggestion of“internet+”, the model of internet+logistics is slowly walking into our lif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s from“internet+”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dopts the way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innovation points and the tendency of development of“internet+”combined logistics, and 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 this article suggests some problems that may arise, and hopes to give the relevant staff some valuable information.
Key words:“internet+”; logistics; development
隨著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物流”這一概念逐步走進我們的生活,同時,物流為我們生活和其他方面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物流行業變得至關重要。從一開始的郵政一家稱霸到如今各類物流企業層出不窮,整個物流行業的發展速度十分驚人。物流業作為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近年來受到了國家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產業地位穩步提升。
但是,我國的物流行業始終面臨一系列的問題:物流系統性不強,網絡化程度低,各物流企業之間聯系較少,獨自發展;物流訂單分散,執行困難;人力和物力的需求很高,造成極大浪費;物流行業缺乏國際化業務,目前國內的物流企業還不能提供全球化的服務;物流業的整體創新能力比較弱。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提出了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使得傳統的一些行業可以與互聯網相加,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實現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從物流業發展的角度看,這是物流業從傳統物流發展到一體化物流,進入供應鏈管理物流后的又一次嬗變。這種大環境下,物流行業也迎來了新的機會,利用“互聯網+”,對物流行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同時對整個物流行業進行調整創新。
1 “互聯網+物流”模式的優勢和創新點
在“互聯網+”這一概念提出后,互聯網與很多的傳統行業結合,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傳統的物流行業在與互聯網結合以后,帶來了很多的優勢及創新。
在此,先介紹“互聯網+物流”對物流行業自身所產生的優勢。“互聯網+物流”模式會使得整個行業的運行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傳統的配貨過程是由服務人員拿著訂單進行人工的揀貨、打包、出庫,存在出庫效率低下的問題。而“互聯網+物流”模式通過互聯網使得信息得以聚合,網倉物流模式下,系統自己通過商家過往銷售數據,對下一個時間段的銷售量進行預測,以減少庫存積壓以及存貨不足的問題。同時,智能化的分揀設備的使用,如分揀機、堆垛機、標簽識別系統全自動化高層貨架等會極大提高訂單的處理速度。信息化的手段同時也能夠使網絡信息聚合在一起處理,帶來資源的合理化配置,使得貨運資源有效利用,減少物流配送過程中無效的空運及空車返程等現象。這樣的結果是,整個物流行業的運行更為快速,使資源浪費的現象有一定的緩解。
其次,是“互聯網+物流”模式帶來的成本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由于互聯網的使用,物流行業運作過程中所需要的人力成本會大大降低,當前產生了一種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眾包模式,也就是匯集閑散的資源來進行快遞服務,眾包的快遞員都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兼職,有效整合了社會的閑散資源,提高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時,在當前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物流APP的研發為此類運作模式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不需要有專人來應對企業與物流公司之間、物流公司與貨運司機之間的關系問題,使得人力、物力成本均有所下降。互聯網的使用,可以使得資源整合然后進行運輸,能夠降低運輸成本。“互聯網+物流”模式下,貨車司機的收入也會大幅度提高。互聯網的使用,改變了物流行業的生態。
在信息時代,擁有信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當前的物流行業,事實上掌握著大量第一手的客戶資源,包括客戶居住地、消費習慣、消費偏好、消費水平等一系列信息,物流行業企業利用互聯網的平臺,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物流服務水平,還可以進一步分析數據,做出一些客戶服務的預測。
對企業而言,其所追求的是成本更低,運輸效率更高,需要貨物時,貨物能夠迅速的送達。而“互聯網+物流”恰好能為企業解決這樣的問題。首先,成本問題,由于互聯網的使用可以省去大量的中間環節,為企業顯示一手的貨源所在,因此可以減少花費在貨源轉手上的成本;同時,互聯網的使用,使得企業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物流服務提供者,因此可以貨比三家,挑選出報價最低服務較好的物流公司,這也迫使物流服務者壓縮利潤空間,提供更低的報價。互聯網的使用,使得很多企業的庫存過程自動控制,企業采買過程會十分順利通暢,也會降低其在采買過程中的成本。其次,“互聯網+物流”模式會使得企業能夠根據物流公司以往的送貨速度等信息對物流公司的送貨行為進行預測,使得企業能夠及早地做出訂貨行為。通過這樣的預測,企業在庫存管理方面會做得更好。
“互聯網+”提出后,給物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多新的思維模式,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首先,平臺思維。當前,各類物流APP的研發使得物流行業與其他行業可以在同一平臺進行對話,互聯網的平臺思維即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物流平臺也會是開放的、以共贏為基礎的商業模式的融合。其次,眾籌思維,利用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思維,契合了互聯網的思維,這一模式在物流行業有很大的嘗試空間。還有流量思維、跨界思維等創新的思維模式,這些創新點也是“互聯網+物流”模式的發展趨勢。
2 “互聯網+物流”模式的發展趨勢
當前所提到的經濟發展“新常態”,即“反常的現實逐步變為新常態”。新,關鍵在于經濟結構與產業轉型升級,也就是“互聯網+”所提及的含義。在這樣的新常態下,“互聯網+物流”業的發展,就有了一些新的方向。
首先,開展差異化競爭。當前,國內物流企業非常多,競爭激烈,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差異化的競爭是十分有必要的。為了在眾多的物流企業中脫穎而出,物流企業需要進行更優質的服務并提供與其他物流公司有一定差異的物流服務。當前的市場情況顯示,大多數的物流公司僅僅提供簡單的運輸服務,對時間和在途損失都沒有有效的措施,由此產生的矛盾不在少數。當前,順風之所以在行業內部發展相對較好,就是因為其在運輸時不會不斷的轉送,速度上較其他物流有明顯的優勢,同時順豐速遞在服務質量上也有一定的優勢,這是差異化競爭的一種表現形式;而京東自營快遞推出“211”限時達,也是從送貨速度出發進行的一種差異化建設。
第二,進行產業融合。產業融合已經具備了成熟的時機和條件,信息技術創新為物流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內在的驅動力。同時,物流本身未來可能不再是物流企業盈利的主要途徑,而從物流延伸出來的其他業態將有可能成為物流行業進行盈利的主要模式。運用互聯網思維,學會物流+其他行業+數據處理的有機融合,學者提及的行業有金融服務業、IT服務業、設備制造業、咨詢業等。不同行業的企業相互滲透,以資本作為紐帶,業務邊界和市場不斷擴展,形成更大的空間和時間范圍的貨物、資金、信息的流動和存貯,形成新的市場結構。應該從企業層面,提升物流服務價值認知、增強資源整合能力、增強信任機制、增強物流服務社會化的程度。
第三,營銷模式變為精準營銷。由于“互聯網+”的提出,在云聯網思維的啟發下,智能物流開始不斷的突破效率邊際。在當前這樣的大數據時代,精準營銷成為了一個炙手可熱的詞。正如我們在瀏覽網頁時,網頁會根據我們的瀏覽歷史判斷我們的瀏覽偏好,為我們提供一些定制化的網頁信息。物流企業也應引進這一模式,而且對于物流企業而言,企業可以和其客戶進行交流,做出更好的定制化的營銷。物流企業借助于云聯網、大數據進行訂單預測、策略優化,能夠較為準確地對訂單生產規模、地點以及物流路徑進行預測。
第四,從以往的被動服務轉向主動服務模式。C2B個性化定制消費以及后來O2O的體驗,都是互聯網行業發展的一個方向,而物流行業是這一模式實現的關鍵。物流O2O將是線上線下連接的橋梁,使得線上線下商品之間流通、協同。O2O條件下的物流公司的服務不再是對線下物流現場的服務,還需要注重社交媒體、移動端、PC端等線上渠道體驗的營造,并通過人性化、優質、便捷的服務使用戶進行體驗,實現線上線下一致、優質的服務體驗,這也是物流O2O戰略的重點內容。物流業應轉變服務心態,從被動服務變為主動支持,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建立相應的物流數據庫,盡量實現信息傳遞的實時化,促進物流行業的信息化和網絡化。正如京東在其發展過程中所設計的“異常天氣自動提示”的服務,也就是系統會根據訂單地區,在客戶查詢訂單時表示出相應的異常天氣提示,這一服務可以讓客戶輕松的得知自己的訂單是否受到了天氣影響,使得客戶對自己的收件時間有了一個明確的了解。這一主動服務模式的轉變,于細微處為用戶提供了更為貼心的服務,也使得京東自營物流的服務與其他快遞有了一定的差異。
第五,物流行業設計新的物流組織以及運作模式。因為物流過程是一個接力的過程,傳統模式下物流行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情況。而互聯網環境下,物流信息有了對稱的可能性。隨著大數據不斷發展,物流社會化的應用開始出現。亞馬遜甚至設計出了出租車順路送貨的服務,這一模式整合運輸公司、個體司機以及客戶資源,使社會資源得以優化配置。在運輸環節以及倉儲環節,機器人的研發也是進一步發展的方向。更加智能的機器人可以更大限度地解放人力資源,使得物流行業的運作模式有進一步的改進。
第六,“互聯網+物流”將催生全國大物流的格局。當前,各個物流企業獨自發展,其物流信息也是在自己的網站上才可以進行查詢。使得客戶在使用時,必須要知道自己的商品是哪個公司承運,才可以進行查詢。而這一問題將在“互聯網+”的格局下得到進一步的改善。由于物流信息網可以使得物流信息實現資訊整合,實現物流信息的交換和資源共享。運輸貨源信息、車源信息等資訊服務的共享使得物流企業可以進行合作,做出運輸資源與待運貨主最佳配對、散貨拼箱、專線服務等物流信息服務。未來幾年,隨著高鐵、大型高速船舶、綠色航空、新能源汽車、智能交通、倉儲、現代化科學技術等在物流領域的推廣和應用,互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將與物流業深度融合,使物流更加“智慧化”、“智能化”,這些都會對物流行業升級帶來促進。
第七,基于當前物流行業所做的探索,有以下幾種發展模式可以進行借鑒:首先,是基于位置服務的“在線搶單”,類似于當前專車服務,物流行業也可以進行這樣的搶單,客戶在相應的APP上查找離自己附近的接單人員,發布物流需求,配送者在線搶單,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務。其次,開發“拼車拼貨”模式,拼車模式以整車為單位,將車輛空間按照貨物體積大小進行劃分安排,通過系統統一安排,配送車輛可以多點取送,多裝多卸,將社會閑散運力整合,同時達到成本效率最優化。第三,“線上招投標”模式,物流服務的需求者可以通過平臺發布倉儲和貨運需求,倉儲公司或貨運司機在平臺競價,用戶根據報價選擇性價比合適的企業或個人進行進一步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