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空巢老人是隨著經濟發展而出現的社會現象,本文在對農村空巢老人社區養老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農村空巢老人;社區養老;問題及對策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使得很多農村老人變成空巢老人。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的解決,是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的前提,是我們更好的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目前我國農村空巢老人的現狀整體呈現出這樣的狀況:農村空巢老人的人數越來越多、比例越來越大;經濟生活困難;日常生活照料困難;精神慰藉困難;空巢老人權益保護方面欠缺等。而其中養老問題是最大的一個問題。
就目前而言,農村養老模式主要有: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及個人養老。對于空巢老人來說,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下,由于子女都外出務工或居住在較遠的地方,在生活照料方面很難顧及,精神慰藉方面也得不到紓解,只能從經濟上得到安慰。因此這種養老模式對于農村空巢老人不是理想的模式。而個人養老模式完全要老人承擔經濟方面的壓力及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甚至還要擔負起照顧留守孫兒孫女的生活起居,因此給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不適合空巢老人養老。而社區養老能在很大程度上最大限度的收集社會資源,服務社區居民;能充分利用資源組織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活動,把農村空巢老人集聚起來,引導他們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相互之間有交流,不在感到孤寂無助。社區養老供養模式,是現階段比較符合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的模式。
但是社區養老卻在實踐的層面面臨諸多問題呢:首先,農村空巢老人不理解社區養老。中國傳統養老是“養兒防老”、“儲蓄養老”,在很多老年人的認知里,認為找社區服務幫助,是很丟臉、沒面子的事。其次,政府對社區養老服務支持力度不夠,很多時候形成孤軍奮戰的局面。政府設立了社區這一基層組織,讓他能夠管理社區內居民,但政府屬于設置了就放任其發展,在許多方面政府沒有給予社區組織幫助,讓其發展緩慢。第三,社區養老服務興起較晚,很多方面發展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服務機制也不完善,服務所需專業人才也比較缺乏。社區服務應該是包含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權益保護等關乎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的切身方面的,但由于發展不完善,社區服務現在只能勉強做到簡單的上門慰問、幫忙打掃衛生,而對于老年人的其他生活需求很難滿足,老年人在休閑娛樂時,渴望有一個地方能放松心情,找幾個同輩人交流交流,比如說社區的象棋室、麻將室、書法室、羽毛球場、乒乓球場、跳舞的小廣場等等這些娛樂場所,都是老年人養老,特別是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所必須,也是社區養老服務所不可缺少的。現期的社區養老服務模式還處于摸索前進階段,對此提出提升社區養老模式的以下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配備專業社會工作者
社區基礎設施是為社區老人服務的前提與基礎。因此應該加大對社區的投入,著重基礎設施建設。此外社區養老服務離不開社區專業人員的支持,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是復雜的,需要較強的理論知識來指導完成。加快社區服務人才市場的建設,能更快更好的完成社區養老服務。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無論是面對的個人、小組,均以其特殊的方式,使其適應社會的需要。社區養老服務能不能快速、有效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服務人員的職業素質。
社會工作者介入農村空巢老人社區養老的途徑有:1.加強宣傳力度,增加農村空巢老人對社會工作者的了解;2.成立農村社區社會工作站,服務更多的社區居民;3.搭建一支專業與自愿相結合的社工服務隊伍,加快融入農村空巢老人;4.動員社區資源,充分調動社區資源,是更好的服務農村空巢老人;5.推進政府完善相關的政策,加大宣傳和投資力度。
社會工作者介入農村空巢老人社區養老的意義有: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學科知識,能更好、更快的發現和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的問題。社會工作者在服務農村空巢老人時有一套專業的服務方法,有理論依據,能更好的促進和加快社區養老制度的發展和完善。社會工作者是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介入農村空巢老人養老,能很好的彌補社區養老專業人才的不足。
(二)提高農村空巢老人的社區適應能力,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許多的農村空巢老人由于長時間勞作,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平時也不喜歡和別人交流,整個人顯得孤寂、怪癖。社區通過組織大量的有趣活動,吸引農村空巢老人參加,提高他們的社區適應能力,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轉移子女不在身邊的孤獨感,使老有所樂。
(三)加強社區養老制度的宣傳
社區養老供養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一種最適合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模式,需要讓更多的老年人老關注。可以通過海報、定期組織活動、普法宣傳等形式,讓農村空巢老人了解、相信社區,讓更多的空巢老人了解法律知識更了解社區養老,相信社區養老。
(四)加強政府對社區養老服務的支持力度
基層組織的發展和壯大,離不開上級組織的支持。社區養老服務組織在維護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的權益保護方面,需要上級組織的大力支持才能更好地為其服務。政府可以加大對社區養老服務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空巢相信,愿意去了解。
總之,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它不僅關系到農村空巢老人的切身利益,還關系到社會、經濟、政治的可持續發展及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而社區養老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區資源、團結社區力量,為空巢老人晚年養老生活,起居照顧貢獻力量。社區養老模式比較符合現階段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模式之一。
參考文獻
[1]劉美萍.社區養老: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的主導模式[J].行政與法,2009,(3):70.
[2]李鋒清.老齡化趨勢下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障思考[J].沈陽大學學報,2009,(21):75-77.
[3]游秀欽.空巢老人的困境對社會工作新理念的需求[J].云南財經學院學報,2008,(5):87-88.
作者簡介
呂紅梅(1982年6月-) 女, 碩士。漢族。云南曲靖人。現任職于曲靖師范學院法律與公共管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社會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