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琪,王唯佳,陳燚宏,余倩倩,孫 虹,楊榮禮,張開利
?
醫學生志愿服務動機探索
高琪,王唯佳,陳燚宏,余倩倩,孫虹,楊榮禮,張開利
[目的]探討醫學生志愿服務的動機,為培養醫學生良好職業道德提供建議。[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隨機調查140名志愿者,分析其動機和對志愿活動的態度。[結果]男女生動機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學生與非護理學生動機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醫學生志愿活動動機參差不齊,建議學校、社會和家庭共同為學生塑造提升服務動機的客觀環境,有助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醫學生;志愿服務;動機
志愿服務是一種不分參加者的性別、年齡、種族、社會文化背景、自身條件而自愿、不求任何報酬地貢獻自己的財物、才能、時間、知識等幫助他人的社會行為[1]。根據我國《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提出:“要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對于大學生尤其是擁有醫學這一特殊身份的學生來說,志愿服務是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同時健康的志愿服務動機是體現醫學生社會價值的核心品質。醫學生作為未來醫療衛生事業的主力軍以及醫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狀況,是中國醫療衛生行業能否實現“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理念的關鍵因素之一。通過醫學生良好的志愿服務活動,能夠引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助于醫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有利于培養醫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以及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
1.1一般資料
本次醫學生志愿服務為徐州市敬老院老人活動。在醫學院隨機招募護理(72人)、臨床(17人)、影像(20人)、口腔(7人)、公共衛生(13人),醫學技術(9人)、麻醉(2人)等各個專業的學生共140名志愿者進行志愿服務。其中男生30人,女生110人,均為2年級學生。問卷調查采用自填方法收集,回收有效問卷共140份。
1.2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在文獻[1-4]的基礎上得來,最終形成13項條目。在調查前已進行小范圍的預調查試驗。
本次研究采用自行修訂編制的醫學生志愿服務徐州敬老院動機的問卷調查表進行無記名調查。問卷內容共有13項:“您認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能使生活更豐富多彩嗎?您覺得可以給接受過服務的人帶來方便嗎?您覺得您的參與可以為集體做一份貢獻嗎?您認為利用課余時間來參加志愿服務有意義嗎?您認為參與志愿服務可以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嗎?您認為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能收獲感激嗎?您認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能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其他才華嗎?您認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能使自己的人際關系和諧嗎?您認為自己能為改善老年人生存現狀做一份貢獻嗎?您覺得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可以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嗎?您覺得參與志愿服務類活動能幫助自己更好地了解和融入社會嗎?您參與此次志愿服務活動是出于興趣嗎?您對完成好本次的志愿服務活動有信心嗎?”。回答有5個選項:完全不同意(計1分)、部分不同意(計2分)、不清楚(計3分)、部分同意(計4分)、完全同意(計5分)。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問卷調查數據通過Epidata分類處理并在計算機上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分析,數值以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應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男女動機得分比較

表2 護理學生與非護理學生動機得分比較
本次問卷調查中,認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能使生活更豐富多彩,表示同意占95.7%,不同意占3.6%;認為可以給接受過服務的人帶來方便的,表示同意占93.6%,不同意占2.1%;認為參與可以為集體做一份貢獻的,表示同意占96.4%,不同意占0.7%;認為利用課余時間來參加志愿服務有意義的,表示同意占97.9%,不同意占1.4%;認為參與志愿服務可以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的,表示同意占 97.1%,不同意占1.4%;認為志愿服務過程中能收獲感激的,表示同意占93.6%,不同意占0.7%;認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能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其他才華的,表示同意占90.0%,不同意占1.4%;認為參與志愿活動能使人際關系和諧的,表示同意占90.7%,不同意占1.4%;認為自己參與志愿活動能為老人生存狀況做一份貢獻的,表示同意占85.0%,不同意占3.6%;覺得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可以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的,表示同意占93.6%,不同意占2.1%;覺得參與志愿服務能幫助自己更好地了解和融入社會的,表示同意占93.6%,不同意占2.1%;參與此次志愿服務是出于興趣的,表示同意占92.1%,不同意占7.9%;對完成好本次志愿服務活動有信心的,表示同意占96.4%,不同意占0.7%。
3.1學校、社會和家庭的教育端正醫學生志愿者的動機
本研究顯示:醫學生的志愿動機參差不齊。這與學生成長環境以及所受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志愿服務也是一種社會實踐,學校作為醫學生培養機構,應大力推動志愿服務活動[2]。從學校方面加強教育,達到提升大學生志愿服務熱情的目的。學校醫德教育在醫學生志愿服務動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大學生特別是醫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和人文關懷品質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因此,醫學院應充分利用思想教育[5]。比如學校加強感恩教育,注重感恩品質的培養,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將更加有利于發展志愿服務,有利于醫學院校充分發揮學生的專業特色發展醫療志愿服務。首先學校必須重視,志愿服務只有得到學校的認可和重視,才能在大學生這個群體中得以發展。其次提高大學生的志愿動機,學校可通過一系列強而有力的措施來增加醫學生志愿服務熱情,從情感上喚醒大學生尊老愛老意識。以情育人,促進內化。“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6]。再者,學校多開展一些志愿服務,將醫學生志愿服務這一抽象概念具體化,理論聯系實際,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志愿服務的校園宣傳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長期宣傳熏陶既可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重視,也可讓學校存在志愿服務氛圍,甚至作為學校的傳統,成為學校的一種文化,為志愿服務的長期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學校的教育貴在長期堅持,而不是一朝一夕,將志愿服務融入校園生活[7]。
醫學生需要培養社會責任感,這需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以及懷揣一顆感恩之心。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人的價值觀正悄無聲息的被影響著,多種途徑獲取的信息良莠不齊,代表了不同人群的思想,醫學生難以區分對與錯,這就需要政府督促與完善法律監督機制,加強法制教育,加大對背棄社會責任行為的監督和批評力度,為醫學生指明方向[8]。此外,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還應來源于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淡。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反哺社會,為良好的社會環境添磚加瓦。
家庭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載體,人的一生接受到的最早的教育就是來自于家庭。在我國傳統的教育觀念中,多數家長認為成績和分數才是第一,與學習無關的活動禁止孩子參加。這導致學生責任“失重”的現象,不少學生不愿承擔責任,甚至無視志愿活動,沒有擔當。良好動機的培育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三者有機結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家長應尊重孩子在成長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孩子以良好的動機和積極的態度參加志愿活動,讓孩子樹立自主決定以及自覺承擔責任的意識。家長也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以身作則,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2塑造提升志愿者服務動機的客觀環境
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引導我們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助于培育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8]。社會發展參差不齊,難免存在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但是社會的主流還是積極向上的,這離不開國家、家庭、社會的指導作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社會的和諧、友善正是這些精神的良好體現。良好的志愿服務動機,不僅能造福社會,而且對大學生自身自我價值的實現,也恰恰呼應了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為實現這一偉大社會主義目標,應完善相關法律機制,加強相關法制教育,明白責任和義務的具體內容,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道德風氣和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機制。同時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等部門應積極在高校宣傳,推動養老服務的進行,為熱心養老事業的青年提供相關保障,提高養老服務整體質量,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環境。
通過醫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對醫學生的道德素質的培養具有時代價值。端正醫學生志愿服務動機,有助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助于醫學生養成健康的職業道德;有利于幫助醫學生豐富道德素質養成的形式。
[1]楊秀木,高恒,齊玉龍,等.大學生志愿功能動機與志愿行為:感恩品質的中介作用[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5,13(3):354-360
[2]宋佩寧,左璇,羅碧川,等.社會實踐培養醫學生就業能力作用的調查與分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21(3):251-253
[3]李秀玲,裴學玲,石玉霞.新疆某衛校護理專業學生對志愿服務的認知和參與動機調查[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2):83-84.
[4]鞠彬彬.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動機研究[J].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3,27(92):20-23.
[5]林中青.強化醫學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育人功能的思考[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3):14-18.
[6]郭婷,武頌文,張家源.陜西省某醫學院校醫學生核心價值觀眾認同現狀調查[J].醫學與社會,2014,27(2):48-50.
[7]韓寧,楊迪,劉寵.“90后”大學生志愿服務意識的養成和公民意識的樹立[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6):79-80.
[8]韋金凌,韋麗林.培育醫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有效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5(40):63-64.
(本文編輯王麗寇麗紅)
Exploration of volunteer service mo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Gao Qi,Wang Weijia,Chen Yihong,et al
College of Nursing,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Jiangsu 221004 China
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編號:20150313025;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重點項目,編號:20150313025;徐州市社會科學應用研究(生態文明)專項課題,編號:2015XSST—019。
高琪,本科,單位:221004,徐州醫科大學護理學院;王唯佳、陳燚宏、余倩倩、孫虹、張開利(通訊作者)單位:221004,徐州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楊榮禮單位:221004,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G642
B
10.3969/j.issn.2095-8668.2016.03.011
2095-8668(2016)03-0171-04
2016-05-05;
2016-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