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巍,郭麗娜,王曉麗
基于四大基本鑒定方法的生藥學實驗考核機制改革
董 巍,郭麗娜,王曉麗
(齊齊哈爾醫學院藥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圍繞四大基本鑒定方法對傳統生藥學實驗考核機制進行改革,全方位開展專業技能培養,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學習生藥學的積極性,全面提升學生技能水平。改革后的實驗考核模式,實現了考試的公平、公正,使學生掌握的技能更加全面,實現了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標。
生藥學;實驗考核機制;鑒定方法
生藥學是應用本草學、植物學、動物學、化學(包括植物化學、藥物分析化學、生物化學)、藥理學、中醫學、臨床醫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理論知識和現代科學技術來研究生藥的基源、鑒定、有效成分、生產、采制、品質評價及資源可持續性開發利用等的一門學科[1]。生藥學是藥學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其教學內容分為理論與實驗兩部分。生藥學實驗考核成績在大多數院校實驗考核成績中占20%~40%[2]。在傳統實驗教學與考核模式下,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因此,急需建立與理論課相配套的學業標準及考核機制,以推進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激發學生對生藥學的熱愛。
該課程實驗考核體系由平時成績、實驗報告、實驗考試3部分組成。(1)平時成績:主要考查實驗課出勤情況、預習情況、實驗操作能力、紀律及衛生。(2)實驗報告:要求每次實驗結束后詳細書寫實驗報告,繪圖準確、簡潔、逼真,線條均勻一致,形態結構名稱標注準確。(3)實驗考試: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未知中藥材的辨認,選取10種重點生藥由學生觀察性狀、鑒定生藥,給出準確名稱;另一部分是未知生藥粉末顯微鑒定,選取2~3種重點生藥粉末,由學生完成粉末裝片及顯微鑒定,并判斷生藥名稱。這種實驗考核方法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基本可以保證實驗成績評定的客觀性和準確性。但是通過長期觀察本校實驗考核的實際情況,發現這種考核方式存在一些弊端,其中,實驗考試環節暴露出的問題比較集中。例如,在未知中藥材的辨認中,考試學生較多,由于實驗室空間及場地有限,要將學生分組進行考試,而考試時準備的中藥材是固定的,導致后參加考試的學生會“參考”前一組考試內容,更容易通過考試,無法保證考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在未知生藥粉末顯微鑒定考試中,考試內容往往是在實驗課上觀察過顯微特征的生藥,我們發現個別學生在考試前逐一觀察各種生藥粉末的顏色、氣味等特征,以便考試時做出大致判斷,例如,五味子粉末為暗紫色,薄荷粉末為淡黃綠色,麻黃粉末為淡棕色,人參、貝母、茯苓、豬苓等粉末為白色,茯苓、豬苓在進行水裝片時溶解度稍差,大黃、黃芩、黃連、黃柏粉末為黃色,黃芩、黃連、黃柏味苦等。學生根據這些特點可以對生藥粉末名稱進行初步預判而忽略鑒別特征,不利于其掌握相關知識點。
生藥學鑒定方法有來源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和理化鑒定4種。我校生藥學實驗考核正是圍繞這四大基本鑒定方法進行的。
2.1來源鑒定
來源鑒定又稱基源鑒定,是利用藥用植物分類學知識,對生藥來源進行鑒定研究,確定其正確學名,以保證品種的真實性。
在生藥學四大基本鑒定方法中,來源鑒定往往最容易被學生忽視,我院藥用植物園現有資源多數為齊齊哈爾道地藥材或北方常見藥材。選取某一科屬植物(例如豆科),將學生3~5人分為一組,讓其觀察完整植物體生藥材的特征,也可借助放大鏡觀察其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器官,必要時可查看文獻或地方性植物圖鑒,按照藥用植物學、生藥學等學科術語要求書寫觀察結果,以實驗報告形式上交。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加強其對來源鑒定在生藥學鑒定中意義的理解。
2.2性狀鑒定
性狀鑒定指通過感官,如手摸、鼻聞、口嘗、眼觀等簡便的鑒定方法來鑒別藥材的外觀性狀。它具有簡單、易行、迅速、便捷、高效的特點,對保證藥味的安全性十分重要[3]。性狀鑒定方法最為常用,鑒定內容包括藥材大小、顏色、形狀、質地、表面特征、折斷面、氣、味、水試、火試等。掌握每種藥材特征有助于了解藥材科屬的共性和個性,也是藥材鑒定的基本功。理論課教學時,充分利用我院藥用植物標本館的現有藥材,向學生展示中藥材鑒定術語,如大黃的“星點”、何首烏的“云錦花紋”、防風的“蚯蚓頭”、桔梗的“金井玉欄”、三七的“銅皮鐵骨”等的具體形態,提高學生藥材鑒別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實驗考試安排在理論和實驗教學任務全部結束后進行,通常選取在理論課上向學生展示過的30種重點生藥,由教師隨機組合10種生藥分發給學生,學生同時觀察性狀、特征,鑒定生藥,并給出具體名稱。這種考核形式對教師前期準備工作要求較高,但可以使學生獨立考試,大大減少了作弊機會,體現了考試的公平性與公正性;同時,有助于考查學生知識內化情況和實際應用能力,能更客觀、真實反映教學效果。
2.3顯微鑒定
顯微鑒定是利用電子顯微技術對生藥內部結構進行微觀分析,確保生藥品質和質量的一種鑒定方法。顯微鑒定主要包括粉末鑒定和組織鑒定。
組織鑒定是通過觀察藥材切片(磨片)鑒別其組織構造特征,適用于完整藥材或粉末特征相似的同屬藥材的鑒別。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組織切片各部分鑒定術語掌握不牢固、記憶不扎實,甚至不能正確區分,有必要在實驗中加強針對性訓練。為加強學生對組織鑒定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一方面選取重點生藥的組織構造圖編入實驗題庫(填空題),由學生填寫劃線部分名稱(見圖1);另一方面,選取組織鑒定部分有典型特征的生藥構建實驗題庫(單項選擇題),如傘形科小茴香(內果皮為一列扁平薄壁細胞,細胞群呈鑲嵌狀排列;中果皮有6個油管),番瀉葉(葉肉組織為等面葉型),黃連(3個品種中味連髓部偶見石細胞或石細胞群,雅連髓部有石細胞,云連皮層、髓部均無石細胞)等。通過靈活變通的考核方式,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又能增強其對重要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圖1 薄荷葉橫切面
粉末鑒定是通過觀察藥材的粉末制片或解離片鑒別其細胞分子及內含物的特征,適用于破碎、粉末狀藥材的鑒定,在各大院校實驗考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院也將粉末鑒定列為考核重點。實驗考試安排在理論和實驗教學任務全部結束后進行,選取20種重點生藥粉末,為防止學生提前觀察粉末具體顏色,保證考核的公平性,考試所用生藥粉末均用不透明紙獨立包裝,學生隨機抽取并獨立完成考試。考試過程中,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生藥粉末鑒定要點,最終給出答案。為防止學生抱有僥幸心理,當學生觀察到所抽取生藥粉末的鑒定要點時,需同時說出粉末特征的具體名稱,并由教師評定。如當學生抽取到人參粉末時,制作粉末裝片并置顯微鏡下觀察,找出人參特有的粉末鑒定特征,如樹脂道、草酸鈣簇晶、梯紋導管、木栓細胞、淀粉粒等,一一置于顯微鏡下交給教師,最終才可確定所抽取的粉末是人參粉末。這種考核方式要求學生在理論課上牢固掌握生藥的顯微鑒別特征,在實驗課上靈活應用粉末裝片技術,有利于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培養高素質生藥鑒定專門人才。
2.4理化鑒定
理化鑒定是利用某些化學的、物理的儀器分析方法鑒定中藥的真實性、純度和品質優劣的一種鑒定方法,可以分析藥材中所含主要化學成分或有效成分的有無及其含量,以及有無有害物質。隨著色譜分離、分析技術的發展,以高效液相色譜法為代表的色譜技術逐漸成為中藥鑒定的主要技術,其他包括氣相色譜法、高效毛細管電泳法和凝膠電泳法等,可更精細和準確地反映中藥的化學組分和數量分布等特征,成為中藥鑒定和質量控制的有效方法[4]。實驗課教學內容以顯色反應、沉淀反應、熒光反應、微量升華、薄層色譜為主,要求學生掌握最常用的理化鑒定方法原理及基本操作。理化鑒定方面的實驗考核圍繞微量升華、熒光反應等,采用單項選擇題形式,如大黃與偽品土大黃的鑒別、黃連的理化鑒別。
綜上所述,生藥學實驗考核機制的改革,圍繞四大基本鑒定方法(即來源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理化鑒定),不同鑒定環節采用不同考核辦法,來源鑒定以實驗報告為主,性狀鑒定以期末實驗考核未知藥材為主,顯微鑒定以實驗題庫、期末實驗考核未知生藥粉末為主,理化鑒定以實驗題庫為主,從而有針對性地、全方位地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學習生藥學的積極性,達到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的目的。我們在這四大基本鑒定方法的應用中不斷優化各部分考核比例,以達到覆蓋知識點、突出重點的考核要求,實現考試的公平、公正。學生反響強烈,評價較高,認為這種考核方式全面、公平,對其學習積極性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今后,我們將設置更多試題補充實驗題庫,實現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自動組卷以及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在線考試。
[l]蔡少青.生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王紅霞.中藥鑒定學實驗教學分析與探討[J].中華中西醫藥研究與臨床雜志,2003,1(6):76-77.
[3]段麗琴,崔寶華,劉樹峰.中藥配方中外觀相似藥材飲片的鑒定[J].臨床合理用藥,2010,3(6):75-76.
[4]陳士林,郭寶林,張貴君,等.中藥鑒定學新技術新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8):1043.■
G424.74
B
1671-1246(2016)17-0040-02
注:本文系齊齊哈爾醫學院教育科學研究項目(JY2012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