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義
中國.濰坊醫學院心理學系(山東濰坊) 261053
·論 著·(職業心理)
巴林特小組改善醫護人員職業壓力與職業倦怠*
高新義
中國.濰坊醫學院心理學系(山東濰坊) 261053
目的:探討巴林特小組在改善醫護人員職業壓力和職業倦怠方面的效果,降低醫護人員負性情緒體驗,有效預防醫護人員職業倦怠。方法:選取濰坊市某中醫院124名醫護人員,采用知覺壓力量表(CPSS)、職業倦怠量表(MBI-HSS)、正性負性情緒量表(PANAS),選取量表高分端的27%中的20人為研究對象,隨機劃分成10人的實驗組,進行為期3個月的巴林特小組干預,10人的對照組,無任何干預,在干預前后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測量。結果:實驗組被試在CPSS總分、緊張感、失控感、MBI-HSS總分、情緒疲憊感、工作冷漠感、負性情緒水平維度上后測得分低于前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58,4.58,3.58,4.92,5.60,3.34,8.17;P<0.01);無工作成就感、正性情緒維度上后測得分高于前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00,P<0.05;t=-4.58,P<0.01)。對照組被試在3個量表的各個維度前后測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巴林特小組可以改善醫護人員職業壓力和職業倦怠。
巴林特小組;醫護人員;職業壓力;職業倦怠
當前,人們普遍認為,醫護人員承受著較高的職業壓力。不良的醫患關系和不良的執業環境亦會顯著影響醫生對于本職工作的成就感[1]。對其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并使得醫護人員產生職業倦怠,表現為情緒低落,對服務對象漠不關心,工作效率低且缺乏成就感等[2],導致醫護人員出現醫療差錯,影響醫患關系,由此對醫護人員及其家庭和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在對職業倦怠的預防和干預中,要充分考慮應對方式的作用,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幫助他們學習積極應對技巧,提高有效應對壓力的能力,提供更多的心理社會支持,預防和減少職業倦怠的發生[3]。巴林特小組是由一組醫師與經過培訓的精神科醫師組長定期會談,討論在臨床工作中遇到的有關心理社會因素的案例[4]。本研究擬通過巴林特小組來增進醫護人員間的溝通交流,分析醫患互動中醫護人員的真實感受,通過對其內心體驗的討論和分享,使其識別、理解、處理復雜的情緒反應的能力得以提高,以此緩解醫護人員職業壓力,改善職業倦怠。
1.1對象
本研究在2015年3月初,從濰坊市某中醫院,采取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醫護人員140人發放問卷,問卷包括一般情況調查表,知覺壓力量表,職業倦怠量表,正性負性情緒量表,回收有效問卷124份(88.6%)。選取知覺壓力量表、職業倦怠量表、負性情緒因子高分端的27%中的20人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兩組在正性負性情緒量表、知覺壓力量表、職業倦怠量表的得分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0名醫護人員被分為巴林特干預小組,對其進行為期3個月的巴林特小組干預,每次干預時間60~90分鐘。另外10名醫護人員被分為對照組,對照組無任何干預。
1.2方法
1.2.1測評工具 ①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姓名、性別、職業、年齡、職稱、學歷、婚姻狀況、所在科室等;②知覺壓力量表(CPSS):利用該量表反應醫護人員職業壓力程度,其英文版本(PSS)得到國際上的廣泛接受和普遍應用。中文版知覺心理壓力量表(CPSS),共14個自評項目,每個項目采用1~5級評分法,1表示“絕對不會”,5表示“總是會”,第4,5,6,7,9,13項目進行反向評分,評分之和為失控感得分,1,2,3,4,8,10,11,12,14項目進行正向評分,評分之和為緊張感得分,失控感得分與緊張感得分之和為心理壓力總分。根據楊廷忠等的研究結果當CPSS總分高于健康危險壓力(26)分時,將對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③Maslach職業倦怠量表-服務版(MBI-HSS)[5]:目前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測評職業倦怠的工具,由Maslach、Jackson編制而成,MBI服務版適用于咨詢員、社會工作者、醫生、警察等服務行業的工作者,其用3個分量表測量工作倦怠的3個維度,即情緒疲憊感、工作冷漠感和無工作成就感。所有條目采用0~6分評分,0表示從來沒有,6表示每天都有,情緒疲憊感包括9個條目,主要評估工作壓力引起的情緒反應,得分范圍:0~54。工作冷漠感包括5個條目,主要評估工作壓力引起的對服務對象的態度和感覺,得分范圍:0~30。以上兩個方面的條目為正向計分,即得分越高工作倦怠越嚴重。無工作成就感包括8個條目,主要評估工作壓力引起的對自己工作的看法,使用反向計分,得分范圍:0~48分,即得分越低工作倦怠越嚴重。情緒的疲憊感得分19~26為中度,26分以上為高度,工作冷漠感得分6~9為中度,9分以上為高度,無工作成就感得分34~39為中度,34分以下為高度。當3個方面均為高度時,則認為有高度的工作倦??;④正性負性情緒量表(PANAS)[6]:由20個反映情緒的形容詞組成,包含了正性情緒因子和負性情緒因子,正性情緒因子由描述正性情緒的10個形容詞組成,負性情緒因子由描述負性情緒的10個形容詞組成,要求被試根據自己近1~2星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形容詞。每一個形容詞后有5個選擇答案:1表示幾乎沒有、5表示極其多,量表對正性情緒和負性情緒兩個因子進行統計,即正性情緒分和負性情緒分,正性情緒分高表示個體精力旺盛,能全神貫注投入工作,而分數低表明淡漠悲哀,負性情緒分高表示個體主觀感覺困惑迷茫,處于痛苦的情緒狀況,而分數低表示冷靜鎮定。
1.2.2測評方法 將一般情況調查表、知覺壓力量表、職業倦怠量表裝訂成冊對醫護人員進行施測,由同一人員施測,下發問卷,適用統一的指導語,要求獨自答卷,避免外界干擾,填好問卷后當場收回。分別在巴林特小組干預前后對實驗組對照組進行測量。
1.2.3干預方法 巴林特小組每月活動1~2次,每次活動約60~90分鐘,小組活動從2015年3-6月,歷時3個月。干預程序:①由組長介紹小組活動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并闡述保密、安全原則,啟發小組成員提出工作中記憶深刻、反應強烈的案例,討論的問題包括病人或家屬的不理解,工作中的挫折、沖突等;②案例提供者描述事件經過,表達自己的感受并提出問題;匯報結束后小組其他成員可以進一步提問希望了解的案例細節問題,匯報者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回答。案例的報告主要針對醫患之間的互動情況,包括醫務人員當時的感受、反應和想像,使當時“場景”真實再現[7];③除案例匯報者外的其他小組成員自由表達他們對該問題的觀點、感受及有關建議。此時案例提供者不作發言或反饋,僅是傾聽。在這期間主持人會鼓勵成員積極地對案例進行分析,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以達到讓大家深刻理解事件本身的目的;④案例提供者根據所有小組成員的發言,闡述對此案例的重新認識及感受,尋找到在以后工作中遇到類似問題的解決途徑,從而對醫患矛盾形成新的認識。最后,組長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和評價。
1.3統計處理
收集到的數據用SPSS 19.0錄入并進行統計分析,方法包括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實驗組與對照組知覺壓力量表的前后測差異比較
巴林特小組干預前后,實驗組成員在總分、緊張感、失控感維度上后測分數均低于前測,前后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成員在總分、緊張感、失控感維度前后測得分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知覺壓力量表的前后測差異比較(n=10,)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知覺壓力量表的前后測差異比較(n=10,)
注:*P<0.05,**P<0.01,下同
項目 組別 前測得分 后測得分 t P總 分實驗組47.50±7.06 36.90±4.77 4.58 0.001**對照組46.40±3.44 47.80±2.57-1.46 0.177緊張感實驗組28.70±4.14 23.10±2.96 4.58 0.001**對照組27.10±1.85 27.50±2.17-0.63 0.545失控感實驗組18.80±3.97 13.80±2.49 3.58 0.006**對照組19.30±3.16 20.30±2.63-1.94 0.085
2.2實驗組與對照組職業倦怠量表的前后測差異比較
巴林特小組干預前后,實驗組成員在總分、情緒疲憊感、工作冷漠感維度上后測得分低于前測,前后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無工作成就感維度后測得分高于前測,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成員在情緒疲憊感、工作冷漠感、無工作成就感維度前后測得分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職業倦怠量表的前后測差異比較()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職業倦怠量表的前后測差異比較()
項 目組別 前測得分 后測得分 t P總分實驗組77.80±12.84 59.60±2.41 4.92 0.001**對照組74.40±9.07 73.50±5.78 0.55 0.597情緒疲實驗組32.20±11.59 11.00±3.30 5.60 0.000**憊感對照組30.50±5.59 30.60±4.95-0.23 0.823工作冷實驗組 8.30±4.19 3.50±2.01 3.34 0.009**漠感對照組9.10±4.61 9.10±3.81 0.00 1無工作實驗組37.30±6.46 45.10±3.11-3.00 0.015*成就感對照組34.80±5.31 35.00±5.10-0.61 0.555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正性負性情緒量表的前后測差異比較()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正性負性情緒量表的前后測差異比較()
項 目組別 前測得分 后測得分 t P正性情實驗組23.40±5.40 26.2±4.57-4.58 0.001**緒因子對照組22.20±3.52 21.30±3.56 1.87 0.095負性情實驗組34.10±3.41 30.60±2.67 8.17 0.000**緒因子對照組34.60±2.67 34.60±2.80-0.59 0.572
2.3實驗組與對照組正性負性情緒量表的前后測差異比較
巴林特小組干預前后,實驗組成員正性情緒因子后測得分高于前測,負性情緒因子后測得分低于前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成員在正性情緒因子、負性情緒因子的前后測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醫護人員存在高職業壓力與職業倦怠,有較多的負性情緒體驗,這已經對醫護人員身心健康產生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國內的研究者把巴林特小組引入綜合醫院來改善醫師的臨床工作[3],通過巴林特小組來提高臨床護士護理水平[8],都取得一定效果。本研究通過對實驗組成員進行巴林特小組干預,也發現了巴林特小組在改善醫護人員職業壓力和職業倦怠方面的效果。
3.1巴林特小組可改善醫護人員的壓力管理能力
巴林特小組干預前后,實驗組成員在知覺壓力總體水平,緊張感、失控感兩個維度上后測得分低于前測,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這說明醫護人員在接受巴林特小組干預后,對來自自身以及工作環境的復雜壓力予以識別、轉化,并對醫患關系產生新的理解與認識。同時借助巴林特小組,在其他小組成員身上尋找到合理有效的處理職業壓力的途徑,接受小組成員的建議,對以后工作中遇到的類似壓力事件該如何思考,如何與患者和家屬交流提供了借鑒,能夠降低職業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巴林特小組干預在改善醫生職業壓力上是合理有效的。這與陳華[9]、柴翠萍[10]等的研究是一致的。
3.2巴林特小組可增加正性情緒體驗,降低職業倦怠
實驗組成員進行巴林特小組干預后,在職業倦怠總體水平、情緒疲憊感、工作冷漠感維度上后測得分低于前測,無工作成就感后測得分高于前測,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這說明實驗組成員在接受巴林特小組干預后,將臨床工作中遇到的無助和尷尬,無法得到病人及家屬理解的苦惱得到及時抒發,有機會與其他醫護人員交流在和病人交往過程中的感受以及醫患互動的具體細節,使得在工作中產生的情緒疲憊感得以緩解;劉文娟[4]等人的研究表明,巴林特小組中的成員學會使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出現矛盾的醫患關系,其他醫護人員能給予案例提供者情感支持,并分享各自曾經的經驗,在小組其他成員向案例匯報者詢問案例詳情的時候,可以幫助醫護人員發現自己曾經忽視的對醫患溝通有重要作用的細節,而在其他小組成員討論自身對這個案例感受和想法的時候,案例匯報者和其他小組成員可以獲得對該案例所呈現的醫患溝通過程及醫患關系以不同的視角,提升換位思考的敏感性,這對每一位參與的小組成員來說都是啟發。小組成員由此產生的更為
Research on the Balint groups to improve medical staff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burnout aspects
Gao Xinyi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61053,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alint groups to improve of medical staff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job burnout,and then to reduce the nega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prevent the job burnout of medical staffs effectively.Methods:124 medical staff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Linqu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using Perceived Stress Scale,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20 people of high scores on PSS,MBI,NA were selected,divided 10 of them into Balint group in random ways and then trained for three months;10 medical staff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without any intervention.Both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ll the scal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In scores on CPSS,sense of tension,sense of out of control,MBI-HSS,emotion exhaustion,job burnout,negative affect,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t=4.58,4.58,3.58,4.92,5.60,3.34,8.17;P<0.01);Scores on no job satisfaction,positive affect,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t= -3.00,-4.58;P<0.01).Scores on three scales,the control group had no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two(t =-1.46,-0.63,-1.94,0.55,-0.23,0.00,-0.61,1.87,-0.59;P>0.05).Conclusion:Balint groups can improve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job burnout of medical staff.
Balint groups;Medical staff;Occupational stress;Job burnout
R395.6
A
1005-1252(2016)10-1455-04
10.13342/j.cnki.cjhp.2016.10.005
濰坊市2013科學技術發展計劃(編號:20130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