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晶晶(成都體育學院 四川成都 610041)
體教專業健美操專選生專項教學能力培養研究
馬晶晶
(成都體育學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文章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和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對成都體育學院院體教專業健美操專項學生教學實踐與專項教學能力現狀調查,并結合有關材料進行分析和研究。從中小學教師需要出發,提出高校健美操教學內容和體系需加以完善,課程需加強學生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進一步增強自身實力等對策,以期為高校體育教育健美操專項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體教專業 健美操專項 專項教學能力 培養 探索
教學改革的浪潮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1]中明確指出:“要建立高素質專業化的中小學教師隊伍。”體育教學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教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對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以及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優勢,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另外,成都體育學院校作為專門培養體育專業人才的搖籃,加強對健美操專業學生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既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任務,也是社會發展及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需要。
健美操教學能力培養是學生通過健美操課程有目的、有計劃、長期訓練所獲得的。該文所指健美操專項教學能力,是結合健美操項目特點,在專項教學活動中綜合體現教師全面素質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能力。學生所具備的能力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評價能力及課程開發能力[2]。
1.1該校體教專業學生健美操教學能力培養現狀
目前,該院秉承的一流人才培養目標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對該校健美操專項教學及教學大綱研究發現,多年來該校健美操專項側重技術教學,考試內容多以規定成套動作為主;總體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不足,存在“高分低能”現象,造成與現代教育改革、社會需要及中小學實際所需人才類型存在較大差異。此外,根據不同角度進行相關調查表明:在教師對學生能力評價方面,主要集中在一般上;根據對09、10、11共3個年級學生的隨機調查訪問中,約為76%的同學在實習或在職期間參與了課間操、運動會等校園活動組織項目內容編排,大多表示對真正勝任學校體育教學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社會實踐與工作參與中,近年參加工作的畢業生有近五成的教學能力處于一般和較差的水平。主要表現在教學教案的設計編寫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編能力、示范能力、科研創新能力、運動訓練能力等方面欠佳。

表1 影響專項教學能力的因素(多選)(%)
1.2影響該校健美操專項學生教學能力培養的因素
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是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易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調查表明(表1):主要影響健美操專選生專項教學能力的因素有: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術和技能、教師培養不夠、學校課程設置、環境因素、以及學生的心理、性格等自身因素等。其中學生所掌握的技能技術知識、課程設置與評價考核標準等因素對學生專項教學能力的培養影響較大,比例在八成以上,教師培養與性格等自身因素也占據半數以上。如表1所示,85.2%學生認為課程設置因素是對教學能力影響較大。究其原因這和該校的教學大綱有關。09、10、11級教學所使用的是該校08版教學大綱,相較于其他體育院校,體教專業學生專修課是在大二下學期進行,大三修一學年;大三下學期選第二專修,上課共計96個學時兩個月八周的學習時間。略晚半學年到一個半學年不等,訪談中多數學生認為專修時間太短,所學知識有限,滿足不了對學生健美操專項教學能力的較好培養。因此在對體教健美操專項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應制定相應完善的課程體系。
2.1完善高校健美操教學體系,以培養復合型一流體育教育人才為目標
在構建健美操教學體系中,秉承“一流人才”的培養目標,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校與社會的結合;即做到教學目標明確化、教學內容系統化、教學手段實用化、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過程控制化、考試內容綜合化[3]。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重視健美操教學理論培養,加強健美操教學的實踐能力環節,促進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提升綜合實力。此外,以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律為依據,把造就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寬適應的人才作為培養目標。
2.2課程設置中加強對學生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2.1加強健美操教學設計、課程開發等能力的培養
(1)結合實際社會需要,采用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式”教學新形式,理論結合實踐,多角度培養學生的專項教學能力。
(2)培養學生鉆研教材的能力,獲取知識經驗,進行模擬實踐,以提高其課程開發能力。積極參與科研學習,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全面發展自身素質。
2.2.2加強學生健美操教學實施能力、教學評價能力的培養
(1)在比賽實踐中,培養學生競賽組織編排能力,掌握健美操教學方法、創編、裁判和競賽組織等技能,使其勝任專項訓練工作及競賽的組織裁判工作。(2)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組織與安排,為學生安排盡可能多的教學機會,相互促進,相互交流;通過長期有計劃、有目、高效率的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3)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以課內與課外結合、學校與社會相結合,鼓勵學生走出學校、走進社會,培養社會指導適應能力及合作精神、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感等,使學生的實際專業水平更好地契合社會需求。
2.3構建以能力為中心的健美操課程實踐教學體系
明確教學指導思想,注重培養能力,針對健美操專項的特點,設計系統的教學大綱和進度,構建以能力為中心的健美操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如“三層次”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了由單一到綜合,由相對獨立到科學融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螺旋遞進,即基本技能培養與理論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初步設計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培養。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迅猛發展,社會需要的不斷增加,對高校體育的教學改革也有著更高的要求。怎樣提升教學水平,行之有效的進行教育改革?國家與社會都在為之努力。筆者通過對成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項09、10、11共3個年級學生教學實踐與專項教學能力現狀進行研究,分析問題及影響因素,并借鑒相應的先進理論模式提出若干建議,以期為高校體育教育健美操專項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J].中國高等教育,2010(23):13-17.
[2]張曉瑩,王立紅,馬鴻滔,等.在健美操專項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104-106.
[3]李娟,周亞琴.創新型多維體系健美操專項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0,25(3):86-88.
G831.3
A
2095-2813(2016)08(b)-002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