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秀粉
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灰關聯分析
牛秀粉
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很大程度的促進了農村和城市經濟的發展。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受到經濟因素、教育培訓和勞動力的供需等因素的影響。本文通過灰關聯分析,掌握各個因素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影響,以便根據研究出來的影響力,制定適合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各種對策。
農村勞動力轉移;影響因素;灰關聯度分析
灰色關聯分析法是對一個系統發展變化的趨勢和特征進行定量研究的方法,灰色關聯分析法針對分析問題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灰色關聯度分析法是其中的一種,是通過對一個現象的每個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找出該系統與各個影響因素之間的數量關系。而這些因素之間,隨著時間和對象而變化的關聯性大小的量度,稱為關聯度。這個方法是研究幾個因素之間發展發展變化趨勢的一致程度,一致程度越高,關聯度越高,一致程度越低,關聯度越小。灰色關聯度分析對于一個系統發展變化的態勢提供了量化的度量,非常適合動態歷程分析。
城市經濟發展對勞動力轉移的影響是融合了經濟因素、國家政策因素、勞動力因素等因素的一個復雜的系統。這些因素對勞動力轉移影響的大小,他們之間的關系都不是很明確,本文通過灰關聯分析,掌握各個因素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影響,以便根據研究出來的影響力,制定適合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各種對策。
我們可以把影響河南省勞動力轉移的因素劃分為四大類來進行灰關聯分析。由于教育培訓方面和二元制社會制度方面的數據不好量化且不容易取得,例如反映二元制制度的經濟自由度指數2007年之前采用的是“1-10”的評分標準,而現在采用的是百分制的評分標準,前后已經不具備可比性。所以本文主要就經濟發展方面、城市勞動力供需和教育和培訓三大方面進行量化分析。在這三大類影響因素內,每個因素又包含多個影響指標,如城市經濟發展方面包括河南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河南省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率,河南省二、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非公有制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河南省城鄉收入比值。所以,針對每個影響因素我們都可以構建出包含各個影響指標的比較數列。而我們所研究的對象稱為參考數列。對各個比較數列對參考數列的影響進行多類多因素的灰關聯分析。然后將每一個影響因素所包含的比較數列的灰關聯度進行加權平均,得到每個因素對參考數列的灰關聯系數。最后根據灰關聯系數分析每個因素對所研究對象影響力的大小,針對他們所發生的影響優先提出解決措施。
把農村向第二、三產業轉移的人數作為參考數列,記為A0。重點分析經濟和勞動力供需兩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個影響因素:經濟因素A1
(一)河南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二)河南省二、三產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二、三產業比重)
(三)河南省非公有制經濟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非公有制經濟比重)
(四)河南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五)河南省城鄉收入比值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能代表一個地區生產力發展多達到的水平,代表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程度能綜合的反映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同時也能反映社會每一個人所創造的財富和財富的擁有程度。二三產業比重既能反映河南省經濟發展的工業化程度,也能反映本區域內服務業的發展程度,也能從側面看出一個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狀況。非公有制經濟比重可以反映一個地區私營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為社會作出的貢獻。河南省城鄉你收入比值,可以反映城鄉收入的差距,因為有了差距,農村勞動力才愿意遠離家鄉到城市務工。
第二個影響因素:勞動力供需A2
(一)城鎮失業率
(二)新增高校畢業生
城鎮失業人口和新增的高校畢業生都是城市勞動力的增量,這個增量越大,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難度就越大。
第三個影響因素:教學和培訓A3
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
(一)分析的有關步驟
對參考數列和比較數列進行相關度分析,可以按照一下四步進行。本文把比較數列轉移向二三產業的勞動力稱為A0,由三個因素構成的比較數列稱為A1。(i=Ib,I=1,2,3,b為各個因素所包含的指標個數,k=1、 2、3…n)為因素A1的數列。k為時間序號,這里我們是以2002-2008年度的數據進行分析的。所以k=1,2,3,4,5,6,7。是因素A1在k時刻的觀察數據,則稱為A1因素的時間序列。
1、無量綱化
選取數據中各個因素的指標數列,由于計量單位不同,所以他們的大小無法直接比較。無量綱化的過程就是把數據又不能直接對比轉化為能夠直接對比的過程。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首先要進行無量綱化處理,這樣分析出來的數據的可靠性才會更強。具體操作的時候可以以參照數列(我們取第一個數列)為基準點,將各個指標標準化為0-1之間的數據。本文采用以下公式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2.產生對應差數列
對應差數列用公式表示為

3.求出最大差和最小差。即取上面公式所求出來的每年差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求關聯系數

5.計算各比較數列與參考數列的關聯度。求出各個系數的平均數即是該影響因素的關聯度。比較關聯度的大小,值越大,關聯度越高。
(二)關聯度分析
根據2002-2008年《河南統計年鑒》,和2006-2009《河南調查年鑒》,整理得到如下如表1所示的河南省經濟發展與農村勞動力轉移方面的數和表2所示的河南省勞動力供需和勞動力所受的教育程度的數據,根據這些數據進行灰關聯度分析。分析結果見表3。

表1 河南省經濟因素與農村勞動力轉移相關數據

表2 河南省勞動力供需和教育因素相關數據

表3 勞動力轉移與影響因素關聯度表
(一)三大影響因素與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灰色關聯次序
從表3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三大類影響因素與農村勞動力轉移灰色關聯度從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經濟因素的關聯系數為0.784733,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勞動力供需因素,關聯度為0.731764,教育和培訓因素排在第三位,關聯系數為0.580476。這樣的分析結果是合理的,經濟因素和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因素對于農村勞動力轉移來說影響是外在的,占據主要的地位,教育和培訓是勞動力轉移的內生因素。符合勞動力轉移的特征,外生因素起主要作用,內生因素其次要作用。同時農村勞動力之所以會離開家鄉從事臟、累、苦的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想獲取收入,也就是說經濟因素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拉動最大。其次,城市勞動力供需對勞動力的影響也比較大,之所以能有越來越多的勞動力流入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雖說勞動力的供應大量增加,經濟的發展也創造出了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勞動者的素質對農村勞動力順利找到工作雖說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從農村轉移出的勞動力從事的都是最低端的工作,對勞動力的文化水平要求比較低,所以這方面的影響目前排在了最后。
(二)各影響因素內部指標的灰色關聯次序
在經濟因素中,各因素與勞動力轉移的灰色關聯次序依次是,非公有制經濟所占的比重(0.897799),GDP增長率(0.85765),城鄉收入比(0.767359),二、三產業所占的比重(0.757173),人均GDP(0.643684)。近些年,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規模和速度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創造的大量的就業機會,吸引了大量勞動力轉移到城市;河南省GDP增長率反映了經濟發展的周期波動,只要經濟發展平穩,就有利于勞動力的轉移;另外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強烈的刺激了農村勞動力的神經,雖說現在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與以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仍然趕不上高速發展的城市經濟,與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之間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在驗證了二元社會結構的同時,也說明了城鄉收入差距問題的嚴峻性。只有經濟發展起來,能提供就業崗位,勞動力才會在收入差距的拉力下進入城市從業,沒有經濟發展,沒有就業崗位,素質比較低的農村勞動力即便轉入城市也找不到就業崗位,所以非公有制經濟所占的比重,GDP增長率這兩個指標的影響排在了城鄉收入比值之前;二、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所占的比重越高,能提供的就業崗位就越多,越有利于農村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移;人均GDP的變化對勞動力的轉移同前面四個指標相比,作用不是十分突出。
在勞動力的供需方面,城鎮失業率以關聯度為0.871637排在了每年畢業大學生人數之前,主要原因是因為大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素質要求高,技能要求高,能力和學歷要求比較高的工作,而這方面的工作對于農村勞動力來說進入難度比較大,而城鎮失業的勞動力主要是國有企業的下崗工人,對工作的要求比較低,能接受技能水平低的工作。所以城鎮失業率與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相比,城鎮失業率與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關聯度比較大。
[1]阿瑟·劉易斯.二元經濟論[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
[2]楊春瑰.勞動力遷移的logistic離散模型及其穩定性性分析.中國農村觀察,2003.2.
[3]茁瑞卿,戎建,鄭淑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速度與數量影響因素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4(02).
(作者單位:河南經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