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蒼南縣江南實驗學校(325800)王興紅
生本視閾下英語動態(tài)活動設計的探索與實踐
浙江蒼南縣江南實驗學校(325800)王興紅
針對目前小學英語課堂中呈現的單一式、機械式等靜態(tài)活動的弊端,探討在生本視域下,英語教師如何運用新理念,從活動內容、活動形式和活動評價上為動態(tài)活動設計注入新的活力,從而構建生本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動態(tài)活動 活動內容活動形式 活動評價
課堂活動設計是學生鞏固和強化課堂知識的載體,是教師和學生溝通的主要形式,更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最近,筆者對某幾所小學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情況進行抽樣調查,結果發(fā)現:樂于參與課堂活動的學生占27%;視課堂活動為負擔的學生占67%;還有6%的學生對課堂活動持極端消極的態(tài)度。通過問卷調查、個別交談后,我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1)活動內容空洞、乏味;(2)活動形式單調、枯燥;(3)活動評價機制不完善。這種單一、陳舊的訓練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時間久了,會扼殺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甚至會嚴重影響學生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全面發(fā)展。
動態(tài)活動設計模式是新課標理念下的產物,是生本課堂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動態(tài)活動有獨特的優(yōu)勢:(1)活動內容更加生動;(2)活動設計形式更加靈動;(3)活動評價機制更加能動。因此,筆者認為,在新課標的引領下,教師應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摒棄靜態(tài)的、單一的課堂活動設計,從內容、形式和評價上為動態(tài)活動設計注入新的活力。
(一)新內容,從單一走向多元,從知識走向能力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一個學生的智力都各具特點并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學習方法。這是動態(tài)活動的一個支撐理論。
1.以數學邏輯智能的啟迪為途徑的動態(tài)活動設計
數學邏輯智能是運用歸納、演繹、推理等,解決抽象問題,理解數學推理和科學流程之間的復雜關系的能力。
[活動設計]英語、數學我都棒!
在教學“There be...”句型時,我讓學生自己編幾道應用題,提示用“There be...”和“How many...”句型。
[成果展示]
①There is a red pencil under my book,there is a green pencil under my book.How many pencils are there under my book?
②There are 33 students in our class,there are 11 girls.How many boys are there in our class?
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不僅熟練運用了“There be”句型,而且體驗到跨學科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就感,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
2.以視覺、空間智能的開拓為方式的動態(tài)活動設計
視覺智能主要是指一個人在一定時間內對視覺對象的性質、特征、形態(tài)的理解和把握。空間智能是指能夠精確理解或判斷物體的空間形象、空間位置或空間距離的能力。
[活動設計]神奇的形狀。
A.請找出生活中的shapes,并用“It’s a triangle/rectangle...”描述它們。
B.請用彩色紙剪出各種形狀,并用它們拼出自己喜歡的或熟悉的物體。
C.請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介紹這個物體。
[成果展示]

3.以人際交往智能的運用為目的的動態(tài)活動設計
語言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用語言交流,而交流則是促進語言學習的有效方法。
[活動設計]小小調查員。
在教學《What’s your hobby?》一課時,我讓學生去調查學校的老師的興趣愛好是什么,并要求學生制作一張統計表,用所學句型描述。
[成果展示]

(二)新形式,從有限走向無限,從理論走向實踐
1.讓開放性活動設計成為學生創(chuàng)新的亮點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fā)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更為強烈。”開放性活動以師生主體性的發(fā)揮為基礎,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目標。
[活動設計]在學生熟練掌握了句型“What can you see?I can see...”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給學生每人一張抽象的藝術畫,讓他們自己觀察,要求看到了什么就說什么,盡量用學過的英語單詞和句型表達。我給予學生充分探究、想象的空間。學生的想象沒有盡頭,所以答案也沒有盡頭。
2.讓實踐性活動設計成為學生追求成功的體驗
英語實踐性活動以任務型教學為途徑,教師設計任務型活動讓學生通過完成特定的事情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讓學生享受“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樂趣。
[活動設計]我教學完祈使句后,設計為校園的各個場所設計英語警示牌的活動。學生需留心觀察校園的各個角落,設計出合適的警示牌。于是,校園的綠樹上、紅花旁有了“Don’t climb the tree!Don’t pick the flower!”的提示;垃圾桶旁立了“Put the rubbish in the bin!”的警示;樓梯的轉角有了“Don’t push!”的溫馨提示。這個活動既可以讓學生復習和強化所學知識,變機械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審美情趣,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三)新評價,從工具走向人文,從批改走向對話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活動設計的評價功能應重在幫助學生發(fā)現和發(fā)展?jié)撃埽J識自我、展示自我,促進生命整體的發(fā)展。其評價方式應該淡化傳統、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提倡多元化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特點,注重活動設計對學生成長的教育發(fā)展功能。因此,在評價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水平,還需評價學生的興趣、態(tài)度、策略等在參與活動過程中的發(fā)展和改進;進行橫向比較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縱向發(fā)展;在評價學生的同時,教會學生自我評價,引導學生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探討,讓學生在自我反省、自我評價中完善自己的評價意識,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符合個性特點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新課標理念下的動態(tài)英語活動設計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也折射出學生的學習程度。優(yōu)等生總能積極地參與活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中等生也能主動地參與活動,逐漸取得進步;而后進生在群體的影響下,也能參與活動,及時地完成任務。學生在活動中各有各的樂趣,課堂呈現出來的是活動參與面的擴大、活動內容的豐富、活動選擇性的增強、活動趣味性的提高。實踐證明:生本視閾下的動態(tài)活動設計必將成為教學發(fā)展的激活因素,必定成為構建生本課堂的風向標和強化劑。
[1]王文娟,高湘萍.小學英語MOODLE平臺作業(yè)的設計與應用[EB/OL].http://www.docin.com/p-78488042.html,2014-3-2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李孝燕.立足多元律動童心——談小學英語課外作業(yè)的優(yōu)化設計[EB/OL].http://www.docin.com/p-404245114.html,2012-5-18.
(責編鐘偉芳)
G623.31
A
1007-9068(2016)2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