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 中航工業溫雨冰 天弘基金
中國本幣互換協定發展與使用現狀的思考
張悅 中航工業
溫雨冰 天弘基金
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經濟,政治地位的逐步提升,中國在金融領域的影響力也在逐漸擴大。作為反應金融話語權的一個重要步驟,中國與他國的貨幣互換協議也正處于蓬勃的發展階段。合作范圍和交換金額日益增加。筆者將從貨幣互換定義,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的動機,協議簽訂發展情況,現實使用情況及原因等方面進行思考。
貨幣互換協定 區域金融 人民幣國際化 貿易發展
貨幣互換(又稱貨幣掉期),通常是指市場中持有不同幣種的兩個交易主體按事先約定在期初交換等值貨幣,在期末再換回各自本金并相互支付相應利息的市場交易行為。貨幣互換最早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起初主要是在商業機構之間進行,目的在于相互利用比較優勢,降低各自融資成本,鎖定各自匯率風險。
貨幣互換保證兩國在進行貿易和投資時,不使用第三國貨幣,而是直接使用本國貨幣來結算和計價,從而擺脫對第三國貨幣的依賴,避免不必要的匯兌損失。貨幣交換的基本程序是:(1)本金的初期交換,本金既可以是實際交換,也可以是名義上的交換,即并無實際的本金轉移,無論采取哪種形式,關鍵是要確定各自本金的金額,以便于計算按不同貨幣定期支付的利息。(2)利息的互換,本金余額確定之后,交易雙方按協議所規定的各自的利率,進行除本金以外的互換交易的利息支付。(3)本金的再次互換,在本金實際互換下,雙方于到期日換回起初交換的本金。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網站,表格經作者整理編制
由圖中數據,經過計算,統計如下:

我們可喜的看到隨著協議不斷簽署,并且協議中額度的使用情況也在增加。其中,香港金融局于美國量化寬松期間使用貨幣互換協議,滿足民眾的兌換要求。在穩定區域金融方面,貨幣互換協議是具有備用性的。即當需要完全啟用貨幣互換協議額度時,經濟基本面可能出現了大問題。但是在促進雙邊貿易方面,貨幣互換確實是非常有效和經濟的手段。韓國央行從2013年1月29日首次動用互換協議的貨幣結算,向韓國外換銀行(Korea Exchange Bank)貸出6200億人民幣,用于希望使用人民幣向中國貿易伙伴付款的韓國企業。中國也于2014年5月30日做出回應,宣布首次使用中韓貨幣互換的4萬億韓元(約合240億人民幣)用于雙邊貿易。2013年4月19日,當時的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宣布從當日起,人民幣和澳幣能夠直接兌換,澳幣與人民幣實現直接兌換之后,人民幣與澳幣之間匯率無需再經過美元計算得出,這能減去當中的交易成本,也避開了美元的匯率風險。阿根廷作為最早使用貨幣互換協議的拉美國家,于2014 年10月31日正式使用第一筆價值8.14億美元的人民幣互換資金,其背景主要由于阿根廷與禿鷲基金的債務糾紛,增加人民幣作為外儲促進中國在阿投資項目的實施和雙邊務實合作,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阿根廷貨幣比索貶值、增加阿外匯儲備,從而提振投資者對阿根廷經濟的信心。2015年12月17日,阿根廷央行與中國央行達成第二筆互換協議,此次設計高達31億美金的額度。阿根廷央行在一份官方聲明中指出,此舉將有效的加強阿根廷的外匯儲備同時增加貨幣流動性,繼續加強在外匯市場中所實行的浮動政策。
中國的貨幣互換的初衷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于97年亞洲金融危機,在清邁協議的倡導下,旨在尋求亞洲區域合作,增強抵御外來沖擊的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第二階段次貸危機中,提供短期流動性,穩定市場預期和國際化,促進雙邊貿易;第三階段為次貸危機后,動因側重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促進經濟增長。
協議簽訂數量以2011年為分界點,從該年開始有數量和交換金額呈現迅速的增長趨勢。協議對象國從亞洲鄰國,發展到歐洲,大洋洲,甚至南美洲四國,非洲一國。這說明,協議的范圍有了很大的擴展,表明了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合作,人民幣在直接范圍內的逐漸認可。協議范圍主要為加強雙邊金融合作,促進兩國貿易和投資,共同維護地區金融穩定,但是我們也發現針對個別地區,我國將協議內容擴展到探討成為對方國主要貨幣的可能性,人民幣離境交易,兩國貨幣自由兌換等更深層次的交流。這對于夯實人民幣國際化基礎,加深中國在國際貨幣市場的地位和話語權有深刻意義。例如自阿根廷前政府從2011年10月31日起實行匯率管制政策以來,比索貶值近230%,外匯儲備減少了近一半,嚴重影響了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次阿根廷動用人民幣換取美元主要是為了結束資本管制,重新開放匯市,只有匯率穩定了國際投資者才會投資阿根廷。由于前任政府的外匯管制,阿根廷的官方匯率和黑市匯率出現了巨大的差別,要想重啟匯市,必須擁有充足的美元,否則會因為擠兌造成貨幣兌換一邊倒的局面。但是阿根廷當時內憂外患,大量國際債違約,政府強行收購外國公司造成投資環境惡化,阿根廷國家信譽評級下降,至垃圾級,造成阿根廷很難從國際市場上融到美元資金。因而阿根廷政府只能借助于與中國簽訂的本幣互換協議,用人民幣從國際市場上兌換回美元,這里也說明了人民幣對比索來說是相當強勢的貨幣,而購入人民幣的買方愿意接受,則說明人民幣的含金量買方是承認的。貨幣互換協議簽署和使用的基礎是人民幣的潛力和信譽,而貨幣互換不但為周邊經濟體提供了支持,也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受貨幣互換協議的鼓勵, 在中國和那些與中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的他國之間, 以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將會越來越普遍,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中國的貿易伙伴認可了人民幣的地位和穩定性, 接受了人民幣作為各方認可的結算貨幣甚至儲備貨幣, 從而給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因此我們要加大貨幣互換協議的簽訂和應用,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早日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1]http://changsha.pbc.gov.cn/publish/ changs
ha/3997/2014/20140912151906315831678/2 0140912151906315831678_.html
[2]http://jjckb.xinhuanet.com/2010-11/01/content_266979.htm
[3]http://forex.eastmoney.com/ news/1129,20130129270823266.html
[4]http://www.pbc.gov.cn/publish/ huobizhengcee
rsi/3135/2014/2014053010523263161831 8/20140530105232631618318_.html
[5]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 j/201304/20130400082465.shtml
[6]http://gb.cri.cn/42071/2014/10/31/607 1s4748567.htm
[7]http://gb.cri.cn/42071/2014/10/31/607 1s4748567.htm
[8]《貨幣互換協定助推人民幣國際化》,徐明棋
[9]《貨幣互換與人民幣國際化比較分析》,王秀蘭,馬涵彬 《經貿論壇》2010年第三期
[10]《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貨幣互換問題研究》,沈雯
[11]《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貨幣互換動用情況及對我國本幣互換的啟示》,宋新偉
[12]《貨幣互換工具的理論與應用_美聯儲的實踐與啟示》,付俊文
[13]《金融危機下中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引起的思考》,任艷霞
[14]《從貨幣互換協議到超主權貨幣協議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對外貨幣戰略解讀》,楊凱
[15]中國人民銀行網站,http://www.pbc. 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