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國軍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監督體制研究
文/劉國軍
財務管理監督是保障國有企業良好發展的重要部分,當前大多數國有企業制定了財務管理監督體系。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體中的監督體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使財務監督的目標難以實現。本文闡述了當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監督體制的特點,分析了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監督體制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完善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監督體制的對策。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監督體制
雖然我國國有企業在不斷改革管理,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監督體制仍然存在著不足[1]。其中包括國有財務監督力度過于松懈、內部財務監督重視不足等問題,影響了國有企業財務監督的目標實現。因此,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監督體制進行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一)監督代表明確
國資委是我國國有資本監督代表,其具有較高的權力,不僅能夠向國有企業派出董事、監事會,還能派出主要經營管理的高層人員[2]。對于監事會成員來說,其能夠直接代表政府行使財務監督權,財務總監可以由地方政府向國有企業委派,實行國有企業財務的監督。
(二)監督分工制度基本形成
政府各部門的工作主要是實行國有企業財務活動的監督,監督分工表現在這幾個方面:所出資企業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由國資委負責;財政部不但負責國有企業資產收益,還對資產預算編制草案的審查等進行管理;國有企業財務收支情況的管理主要由審計監督委員會負責監督;證券監督委員會不僅要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票發行、轉讓進行監督,還負責財務的信息披露的監督,監督部門主要是負責高層經營管理者的個人財務行為的監督。
(三)監督評價指標體系較為合理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其中《企業績效評價操作細則》具有良好的參考價值。國有企業經營者可以根據相關的規章進行科學的考評,使財務監督工作能夠符合實際情況實施。而且近年來我國逐漸重視國有企業財務監督方面的工作,并不斷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使國有企業財務監督制度更加科學合理。
(四)內部財務監督體制基本形成
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的財務監督由外部向內部發展。因此,內部人員的監督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包括董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等。不同部門的監督人員相互制約、獨立,形成良好的監督體系,促進國有企業財務監督的發展。

(一)國有財務監督力度較為松懈
由于我國財務監督的主體是政府,國資委是負責實行這項監督職能的核心。國資委是我國企業監督的代表,其能夠直接代表國務院。然而由于政府具有的職能較多,其不僅掌管經濟監督,還負責行政管理等,這就導致政府部門的工作具有工作彈性,造成尋租的現象時常發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出資人,從而使出資人和經營者的監督職能混亂。降低了國有企業財務監督的力度。
(二)監事會職能存在弱化的現象
財務監督的監事會職能存在弱化是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的一大問題。對于企業財務監督不足,主要體現在一些重大財務決策項目上,其中包括對外擔保、企業重組、并購等,一般只是董事會通過即可。這種財務監督形式無法實現內部制度的約束,影響了預期的監督目標。
(三)不夠重視內部財務監督
國有企業的財務監督主要有三部分構成,其中包括監事會監督、內審監督監督、財會人員監督[3]。從當前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監督的情況來看,這三個部分的監督還沒有落實到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監事會監督職能的弱化,監事會負責的監督主要是企業的財務運行方面,然而由于監事會大多存在多種職能,有的不僅是監事會,還兼任經理人員或董事會等,從而使其監督職能存在弱化。二是內部審計職能的弱化,內部審計主要負責企業各個部門的監督,然而對于審計來說,其工作職能與經理人員以及會計人員的工作相似,因此,導致內部審計存在虛設的現象。三是會計人員財務管理的監督職能弱化,由于管理職能與監督職能之間存在的關系較為復雜,主要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會計人員在工作中難以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系。
(四)財務信息監督不力
財務信息監督不力是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的問題之一,其主要是由于不同關系間的信息不對稱所致。例如,管理部門間的信息不對稱就會影響財務信息發揮的作用。有的國有企業利用與關聯方之間的交易,使企業利潤得到虛增,這些虛假的信息使國有企業的資本出現流失的現象,影響了企業的信譽。
(一)強化國有財務監督
財務監督缺乏出資人是當前國有企業中的問題之一,強化國有財務監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策略。在選擇監督人員的過程中,要考慮到人民群眾的利益,將國資委的設立由之前國務院下設轉換為人民代表下設立,使其在對政府監督的同時,還能充分代表人民,對廣大人民群眾負責。另外,還可以借鑒發達國家國有企業財務監督的模式,使財務監督能夠符合國有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制定一個對人民利益負責的組織。
(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國有企業應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其中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對董事會的組織構成進行調整規范,并根據法人治理結構,實現監督權的獨立性,使權力達到分工與制衡,每個人員的決策建立在集體的決策之上,使董事會決策職能分離于監督職能。二是加強監事會的職能,提升監事會的影響力,要將自身的職能與其它的財務監督工作落實到位,其中包括監督董事、經理在執行職能出現的違反相關的法規的行為。三是加強紀委監督職能,打破內部腐敗的現象,做好自身的職能同時,還要對經營決策提供建議,對重大的事項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完善財務部監督機制
為了完善國有企業財務內部監督機制,不僅要從監事會著手,還要考慮到內部審計、會計人員等方面的改革。實施組改監事會機構,實行上級委派監事會人員,對于監事會人員薪金方面,全都由上級部門負責,提升監事會人員的工作效力,使其做好監督工作。而內部審計的改革,由監事會人員負責,發揮紀委的協助作用,使內部機構更為獨立、權威。對于會計人員的管理與監督,加強財務經理與會計人員監督的聯系,從而提升會計人員的監督能力,并使會計工作更加獨立。
(四)落實財務信息披露制度
為了使國有企業的信息者達到高效率的工作,使其能夠及時掌握信息,采用現代化的信息系統能夠提升信息者的效率與質量。比如“智慧云”信息系統,其對掌握信息方面有著較強的優勢。其目的主要是達到信息資源的共享,為企業財務信息提供了便捷,能夠深入了解到企業內部的信息,達到信息的智能化。
總而言之,財務管理監督在國有企業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我國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監督機制在近年來得到一定的完善,但是財務管理中監督體制還存在不足。比如,國有財務監督力度松懈、內部財務監督重視程度不足、監事會職能弱化等問題,影響了財務監督預期的目標實現。因此,為了保證我國企業能夠良好的發展,應當強化國有財務監督,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財務部監督機制,落實財務信息披露制度。只有不斷完善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監督體制,才能使我國國有企業更穩定、更快的發展。
[1]張軒棟.論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監督體制[J].中國商貿,2014,28:80-83.
[2]許芯蕊,么嬈. 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監督體制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09:151-152.
[3]祝雨虹.新形勢下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監督體制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6,15:157.
[4]陸春芬.論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監督體制的構建[J].中國市場,2015,52:108-109.
(作者單位:河北保定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
上接(第55頁)的重要標準,同時也是體現醫院發展規模的衡量標準之一。當前,隨著資本運作思想的逐漸滲透,中醫院的固定資產規模發展保持在較快的水平。因此,中醫院在發展中通過銀行貸款、商業信用貸款等融資手段,擴大醫院經營規模、引進大型的醫療器械。醫院以融資的方式擴大固定資產的投入在加快醫院發展步伐的同時,也給醫院的經營帶來了巨大的負債風險,由于缺乏科學的預算管理和財務風險監督機制,醫院在總資產的擴大上承擔著巨大的風險,給醫院的經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因此,為了避免醫院在投資和擴張上的盲目性,加強醫院預算管理的剛性約束對于醫院的資本運作有著重要的作用。根據醫院現有固定資產及有流動資金的合理核算和分析,得出醫院科學的發展負債能力,對于醫院商業籌資和擴大規模的過程有著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強化人力資源管理
在中醫院的資本管理中,人力資源管理和發展的投入在總資產管理中所占的比例持續偏低。目前,隨著中醫院的持續發展,中醫院醫療技術人員的絕對數在不斷增加,然而中醫醫療技術人員所占比例卻在逐年下降。由于現代醫療技術和西醫醫療設備的引進,配套的醫療技術人員在醫院人力資源中所占比例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在中醫專項人才的人力資源投入上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中醫院的人力資本風險管理和人力資本運營意識的缺失導致了醫院人力資本流失的風險在不斷增大,極大程度上阻礙了中醫院的進一步發展。人力資本的運營同時包括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和在職義務人員的培養兩個部分。對于中醫院財務管理部門來說,要協調好兩個不同方面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通過有效的績效和獎懲機制的辦法,加強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和培養,為中醫院的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動力。
中醫院是我國中醫藥傳統醫學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中醫院的發展關系到我國優秀的傳統醫藥文化在現代經濟環境中的繼承與發展。中醫院的發展既要重視對傳統醫學的研究,又要通過增強自身軟實力和綜合競爭能力的辦法提高自身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醫療行業中的競爭能力。然而,目前我國中醫院的發展還面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財務管理上的問題尤為突出。只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醫院管理方面的問題,才能保障醫院在未來的發展中保持穩步上升的趨勢,從而實現中華醫藥文化的復興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國.資本運作在ABC中醫院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3,02:85.
[2]蘇梅英.公立醫院改革進程中醫院財務管理的強化路徑思考[J].時代金融,2015,33:165+168.
(作者單位:淄博市張店區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