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愷
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淺析
文/王愷
探索資金集中管理模式,針對企業特點建立集中管理體系,有效促進企業集團優化配置資源、降低財務成本、保障資金安全、提升運行效率,是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理論界和實踐界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以資金集中管理的意義及實施過程中管理需注意的關鍵事項為主線,淺析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
企業集團;資金集中;意義;關鍵事項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市場競爭加劇,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和精細化管理逐步成為企業集團經營管理的發展方向。近年來,資金集中管理作為企業集團經營、財務管理的重要抓手,已成為現代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且呈現企業規模越大,集中需求越強烈的態勢。資金集中管理指企業集團通過特定方式歸集經營各環節、各成員單位現金流,統一安排調度,以滿足整個企業集團經營管理需要,同時統籌調劑全盤資金余缺,實現閑置資金效益最大化和融資成本最低化的管理行為。

企業集團為獲取銀行資源、提高資金效益,往往與多家銀行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隨著規模的擴大、成員單位數量增加、管理層級增多,企業集團的資金分散程度越來越高(散布在各成員單位的許多不同開戶銀行中),資金管理難度越來越大,效率越來越低。因此,為提質增效、加大管控力度、盤活閑置資源,企業集團采取資金集中管理措施勢在必行。
(一)有利于資金優化配置、降低財務成本
企業經濟活動具有周期性,資金需求同樣如此,用好間歇資金,是資源的有效利用,新價值的創造。資金分散管理模式下,企業集團成員單位不斷拓展融資渠道,支付高額的融資費用,部分公司存在資金沉淀,以活期或結構性存款方式存在銀行,在整個集團層面產生大額利息差。搭建資金集中管理平臺,建立一個集團共享、統一調度、有序流動的資金池,盤活存量資源,能有效提高資金周轉效率、降低整體負債規模。
(二)有利于增強企業集團整體融資能力
企業集團資金分布在各成員單位,并由其根據需要分別開展融資,受規模及信用水平等因素限制,往往難度大、資金成本高。通過資金整合集中,企業集團償債能力增強,信用水平上升,大大提高了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議價能力,有效降低了融資難度。
(三)有利于管控、降低資金風險
企業集團通過資金集中管理,構建統一的資金管理網絡和資金調度平臺,可以實現對各級成員單位、各類型銀行賬戶資金的存量和交易流量在線實時監控;同時,定義資金收、付流程,開展精細化資金計劃管理,實現對全集團資金總量和結構的控制,能增強集團總部對各成員單位的掌控力度,避免其閑置資金轉移和違規使用,有效管控資金風險。此外,還能為融資困難的企業提供應急資金,接續銀行貸款,防范資金鏈斷裂帶來的一系列風險。
(四)為財務管理集中化、國際化奠定基礎
隨著我國入世的不斷深入、國際競爭不斷加劇,企業集團經營、財務管理國際化已成必然趨勢,財務集中管理即財務共享逐步成為大型企業集團的主流財務管理模式。資金集中管理是財務共享的重要基礎,公司國際化、集中化管理程度越高,對資金集中的管控要求也越嚴格。
企業集團實施資金集中管理不能一蹴而就,需明確目標與方案,各方面配合到位,逐步處理好集團內外、上下的問題,才能保證實施效果達到預定的管控要求。
(一)明確模式與方案
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主要有結算中心、財務公司等模式。結算中心模式是指在企業集團內部設立一個相對獨立的結算職能機構,統一辦理對外往來收支及集團內部各成員單位間資金結算等業務,結算中心可在職權范圍內建設資金管理體系,通過資金計劃及完成情況從宏觀上掌握全集團的資金動向。財務公司是經央行批準成立,為企業集團提供內部結算、資金籌措、閑置資金盤活等功能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企業集團應根據自身發展階段、經營性質與范圍、風險承受能力、成員單位數量與規模、財務及資金管控要求等因素,選擇一種符合當前發展需要并在未來隨著企業發展具有拓展空間的資金集中管理模式,從而實現資金管理效益、效率最大化。
(二)健全有關制度、規范、標準
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理念在各成員單位的貫徹落實,必須依靠完善的管理體制。集團總部依據實施方案與目標編制相關管理制度、流程規范、執行標準,建立資金集中管理體系,確保實施、執行過程中有理可查、有據可依。建章立制時,應當充分考慮各成員單位的資金需求和運營情況,既實現總部的集中管理要求,又不能對成員單位正常的生產、經營、投資活動帶來不利影響。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建立穩定可行的資金預算管理制度,定期(年、月、周)編制全級次資金收支預算,制定資金使用和籌措計劃,并做好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確保資金的需求和供給協調一致。
(三)搭建信息化管理平臺
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互聯網技術全面普及,企業集團應通過搭建符合企業特點的信息化平臺對資金實現集中管理,避免出現因上下信息不對稱、信息傳遞不及時,缺乏監督控制而導致的資金管理效率低下。集團總部與成員單位通過網絡管理平臺,進行資金業務操作、資金收支核對、資金調劑調撥、內部往來結算、外部結算支付、資金信息傳遞與監控等工作,能提升業務處理速度,有效加快資金周轉的效率。
(四)穩步實施,正確引導,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
資金上收勢必影響成員單位與當地開戶銀行的日常業務往來,屬地化存款的減少甚至可能影響其銀行放貸,因此企業集團在實施資金集中管理的初期,往往遭遇抵制,這就要求實施過程平穩、循序漸進、保障好各方面的利益。
首先,加強培訓、提高認識,在集團內部宣傳資金集中管理的意義,引導員工自上而下進行學習,化解抵抗情緒;其次,給予資金被歸集單位一定的優惠政策,如高于市場的內部存款利息、應急的內部借款等,對處于特殊階段的成員單位還可采取適當降低資金歸集度、暫不予以歸集或在特殊時點返還歸集資金的措施;最后,建立監督、檢查及懲罰機制,實時掌握資金集中情況,必要時進行檢查,對納入歸集范圍而未歸集的情況,采取通報、考核扣分、懲罰等措施。
資金集中管理是現代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核心手段,科學、適合、高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體系,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全面、準確的貫徹執行,將為集團的不斷開拓提供可靠的資金保障,支持集團長期可持續發展。
[1]陸正飛,張會麗.集團企業資金集中管理及其經濟后果[J].財會學習,2011 (8):20-21.
[2]朱艷.國有企業資金集中管理的利弊及解決方案[J].財經界(學術版),2014 (4):105.
[3]袁琳.資金集中結算:制度完善與風險控制[J].會計研究,2005(9):57-62.
[4]黃永明.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策略研究[J].商業經濟,2013(3):56- 57.
(作者單位: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外派中鋁東南銅業有限公司)
上接(第61頁)
(三)突出鄉鎮財政管理的重點
在鄉鎮財政管理中首先要將財政資金按其資金性質進行簡單的分類,然后再針對不同類型的資金進行績效評價,現階段鄉鎮財政資金可以分為四類情況,具體如下:第一類是本級預算管理的資金的資金實際是由上級下達的;第二類是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些項目類資金,主要是一些農村小型公益設施,例如財政獎補的一事一議項目以及橋梁建設項目等;第三類是像農村低保、農業機械購置補助、糧食補貼資金以及村級組織運轉保障資金這樣的資金由上級財政直接管理;第四類是日常公用經費和人員經費等,這類資金是鄉鎮本級財政性資金。
對于不同類型的財政資金的管理不能一概而論,對于財政資金使用的績效評價也要視具體資金分類情況而進行,對每一類資金的使用都要進行績效評價,保證每一類資金都能在其使用范圍內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具體管理每類資金的有效運行,在鄉鎮財政運行中科學合理的制定重點環節及考核的指標,運用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結合賦予一定的分值,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盡可能地把指標量化和細化,并且要在鄉鎮財政監管范圍之中將資金運行情況納入形成財政資金監管完整的鏈條,在建立資金監管臺帳的基礎上,時常抽查資金的使用情況與記錄,做好監督工作。
加強對鄉鎮財政的管理才能提高鄉鎮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促進鄉鎮經濟發展,在財政資金管理中引入績效評價理念,一方面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管力度,另一方面也是對資金使用是否科學、合理的一種考量,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提升國家專項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楊玉燕.淺談實施績效評價對鄉鎮財政支出的影響[J].財政界,2014(12).
[2]劉杰,梁月.推進“鄉財縣管”完善鄉鎮財政管理[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8).
[3]楊鴻彬.以績效評價為核心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J].管齊魯論壇,2010(05).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