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俊燕
將ppp項目納入政府采購管理的重要意義
文/程俊燕
我國將ppp項目納入政府采購管理工作中,這是對ppp項目做了一個大型的推廣,ppp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對政府采購活動有重要意義,通過ppp項目激發市場的投資活力,利用這筆巨大的資金,提高市場的投資積極性,ppp項目具有較大的市場前景,保證它健康持續的發展,推動市場發展。
ppp項目;政府采購;政府支出
在2014年12月31日,我國財政部正式發布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政府采購管理辦法》,并將這項辦法以ppp的模式進行了推廣,從而規范了有關政府部門的采購行為。在2015年2月25日,財政部在官網上發布了《2015年政府采購工作要點》,這項工作八個要點中的第二個要點,就是在大力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等各項改革工作中力推ppp項目納入政府采購管理工作。這項規定,在我們看來就是將ppp項目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高潮。所以,我們將從不同的方面對ppp項目納入政府采購管理的重要意義進行闡述,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工作建議,為這項工作的發展提供相應的資料支持。

(一)使ppp項目有法可依,提升規范性
在上世紀的90年代,我國福建省泉州刺桐大橋項目就是我國的第一個有民營資本介入的ppp項目,這第一個案例的成功所帶來的意義是巨大的。但是我們應該要注意到在有民營資本注入的ppp項目中民營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以及兩者之間存在的問題。比如民營企業在投入資本后,其相應的權益沒有得到相關法律的保護;除收費權外其他的權益得不到保護,收費標準不確定等等因素。刺桐大橋項目當時簽訂的合同所規定的經營使用權在30年,但是國家在后面的有關公路的收費期限,它的規定卻是在25年。這樣的話,在5年時間內發生的一切變故都必須由企業承擔。所以,這就要求合約雙方的一切權利關系必須要通過有效的合約進行保障,很顯然,在合約政府的那一方,政府會擁有絕對的權益,他們可以將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合約另一法規的民營企業,所以,這項競爭一開始就將雙方放在了一個不平等的位置,民營企業權益不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就會成為一切風險危害的最大承擔者。如果長期下去,ppp模式就不能夠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得不到長遠的發展,并且同時還會打擊到民營企業參與政府招投標活動的積極性。
在ppp項目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上,很早就有專家進行過研究,他們認為PPP項目并不完全等于政府采購活動,但是它可以被劃分為政府采購的一種形式,我國有相當完善的法律體系對政府的采購活動的各個方面進行規定,每一項法律都對政府采購活動中的一些細節做了規范,從國家到地方,不同的法律之間有其不同的針對對象,但是他們都是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的法律規范。雖然和諧法律仍然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就大體而言,法律已經制訂出了一個相對而言具體的法律大綱了,一些細節之處還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在實際采購過程中,采購行為應當根據法律的約束嚴格執行,對每一個法律行為判斷其是否合法都能夠做到在法律中找到支撐自己觀點的法律條文。
所以,將ppp項目納入政府采購也就必須要保證ppp項目本身就要有法可依,在法律的促進下ppp項目也就會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是實際上ppp項目的規范化發展,也為其自身解決了矛盾,ppp項目不需要再因為是否要遵循政府采購招標活動的相關規定而糾結,更加重要的是解決了ppp項目在法律的應用上的統一性。現在的社會上,ppp項目受到了多種法律的矩陣性約束,雖然這種約束力量將ppp的發展更加的規范化,但是就ppp本身來說,自身并沒有形成一個清晰的定位,所以在法律的運用上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法律交叉,混亂的情況。并且法律層面的硬性要求比較欠缺,使得ppp項目本身應立足于合約之上的項目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在ppp項目正式的納入政府采購活動中,ppp項目就必須要遵循政府采購的相關法律規定,而這樣也就將ppp的定位更加清晰,原先不清晰的定位也就會隨著政府活動的規定慢慢理順,ppp項目將會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現在政府出臺的有關法律針對政府采購活動,為了進一步的規范ppp項目的規范化,政府還將出臺有關競爭性磋商的管理辦法,使ppp男人能夠在一個長久的時間范圍內持續發展。
(二)有效防護風險
2014年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經濟發展的宏觀下行壓力增大,與此同時各級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預算較大,一方面面臨著經濟增長速度減緩的壓力,另一方面又面臨著財政預算擴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引入ppp項目將會對緩解政府面臨的財政困難壓力有重要作用。在目前看來,ppp項目有著自身的特點,第一,它具有較大的資金持有量,從2013年來看,僅一年內,我國此證不公布的ppp項目的總投資額就達到了1800億。第二,ppp模式中的出資部分沒有納入政府的財政支出部分,資金來
下接(第1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