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波 任曉楠(遼寧何氏醫學院 遼寧 沈陽 110163)
散打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
□林大波 任曉楠(遼寧何氏醫學院 遼寧 沈陽 110163)
隨著武術散打運動迅速發展以及比賽中運動員相互對抗日益激烈,從而運動員損傷的發生率也在不斷增加,降低和消除散打運動員損傷的發生,是武術散打運動員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等方法。山東省滕州市奧林武術學校散打學生共78人進行了損傷率、受傷部位以及損傷與運動年限的分析與研究,過研究發現這些學生的損傷主要發生在比賽和技術訓練時期,損傷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挫傷,擦傷和鼻出血常發生;關節脫位發生率不高,但危害較大。從分析中表明訓練年限短,受傷率高,訓練年限長受傷率低,運動員損傷率與年齡無明顯關系。把高體能儲備;科學安排訓練量;注意訓練方法的科學性,全面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加強各種保護措施是減少散打運動創傷的關鍵。
散打 學生 運動損傷 預防
1.1、研究對象
山東省滕州市奧林武術學校散打學生共78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子70人、女子8人。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一些有關散打、拳擊等體育運動上的書籍,以及一些體育運動處方等有關資料,并對其進行了有效的檢索、分析和利用。
(2)問卷調查法。
對山東省滕州市奧林武術學校散打學生發出問卷。共發出問卷78份,回收問卷78份,回收有效問卷78份、有效率100%。
(3)數據統計法。
本文采用了百分率的統計法對損傷類型的發生率、受傷部位與訓練年限、年齡的關系方面進行了統計。
(4)邏輯分析法。
對統計的數據與進行客觀、科學的邏輯分析,梳理出相應的觀點和結論。
2.1、損傷類型及發生率統計

表1 損傷類型及發生率統計 (N=78)
從表1可見,挫傷、擦傷和鼻出血在訓練和比賽中常見發生,占總人數的46%、28.9%和20.3%,其中擦傷最多,可以說在散打訓練和比賽中擦傷最常見。其原因往往在運動員對練或者比賽中被對方的拳套、護腿擦到皮膚,或被對方擊倒時皮膚受到粗糙地面等就很容易被擦傷。鼻出血的發生是散打比賽中常見的一種創傷,任何一種拳法直接擊打對方的鼻部都可能引起鼻出血。從上圖發現關節扭傷、關節脫位發生率不高,占總人數的13.15%和1.2%,雖然這兩種損傷在散打的訓練和比賽中發生率較小,但是這兩種損傷一旦發生,及危害較大。學生訓練水平不夠;比賽或訓練中攻防技術不到位、場地及身體狀況等原因都會造成關節扭傷。

表2 損傷部位發生率統計 (N=78)
從表2可見,損傷發生于手掌部、腳步、腕部、大腿部的損傷率較高,分別為46%、44%、40%和36%。腳、手腕部位的損傷主要是由于學生技術動作錯誤造成的,例如:打靶時鞭腿腳尖去觸靶,使腳趾關節被挫造成損傷。沖拳時拳姿發力點不在指骨頂部或者拳頭沒握緊就容易造成損傷,多做些指力練習,可防止指關節挫傷,通過踢打沙袋實物可以預防手、腳的挫傷以及增強身體抵抗力,特別是容易受傷的拳腳部位,可以穿戴體操鞋已經以及捆綁繃帶,以增強部位關節的穩定性,減少不必要的運動損傷。從上表中看出發生率比較小的部位膝關節、足踝部、腰部等地方,也是身體較為薄弱的地方,損傷發生率達到20%、9%和7%。膝關節是人體比較堅硬的關節之一。但當它支撐著人體的重量,并處在伸直狀態時受到橫向外力的擊打,由于踢、打、摔等動作以快速有力,在攻擊對手時與對手的脛骨對撞是造成膝關節的損傷。其中鼻部和眼部占17%和8%,由于面部為散打拳法時的主要攻擊目標,所以眼部、鼻部就是被攻擊的主要部位,眼、鼻承受外力擊打程度及其弱小,一旦遭到拳甚至腿的擊打,輕者淚滴橫流,重者軟骨折斷。由于人體脆弱部位存在有腕、膝關節等部位,應加強肌肉的力量練習,減輕膝關節的負擔。

表3 損傷與訓練年限關系表 (N=78)
從表3可以看出,隨著訓練年限的增加,運動損傷呈負增長趨勢。說明訓練年限越短,受傷率越高;訓練年限越長,受傷率越小。訓練年限長的學生無論是力量、速度、柔韌、協調能力還是心理戰術方面都比年限短的學生要強的多,訓練年限短、身體素質不夠、體質差、戰術經驗少,都是容易造成學生損傷的關鍵。

表4 損傷與實際年齡關系表 (N=78)
從表4可以看出,運動員的損傷率與運動員的實際年齡無明顯差異,說明運動員損傷率不受實際年齡的影響。
2.2、散打運動損傷的原因
(1)由于人體某些部位結構薄弱。
部分參訓、參賽人員對于人體的薄弱、易傷的部位還不夠認識,特別是在人體薄弱上的一些弱點缺乏了解,踝關節的距腓前韌帶、膝關節的內側、副韌帶,這些部位力量差,加上關節周圍缺乏肌肉保護,在散打中不注意對這些薄弱部位的保護,受傷應是難免的。
(2)訓練水平不夠。
從訓練學的角度來看,如果專項訓練不夠,已經建立起來的“動力定向”不好,或者動作技能的條件反射定性還不鞏固就容易發生損傷。教練員應對每名學生的訓練水平,身體素質狀況,運動技術特點心理素質等了如指掌,對運動員的深面了解結合運動訓練強度的大小的運動訓練受傷的原因也是至關重要的。
(3)身體過度疲勞。
由于運動量變過大,使身體極度疲勞,練習者全身發軟、精神上無精打采、興奮不起來做運動時往往過于輕松、反應不夠快,出現情況不能及做出反應會發上損傷,競賽過密、過多間隔調整不足等也會導致身體損傷。
(4)受心理因素的影響。
散打運動的損傷往往會受心理狀況的制約。在雙方對抗中由于擊打猛烈有一定的危險性,學生在出動作時往往產生畏難、憂郁而恐懼的心理,害怕受傷思想精神過于緊張、身體各肌肉也在緊張中,往往會造成不必要的動作,這樣的狀態將會造成損傷的發生。
2.3、散打運動損傷的預防
(1)合理、科學地安排訓練。
散打是一項激烈的無數的抗性項目。它需要練習者具有不怕困難、不畏強手的勇氣,要在氣勢上壓住對方的氣魄,是練習散打時應必備的心理素質。平常的練習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水平、體重選手的對手之間進行激烈對抗也會造成運動員損傷。安排初學者進行不戴護頭、護胸的徒手練習方式。訓練中還要防止由于局部負擔過重,肌肉疲勞而出現運動創傷。
(2)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技術是通過運用一定的動作來實現的,進攻和防守技術在散打中都占主體。經多方面的研究分析,有些運動員因為技術粗糙、不全面,在比賽中只盲目進攻而沒有注意防守的嚴密性,就容易被對方直接擊中而導致損傷。所以應該強調技術全面、攻防兼備、動作準確,不能忽視其中任意一方面,還要充分利用散打競賽規則為練習者提供活動空間,盡量體現散打靈與巧的技術風格。
(3)準備活動要充分。
從體育教育各項目來看,準備活動是不意忽略的重點。不重視準備活動或者不正確、不科學的準備活動是引起運動損傷的重要之一;準備活動的內容、運動負荷要根據每次訓練內容或比賽情況因時間、場地、氣候因素而定,在訓練課和比賽前必須安排約三十分鐘做充分的準備動作,各關節的幅度,由輕到重,由小到大充分拉開,并使身體發熱和充分展開;積極充分的準備活動不但能提高機體的興奮性,充分動員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更充分進入訓練比賽中去,能使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4)易傷部位的肌肉力量。
力量是人肌肉運動時克服或對抗阻力的能力。由于人體部位存在薄弱部位,運動中要多加注意,從而應加強肌肉力量訓練,多做些指力練習,通過踢打沙包增強身體抵抗力,在訓練內容上安排適應的拍打、抗擊訓練,可以預防或者減輕薄弱部位的避免損傷。
3.1、結論
(1)加強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要領是損傷發生的重要環節;
(2)合理安排充分的準備活動是預防運動員損傷的關鍵;
(3)不良的身體狀況且是導致運動損傷的根本原因;
(4)在技術練習中心理障礙的因素影響運動員損傷的發生;
(5)注意易傷部位的練習,加強肌肉力量訓練是減少發生的根本。
3.2、建議
(1)比賽的勝利與失敗,不僅受散打運動員自身訓練和身體條件所制約,同時還受賽場環境的干擾;如天空、地面、觀眾和裁判員也要隨時注意運動員的護具是否安全可靠,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更換和處理;外界環境的阻擋也是影響訓練比賽中受損傷的重要措施;
(2)根據運動員自身的技術特點確立最適宜的訓練目標,在訓練方法、手段上才可以進行最優化選擇,一定量化的科學訓練為主,科學訓練與經驗訓練相結合,重視各訓練過程的反饋調節,及時調整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和偏差,注重級別的劃分以及身體的狀況、時間的間隔,也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手段。
[1]龐曉峰.武術散打運動員的創傷與急救[J].沈陽體育學院報, 1997,(3).
[2]馬永志,馮巨濤,張明強.普通高校開展散打運動中運動員損傷的預防[J].河北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1,(4).
[3]張東.散打損傷的救治和預防[M].拳擊與格斗,1992,(9).
[4]馬敏躍.散打運動致運動性疲勞芻議[J].浙江體育科學,1999,(6).
[5]馬啟偉,張力為.體育運動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