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 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教學改革的推進,現代課堂教學模式已實現了從傳統的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模式到大信息量,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翻轉教學,高效課堂的新的教學模式轉變,這個轉變源自現代技術的發展和信息的傳播,利用帶教育技術和互聯網,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學生發展為核心,以學生學會學習為目標。
關鍵詞: 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高效課堂
信息時代,呼喚新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必須有足夠的信息量,培養下一代的教師必須根據時代要求作出相應改變和調整,教會學生學習才是現代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我就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談談看法。
一、新時期教學活動的特點
信息時代,現代教育教學活動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全新的師生關系
互聯網時代,教師和課本不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來源,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了取之不竭、學之不盡、不斷更新、不斷完善的知識資源,任何基礎性知識,在互聯網都可以找到非常準確、全面、多角度的分析和介紹,在互聯網面前,傳統的教師和課本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就顯得相形見絀,教師的知識面和課本的知識點顯得狹窄而淺顯,這種情況下,教材的編排,教學應該以學生如何分辨和認識互聯網信息的真實價值,如何在信息爆棚的互聯網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同樣有互聯網之外的學生可以找到的所有的材料的認識和分辨,其本質,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體現,因此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對于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的講解,而是對于學生如何學習進行指導,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和課本知識從過去的主要和核心地位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學生學習狀況的測驗者,學生成為且必須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教學活動中的核心,其包括學習能力在內的各種能力的培養,便是現今教育的核心目標。
(二)全新的知識獲取方式
在信息時代,各種知識以不同的方式呈現著,有嚴肅的文字表述,有趣味的視頻講解,有認真的學究式的講述,也有滑稽的戲說。有測驗練習,有各種游戲,還有互聯網的交流互動,每一個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習慣愛好和接受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接受方式。教師不需要再把學生困在聽課、筆記、作業、題海之中,很多知識有了輕松愉快的接收方式,所有較為枯燥的知識和科目,都有了專門的軟件,就連學生必備的字典這一工具書,現如今已完全網絡化,免費使用,用心的學生能夠通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獲得輕松愉快的知識掌握方式。對于這一現狀,教師在課堂教學安排中要予以體現并加以引導,以免出現放任型教學管理。
(三)前所未有的知識資源
過去,書本和老師是學生認識世界的窗口,而現在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了解更加多元,學生通過互聯網可以獲取任何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認識和體現這一點,并盡力引導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鑒別和應用,達到促進學生成長的目的。對于那些對互聯網不熟悉的學生,教師應該引導他們進行了解、認識和運用,可以采用翻轉式教學,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前對先關知識進行掌握,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教師予以指導和討論,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更不至于由于老師的講解而限制學生的思維和發展。
二、教師如何使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教師要深入了解信息技術和掌握現代教學技能
要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教師首先要對信息技術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教師可以不會制作教學軟件,但是不能不會使用教學軟件,過去,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語文、英語、歷史等語言文史知識需要背誦,學生為了記住某些知識點,需要制作卡片,而如今,對于學生難以記誦的知識,在互聯網上有各種令人驚喜的記憶方式,可以是說唱歌曲,可以是笑話,每一樣都不枯燥,教師應該熟悉這些內容,并引導學生以最高效率找到并使用這些內容,當然這種引導并非需要系統性的講解,教師只要在教育教學中使用現代教育手段,比如電子白板等教育技術在教學中以對互聯網的實際運用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即可。故事往往比說教更有力,教師在教學中對于互聯網恰當使用是引導學生使用互聯網的最佳方式,教師恰當使用互聯網,首先要了解互聯網,并掌握呈現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熟悉信息技術和現代教學技能。
(二)備好信息技術條件下的課堂教學
備課是教師必備的功底,信息技術條件下,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順序和渠道與過去有很大不同。作為教師,我在教學之余沒少聽老師講現在的孩子不愛學習,不喜歡聽課之類的話,其實質不是現在的孩子不愛聽課,是信息時代知識獲得的便捷程度和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速度往往不是教師所掌握的,在過去教學中教師帶給學生的知識是學生覺得全新而渴望的,現在學生可以自己獲得知識,對于教師的講解感到乏味而缺乏新鮮感,因此教師需要轉變觀念,依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備課,要在備課中牢記學生的認知程度和喜歡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通過互聯網獲取知識的時候,獲取的知識的多面的、混亂的,恰好這正是需要老師作為靈魂塑造者所需要做的工作,教師要對學生所獲取的知識幫助學生進行甄別和判斷,教師在備課中不需要再進行詳細的知識講解,而是對于一些他們掌握的知識的對與錯、正與反進行鑒別和認定,讓他們不要盲從,學會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這就是信息技術條件下課堂教學所倡導的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核心所在。
(三)實現信息技術條件下良好的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條件下的課堂教學,其實質是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先對要學的知識進行全方位自學和互助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對所學內容與學生和老師進行交流和鑒別,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實現學習能力和知識能力的提高,“翻轉式”教學正是對這一教學模式的描述。這樣的教學與傳統教學有巨大區別,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講解,學生聽課抄筆記的教學模式完全不適應這個時代,因為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由于長期不說話導致在課堂上不敢發言,不會發言。
信息技術條件下的課堂教學首先需要寬松的課堂氛圍,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自由表達,在轉型階段,學生談話不嚴肅甚至不配合或者哄堂大笑的情況時有發生,其原因就是學生長期以來畏懼老師,不敢說話以至于不會表達的緣故,教師要有耐心,細心引導,讓學生通過課前學習,認知準備,長期堅持便能形成良好的易于互動的課堂氣氛。
其次,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激發學生創造力,讓他們創造出有趣知識呈現和交流方式。
以“翻轉式”教學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條件下的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積極交流并努力學習,必須有明確而有意義的任務目標,這是學生課前準備和認真討論的前提條件,有了好的課題,學生才能潛心研究,認真準備,才能言而有物。其次,對于學生討論和知識呈現方式應以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層次及個性特點為出發點,讓他們自由發揮,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切忌盲目追求完美答案或者他們對于問題有樣板式的討論。所謂的“完美”“高層次”會完全抹殺學生的自信和學習主動性。
隨著信息技術和新的教學手段的出現,國內外雜志及互聯網出現了大量以信息技術和電子白板等為話題的教學論文,但大多都停留在這些手段運用的技術層面,我們認為信息技術條件下的課堂教學要實現高效率,需要改變的是教學思想,因為互聯網帶來的是認識方式和認識渠道的改變,僅僅技術層面的談論或是如何使用新技術進行課堂氣氛調節之類的論點僅僅是把新技術當做傳統教學的又一新工具而已,所以,信息技術條件下我們要認識到學生認識方式的改變,并加以引導,達到徹底改變教學模式的目的。這方面的實踐和努力還需要很多人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