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妹
摘 要: 微課程是模擬一對一的教學情景,區(qū)別于一對多注重教師教的課堂教學,微課程類似于一對一輔導學生學,在較短時間內講授一個知識點,可以應用于學生自主學習。
關鍵詞: 微課 微課程 微課制作
1.微課程
1.1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分類
第一類簡易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由多媒體計算機、投影機、電視機等構成,以呈現(xiàn)數(shù)字教育資源為主。第二類交互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由多媒體計算機、交互式電子白板、觸控電視等構成,支持數(shù)字教育資源呈現(xiàn)的同時實現(xiàn)人機交互。第三類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教室中有網(wǎng)絡,學生用臺式電腦、筆記本、IPAD都可以。傳統(tǒng)機房其實是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第四類移動學習環(huán)境,通常有無線網(wǎng)絡,學生手中有設備。這樣學習空間不僅在教室內,還可擴展到教室外,是移動的。
在微博、微信、微小說、微電影的微時代,現(xiàn)代社會的學習趨于微型化、片段化、社會化、大眾化與草根化,需要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模式變革,而微課程是適應時代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適合移動學習、泛在學習、碎片化學習等新型學習方式。
1.2微課程的定義
微課程不是簡單地指輔助教學活動的多媒體課件,也不是指課堂教學實錄的視頻切片,更不是指以課時為單位的視頻公開課。微課程是圍繞某個教學知識點或技能點精細化設計,并配以相應學習任務,支持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數(shù)字化課程包。
1.3微課程的組成要素
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活動、教學評價。微課程包含完整的教學設計。
1.4微課程的特點
容量小,一個課程僅圍繞一個特定知識點或技能點。時間短,教學視頻一般不長于10分鐘。自足性,包含必要信息,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評價等,能夠在語意上表示自身意義,無需參考其他信息理解。基元化,具有不可再分性,不能進一步劃分成更小的單元。易傳播,適合移動學習、泛在學習、碎片化學習等新型學習方式。
1.5微課程的優(yōu)勢
傳統(tǒng)課程教學學習時間是固定的,學生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學習效率好的學生可以掌握好,學習效率較差的學生掌握較差,不可能在課后叫老師重新講一遍。但是微課程可以,應用微課程學習,學習效率高的學生看一遍微課就能掌握知識,學習效率較差的學生看一遍沒掌握,可以多看幾遍,可以通過暫停、反復重播達到最終掌握的目的。使掌握程度是常量,學習時間是變量,更好地優(yōu)化學習效果,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得很好。
2.微課程設計與開發(fā)流程
2.1選題
微課程的規(guī)劃選題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首先微課程的選題要系統(tǒng)規(guī)劃。其次微課程的一節(jié)教學內容要聚焦某一知識點或技能點,通常以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熱點、易錯點為選題內容。微課程制作是為了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生解惑,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如果選題不夠聚焦,容易成為課堂的縮影,這樣就達不到微課程制作的目的。
2.2設計
微課程學習時間的碎片化不等于課程設計的碎片化,是課程內容的濃縮,具有完整結構,包括教學設計、媒體策略、學習任務單。
2.2.1微課程視頻的教學設計一般包括導入、闡釋、小結3個環(huán)節(jié)。
導入的常見開場有單刀直入、羅列目標、溫故知新、問題思考,這些導入稍顯平淡,沒有設計感,缺乏趣味性,通過呈現(xiàn)小實驗、描述小現(xiàn)象、講述小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這樣導入更好。導入得好能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認知需求,安定學習情緒,啟迪學生智慧,溝通師生情感,確定全課基調。常見導入方法有游戲導入、復習導入、問題導入、情境導入、實驗導入、故事導入。一般導入時間以30秒至1分鐘為宜。
闡釋運用課堂口頭語進行講解,通過嚴謹書面語言講解,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境地。闡釋要營造“一對一”的氛圍。闡釋的內容要給學生提供提示性信息,如用顏色線標識,屏幕側邊列出關鍵詞,用符號圖形標注等。闡釋要適當運用提問策略,并注意提問有效性,有效問題包含一定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具有啟發(fā)創(chuàng)意、生成思想、引起深層次思考的效果,而不是單純的記憶、復述,避免重復相同的口頭禪。闡釋要加強人與資源互動和學生思維的參與,加入問題、測試等,讓學生及時回憶課程要點,或者暫停,給學生思考空間,吸引學生注意力。闡釋要選擇適合的多媒體表達,如實驗操作型或者技能訓練型的選題,合理利用“中近特”多機位、聚焦、慢鏡頭、重放等彌補或放大細節(jié),充分發(fā)揮媒體優(yōu)勢。闡釋時間為3至6分鐘。
結束的時候要有簡短的回顧和小結。小結時間約為20至40秒。
2.2.2微課程視頻的媒體策略。
理論講授型,注重事實、概念、原理、規(guī)律等的傳授,采取的媒體策略是PPT和錄屏兩個一起用。推理演算型,強調過程理解,具有較強的數(shù)理邏輯,如數(shù)學,采取拍攝、手繪板+電腦錄屏、IPAD錄屏、錄課筆等媒體組合。技能訓練型,注重學習者某種技能或技巧的培養(yǎng),以學習者參與和體驗為特點,如軟件操作、硬件組裝、歌唱、體育等,以拍攝、錄屏、動畫的形式。實驗操作型,注重利用專門的儀器、設備控制或模擬研究對象、條件或環(huán)境等因素,使某些新事物的生成、現(xiàn)象或過程再現(xiàn),從而發(fā)現(xiàn)、認識自然現(xiàn)象、事物性質和科學規(guī)律,如物理、化學實驗等,以拍攝、錄屏、動畫的形式。
2.2.3設計學習任務單。
學習任務單是學習支架的主要形態(tài),旨在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學習內容、目標和方法,并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及評價,以表單為呈現(xiàn)方式的學習方案。學習任務單的內容有學習指南、學習任務、學習測評、困惑建議等。
2.3素材采集
素材有文字素材、圖片素材、聲音素材、動畫素材等。文字素材通常指文案設計材料、字體的樣式風格。常見的文字加工技巧有默認字體、替換字體、文本效果、鏤空字體、背景填充、書法效果。圖片素材因其視覺沖擊力強、真實而被廣泛應用。圖片來源很多,通常從三個方面獲取,如利用強大繪圖功能繪制、從各類媒體中下載截取、從他人作品中復制提取等。聲音素材中的音樂素材只要平時工作時多聽多收集就行,視頻素材要多看視頻欄目收集。
2.4后期編輯
編輯的軟件有PowerPoint,F(xiàn)SCapture,CamtasiaStudio等。經常用PowerPoint2010/2013/2016等版本生成教學課件。用FSCapture錄屏軟件錄制視頻,也可以用PowerPoint2016屏幕錄制視頻,還可以用CamtasiaStudio錄制。錄制完的視頻用CamtasiaStudio編輯軟件,根據(jù)需要進行基本的視頻剪輯、音頻處理,然后生成視頻文件,這樣微課程視頻就制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