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星
摘 要: 導游工作主要依靠“嘴皮子”,導游扎實的語言功底和口語表達能力對工作至關重要。本文從導游語言介紹入手,提出提升導游語言魅力的技巧,以期對旅游專業學生提供指導。
關鍵詞: 導游語言 工作語言 技巧
導游工作員戲稱靠“嘴”吃飯,帶團以語言為主,為游客進行講解,并與游客交流。語言是導游的生產工具,導游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和很強的口語表達能力,不僅為游客進行景觀解說,而且與游客進行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因此,重視導游語言表達,在導游活動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導游語言魅力
狹義的導游語言指導游為游客進行講解、指導游覽并與其交流思想等與旅游活動密切相關且具有較強表達能力的一種口頭語言。廣義的導游語言指在游覽過程中,除了口頭表達之外,導游可以運用具有一定意義并能引起互動的一種符號。因此,導游語言表達既是一門藝術,又是融技能、情感、觀念、審美于一體的創造性活動。具體來說導游語言可以分為工作語言、表情語言、形體語言和服裝語言四種。
工作語言指導游在工作過程中運用的語言形式,包括標準語、外語、地方語等。導游在工作中經過對語言的加工可以使之變得生動形象、妙趣橫生、富有感染力。表情語言指導游在講解中,有意或者無意流露出的情感,運用得體的表情語言往往比工作語言更有效果,起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作用。形體語言是展示導游自身行為、姿態與修養素質的重要渠道,導游通過訓練有素的形體語言彌補工作語言的不足,調動游客積極性。服裝語言指導游的著裝,反映其文化修養和個人素質,得體的服裝可以給予游客美的享受。四種語言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工作語言,本文主要針對工作語言提升進行研究。
二、提高導游語言魅力的技巧
1.規范精確,清楚達意。
規范是語言的基本要求,導游行業有自己行業特定的語言要求,首先規范語言,練好標準普通話或者外語,避免“南腔北調”的現象。導游講解語言要求精煉準確、板上釘釘,善于利用專業術語,提高導游講解水平和層次。其次,規范導游服務。教師要培養學生標準化、規范化的服務能力,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要求,才能在未來服務中提高能力。
精確要求語言簡短而精煉,說話有藝術和美感,通過精確的語言表達,把景觀底蘊展現在游客面前,把感情深深印在游客腦中,這樣的語言表達就是言之有物、言簡意賅、清楚達意。
2.生動形象,幽默風趣。
旅游專業語文老師在授課時不僅要注意導游語言的規范準確,還要生動形象地加以表達和敘述,做到栩栩如生、幽默風趣,模仿時繪聲繪色、惟妙惟肖。語言的趣味性不僅在課堂上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學到知識,而且能喚起其想象,通過聯想使之對知識點有深刻記憶和感悟。如歇后語、諺語和習慣用語的使用,可以增強趣味性。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掌握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技巧,在將來導游服務中口若懸河、精彩生動地介紹。
3.豐富多彩,嫻熟流暢。
做好導游工作,還要具備淵博的知識,對于歷史地理、宗教藝術、民俗風情都要有自己的認知和了解。導游常常是游客心中的“萬事通”,游客對任何問題產生興趣,都會和導游多聊幾句,這就要求導游工作者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過硬的素質。培訓中,講課內容要旁征博引、收放自如。這樣學生才會跟隨老師的思想變得豐富多彩。另外,多用一些文辭優美的詩詞歌賦可以提高語言的流暢度和嫻熟度,體現美感和吸引力。學生將來從事導游工作,積累的知識底蘊可以使其講解更嫻熟,更具有吸引力。游客會對景點有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4.教學結合,張弛有度。
旅游專業教學是學生與老師互動的過程,老師在講課過程中,切忌填鴨式教學而忽視學生自主性,要教學結合,啟發學生,張弛有度。導游教學是指導與實踐統一的過程,既要用語言豐厚學生的知識底蘊和專業功底,又要多多帶領學生參與實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目的明確地進行思考和學習,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提煉語言,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導游語言藝術是極其具有魅力的,利用好導游的語言,對導游工作開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導游語言藝術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不斷總結經驗并且不斷完善的過程。旅游專業老師要在日常教學中構建語言培訓體系,提高學生運用導游語言的能力,使導游語言運用能力培養有目的性和系統性。將宏觀的語言分類細化,提高聲音表達技巧、深厚文化素質底蘊、鍛煉實踐講解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個人語言風格,提高個人素質修養,規范化、標準化又不失風趣幽默,充分發揮導游語言的魅力,才能在將來的導游工作中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1]牟維珍.論旅游審美與導游[J].學術交流,2007(01).
[2]宋麗.游購團:捆綁導游和游客共同利益[J].經理人,2016(04).
[3]李小剛.海南英語導游語音準確性研究[J].海外英語,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