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雨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動手學生思考,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學習很被動,花時多而效果差。如今,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主流。我們一味地講,一味地灌,一味地練的教學觀在現代教育觀中已站不住腳了。新的課程標準的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主,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有自覺性、獨立性,具有初步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
為了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鍛煉的機會,讓學生“活”起來;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我在“生動課堂、趣味課堂”上做文章。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大膽創新,以學生為中心,設計了多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通過實踐發現:這些教學方法不但能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極高,樂于上語文課。現我就教學實踐,談談主要采用的學生喜愛的生動教學法。
一、實踐式學習
老師上課從來離不開書本,在教學中以教會課本內容為主要目標,其實,這種思想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我認為,在教學中不僅要和學生一起弄懂課本知識,還要圍繞該類問題拓展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我主張把學會書本知識變為運用書本知識。
以《烏鴉喝水》一課為例。我在課文結束時設計了一個拓展問題:一個水杯里漂著一個乒乓球,怎樣才能最快拿出乒乓球?但前提條件是手不能碰杯子和乒乓球,我有一些材料,你們可以借用:一支筷子、一些白糖、沙子、水、小石子、一塊石頭。請同學們選用一種材料拿出乒乓球。小組先討論,然后動手操作實踐,得出結論。
題目一出,同學們就躍躍欲試,學生探究、動腦的積極性非常高。同學之間互相合作,得出答案,還進行了實踐證明。一個小小的實踐題,使烏鴉喝水的原理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提高了學生學習及運用知識的靈活性。
《兩個鐵球同時落地》我也用了實踐法,讓學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避免了反復講解的枯燥性,通過親自觀看、親自動手,課文的難點知識自然解決,而且學生永遠都不會忘記。
二、質疑式學習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不應受到壓制。著名科學方法論學者波普爾說:“正是懷疑和問題鼓勵我們去學習、去觀察、去實踐、去發展知識?!碑a生疑問、追究原因是學習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習感興趣的一個表現,教師有必要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多進行探索,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問題才有解決問題的動力,親自弄清問題效果甚佳,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而且能充滿解決問題的自信。還是以《烏鴉喝水》一課為例。在講到“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睍r,為了證實課文內容的真實性(課前我布置同學們每人準備了一個小口瓶和一些小石子),我和同學們一起動手做實驗,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而且在實驗過程中,同學們產生了質疑:“為什么不能一把一把地放石子?為什么不放大石塊?”同學們各抒己見,說出各自的理由和疑慮,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反復的思考和推敲,最終得到了答案。這種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觀察能力,還培養了會提問的能力。
會問問題的孩子才具有研究性和創造性。諾貝爾得獎者楊振寧曾提到,漢朝就有記載說,平常的花多為5瓣而雪花是6瓣,雖然這在西方的文獻里比中國的記載晚了1000年,可是他們就有一些學者追究為什么雪花是6瓣,這種精神正是中國傳統里所缺少的。
三、辯論式學習
針對課文中的有些知識點,特別是口語交際的學習,用實驗、動手的方式是不能解決的,而且老師的講解及個別學生的回答,學生感受不深,根本沒有興趣。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并能真正在課堂上闡述理由,如“小學生上網好”與“小學生上網不好”這一話題,為了讓學生認識深刻,我就以此為辯題,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辯論賽。我把學生分成兩個小組,安排了小組長,講了辯論的過程與注意事項及收集資料、選派選手的技巧。然后給足學生一周的準備時間讓學生們查閱資料,組織辯手,訓練反應,訓練口才,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真是一舉多得。
第一次辯論下來,同學們的興趣就很濃厚,效果好,反映強烈,還有的學生把這次辯論寫入了作文。后來我上口語交際課,只要可能,我就以辯論的形式進行,完全把課堂交給了學生,打破了老師反復講反復練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口語交際可枯燥無味的格局。
四、游戲式學習
在低段教學中,游戲是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在游戲中學習,學生學起來輕松,掌握知識快、牢。而且游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便于全體學生參與,適合運用于鞏固學習。如一年級的音節、生字、詞語、句子的教學。游戲方法有找朋友、找同類、開火車、參觀、猜謎語、開商店、比賽、奪紅旗、釣魚等。學生很喜歡,掌握知識快,更能幫助后進生學習。
五、表演式學習
兒童有較強的表現力。對于一些簡短的童話故事及片段,讓學生表演,有利于領悟故事的主題及教育意義。比老師講解效果好,也易于學生接受。
表演課本劇要注意兩點:首先,要注意演員的挑選。一般是自愿報名,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參加。其次,要注意角色的分配,臺詞的檢查,動作的指導。但更多的是讓演員們自己協調配合。這種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表演能力及明辨是非、美丑、真善的良好品質,領會文章的主題思想。如:《狐貍和烏鴉》、《小公雞和小鴨子》、《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姑娘》、《晏子使楚》等都是課本劇的經典作,很適合學生表演。
總之,學生喜歡的學習方法還有很多,這些生動有趣的學習方法能激發學生極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到學習中,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