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爽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義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著眼點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課堂教學現狀看不盡如人意,學生習以為常地以“接受—記憶—復現”為學習方式,它與現代社會發展和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不相適應,對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尤為不利。課堂教學選用合作、探究、互動的學習方式符合教學改革的實際,一是它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束縛學生手腳的一套做法;二是它遵循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給學生發展以最大的空間;三是它能根據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識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它可以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探究,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矛盾沖突中探究,在生生、師生合作中探究,在實踐活動中探究,等等。它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的講授;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合作發展的需要;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進行“合作探究、多維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主動學習、探索,這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符合新課程理念,在當前進行新課程改革中具有現實的意義。
二、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在新課程理念下歷史課堂開展合作探究、多維互動活動,進而形成一定的模式。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習變成學生內在的需求,從根本上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個性的發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改變以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改變單向的師“授”生“受”的教學方式,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使師生在平等、民主、和諧的氣氛中進行對話、交流與合作,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要求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探究、查找資料進行論證,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評價能力、概括能力、創新能力。
4.通過本課題的開展,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更有助于學生形成尊重客觀事實、敢于懷疑和堅持真理及鍥而不舍的毅力的科學素養。
5.通過研究課題,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主動地進行“充電”,創造性地實施課堂教學,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提高教師教學的整體素質水平.
三、研究成果
歷經三年的課題研究,歷史課題組取得豐碩的成果:
1.課題研究構建了關于教育教學的探究風尚。開展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的目的,是通過課題研究,貫徹新的課程改革理念,使教師學會分析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通過教學活動,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師教育教學理論水平的目的。
“合作探究、多維互動”歷史教學策略的研究是教學的重要輔助形式,目的之一是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素養,養成探求鉆研之風,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活動課開展期間,教師積極努力,勤于鉆研,撰寫大量教學論文,為探究活動課提供豐富的教學研究資料,充分展示教學活動的經驗與總結,體現教師的鉆研與探究之風,有助于今后教學活動的理論化和系統化指導。從活動中教師獲獎和在校刊上發表的論文,驗證活動的可行性和實施條件.
2.提供關于學生合作學習的空間和活動平臺。“合作探究、多維互動”歷史教學策略的研究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成長與個性發展,引導學生學會感知,學會探究,關注自身的發展,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目的在于提高學習能力和基本技能,通過辯論、設計、查詢、合作分工等方式,端正認識,糾正學習偏差現象,調動自主學習積極性,力求摒棄拿來主義學風,達到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的目的。比如:辯論會、展板等,學生在參加市、區比賽中多次獲獎。
3.營造和諧統一的教育教學氛圍。“合作探究、多維互動”歷史教學策略研究的實施,并不意味著全部否定傳統教學,相反,在傳承和弘揚的基礎上,改變不適應的教學方式。在突出個性化教學的同時,充分體現現代多元化教學特征。通過網絡查詢、報紙雜志、圖書音像和調查實證等實物資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開闊教學視野,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增強師生雙邊活動功效,營造教學氛圍,使歷史教學生機盎然。
4.匯編《城東中學“合作探究、多維互動”歷史教學策略的研究論文集》、《城東中學“合作探究、多維互動”歷史教學策略的研究案例集》、《城東中學學生優秀歷史小論文集》。“合作探究、多維互動”歷史教學策略的研究猶如一劑調味品,融匯著師生共同的愿望,共同的理想。正是和諧統一是課堂的教育功效,探求真知是師生的努力奮斗。
四、反思與展望
三年來,我們收益頗多,但困惑也不少。其中主要有:
1.如何把握營造課堂氛圍的度。和諧發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課程改革極力倡導和追求的取向,教師應營造寬松自由、更具人文氣息的教育氛圍,改變高高在上的知識權威的角色,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學生,使學生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中才會敢想敢說,敢于表達思想與見地,不怕出錯和失敗。
2.創新教學中如何追求標新立異。“創新是教育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毫無疑問,在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一些教師對創新的理解和在教學中的做法是有失偏頗的。他們過于追求標新立異,總想讓學生對歷史問題的認識有前人不曾有過的結論,而事實上你要推翻現有的結論,必須有足夠的材料說明,否則很可能犯錯誤。
3.如何開放課堂教學,給予學生廣闊的學習時空。開放,應該是全方位的。一是開放教學過程,教師沒有指令性,完全由學生憑借學習經驗,獨立思考,自主發現;二是開放教學內容,書本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教材也不再是課堂教學的唯一材料,教學的終極目標不在于學生記住多少知識,而是以教材為載體,使學生學會學習,適應社會,健康而和諧地發展。但是每年的期中考試、期末考試,重要的是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課本知識學習情況,所以如何處理開放式教學改革與應試教育的關系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年的實踐研究,彈指一揮間。驀然回首,學習、調查、探索、分析、反思……汗水、收獲。雖然本課題的研究即將進行結題,然而需要的研究問題卻好似越來越多。這說明我們的視野更開闊了,也說明擺在我們面前的研究任務更重了,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合作探究、多維互動”歷史教學策略的研究,是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都將這“合作探究、多維互動”歷史教學策略的研究研究持續深入地開展下去。
本文為2014年度福建省教育學院基礎教育研究課題《“合作探究、多維互動”歷史教學策略的研究》(課題編號JYYB-2014238)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