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 要:交互是教學活動基本的特征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圍繞著語言功能的特定任務而展開,在小學教學中這種特征更為明顯,每個學科的教授與學習都需要教師與學生有充分的交互時間與空間。在不同的教學形態中,交互所呈現的方式又有著較大的差別,它最初是一種以支架式教學思想為基礎,以此來訓練學生閱讀策略的教學模式。在現今教學模式靈活運用的教學背景下,教師往往也把這種模式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文章就此探討了在小學中高年級中情感交互式作文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情感交互式教學策略
所謂的交互式教學就是教學建立在師生平等自由的條件下,給予師生相互溝通交流的充足時間與空間,以一個或多個教學內容為切入點,進行師生之間的互相支持和促進。這種方式如今普遍地運用于小學中高年級的作文教學中,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將課文主題帶入談話內容,有方向性地引導學生,使學生的作文更能有力地體現主題,更能運用生動形象的詞匯,寫出情感豐富的文章。
一、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自新課改以來,教師開始不斷地改進教學方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思想也漸漸得到了教師的接受與認可。但在真實的教育環境下,師生教育性交互關系還是很難形成,師生平等也只是成了提倡的做法,而沒有得到真正實施。即使人們產生了師生平等的觀念,隨著社會的發展,功利主義思想的滋長,也會在師生交往中漸漸丟失真誠。特別是教師,部分教師甚至缺失了真誠的能力,學生成為他們謀取物質利益的憑借。而在許多學生的心目中,教師也并沒有帶給他被尊重、被需要的感受,教師只是幫助他們獲取好成績的工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也僅限于“學習”。這里的學習僅僅是指課本內容的學習,師生之間不能達到情感與心靈上的真誠交互。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在運用情感交互式教學時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師生雙方都從交流中得到對生活的感悟與體驗,獲得人生的啟迪、精神的豐富,建立起真誠的師生關系。例如,在六年級下冊的五單元中,作文題目就是“成長的煩惱”,為避免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陷入極端的消極情緒,形成一味的抱怨式作文,在寫作前夕,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幾分鐘的情感溝通,不只是單純地提問學生有什么成長煩惱,還可以借由這個題目講述自己小時候的煩惱,將學生對老師的態度轉化為對朋友的態度,形成情感互動式的教學,促進小學生中高年級的寫作水平,打破枯燥乏味的論述寫作,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融入真實的感情。
二、鼓勵學生,激發寫作信心
小學生的心理是不夠成熟的,在思想上有所欠缺,并且貧乏的人生閱歷并不能帶給學生真切的內心感受,部分學生作文又缺乏一定的辭藻修飾,致使作文內容平淡無奇。這種作文寫得越多,帶給學生的不是自信的增長而是使其越來越厭惡寫作。針對這樣的心理,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情感互動式的教育方式,糾正學生錯誤的心理,以及消極情感。教師要在談話中豐富自己的語言辭藻,在交流中潛移默化地運用漂亮的修飾詞,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體悟到寫作帶來的樂趣。當然有些學生在寫作方面可能欠缺很多,教師要經常給予這樣的學生正面的鼓勵,要以積極的態度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助其樹立寫作信心。
在小學中高年級的寫作中,很多主題都是寫讀后感或者是寫個人的經歷。教師在寫作時就沒有必要將寫作固定在紙張上,可以做一些即興的隨口寫作,給學生一個主題,讓學生在五至六分鐘之內隨手寫一段200到300字的短文,要求言辭精準,并且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聲朗讀出來,而不是教師一人進行批改閱讀。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把學生擺在平等的位置上,給出最真實、最精準的判斷,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增強學生信心,更是為師生的交互提供了機會。這樣面對面的溝通,更能帶給學生心靈上的震撼,使其對語文、對寫作更有激情。
小學語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可以說“成也寫作,敗也寫作”。多少年來,令教師和學生都頭痛的語文學習部分就是寫作。對于教師來說,無法真切地掌握學生的寫作能力,也不能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而對于學生來說,最難的也是寫作,許多學生可能一提到寫作就“頭痛”,并且他們也知道自己在寫作上十分薄弱,卻一直找不到良好的方法去解決這一問題,導致在寫作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即使在新課改的今天,能很好地處理寫作方面問題的教學方式也是極少的,而情感交互式寫作教學模式就從眾多教育模式中脫穎而出。它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為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志海.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J]. 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2,(9).
[2]王子英.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現狀及解決策略[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外國語實驗小學)